刻蝕技術新挑戰來襲,中國在半導體方面漸漸打破國際壟斷

芯片的發展一直都是各大科技公司極為看重和關注的。而要想發展芯片,刻蝕技術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傳出消息稱國產的5nm機器就緒,我國刻蝕技術有了重大突破,2018全球銷售額破歷史新高。

芯片製造的流程中,刻蝕更是重要的一步,在2018年市場規模上,更是高達100億美元左右,刻蝕技術也隨之不斷地吸引人們的關注。而在之前,刻蝕技術最早時主要是圓筒式刻蝕機,只能進行有效限的控制。而如今隨著國際上高端量產芯片正在朝著7nm、5nm甚至更小的方向發展,芯片的尺寸、光波長、模板工藝等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刻蝕技術新挑戰來襲,中國在半導體方面漸漸打破國際壟斷

​而且芯片尺寸減少,芯片工藝節點縮小,刻蝕的步驟將會進一步增加,也就是說從14nm至5nm器件加工中,刻蝕的步驟會由65步增加至150步,增加將近3倍左右。但是同時,對刻蝕機的精確度也會有進一步的要求。在僅建立60層的複雜結構時,至少每一步驟的合格率達到99.9%及以上才會在整體上達到合格率90%以上。如今增加至150步,這也表示刻蝕技術必須更加精確。

這也表示刻蝕技術及相關設備必需進行進一步提升。

刻蝕技術新挑戰來襲,中國在半導體方面漸漸打破國際壟斷

​在芯片的晶圓加工的薄膜沉積設備、光刻機、刻蝕機這三類核心設備中,刻蝕機的國產率是最高的,而且刻蝕機也是發展最快的。據SEMI的預計,到2020年時,中國的刻蝕機國產率將達20%左右。

刻蝕技術新挑戰來襲,中國在半導體方面漸漸打破國際壟斷

​而目前在世界上,美國、日本高居世界第一、第二半導體供應商,中國則漸漸在這方面打破國際壟斷,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的半導體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瀋陽等地區,其中在刻蝕機設備廠商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以及金盛維納科技等公司。

其中,中微半導體在2018年12月,自己的5nm等離子體刻蝕機通過臺積電的驗證,而這也將用於全球首條5nm製程生產線上,而在7nm盛行時,中微半導體的刻蝕機也完全符合臺積電7nm產線的需求。

刻蝕技術新挑戰來襲,中國在半導體方面漸漸打破國際壟斷

​北方華創的成績也不容小覷。早在2016年,北方華創就已經突破了14nm生產技術瓶頸,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在2018年,其12英寸90-28納米集成電路工藝設備也完成了工業化,同年,12英寸14納米集成電路工藝設備也已進入驗證階段。

此外,中國廠商半導體在前端設備消費、半導體制造的投資規模、半導體設備消費逐漸接近外國公司,差別漸漸縮小。 而且,我國對半導體的越來越重視,在這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市場規模一再擴大。

而且隨著如今AI、5G、自動駕駛、汽車電子等技術的興起,將會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將會依然持續增長。

不得不說,就目前的趨勢和如今我國的半導體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半導體會進一步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5G網絡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而且在未來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