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板筋”郭成旺一家四代人的治沙故事

在榆林眾多的治沙英雄、造林勞模中,靖邊縣東坑鎮毛團村98歲的郭成旺老人一家四代堅持至今,35年治沙造林的事蹟尤為典型。

說起當年承包沙地種樹的原因,年事已高的郭成旺仍能清晰地表述:“40多年前,村裡周邊都是黃沙,有時一場風颳過,地裡的莊稼就全被沙子埋了。從1974年開始,我擔任村裡大隊林場場長兼護林員,但村民們連吃飯燒柴都困難,根本無林可護。1985年起,政府允許個人承包國營和集體的荒沙荒地,我就萌生了種樹治沙的念頭,承包了1萬畝。”


“犟板筋”郭成旺一家四代人的治沙故事


郭成旺(中)祖孫三代治沙人

在郭喜和的記憶中,父親郭成旺承包沙地種樹初期,由於風沙太大,種下的樹苗常常一晚上就連根給刮起來。付出的勞動多,得到的效益卻微乎其微,但全家人仍咬著牙繼續種。有一年,為了買樹苗,家裡不得不把年豬給賣了,養這頭豬原本是準備換來年全家人的生活費。村裡人見郭成旺如此固執,便給他起了個綽號——“犟板筋”。然而,正是這種“執拗”的精神,讓郭成旺不僅慢慢栽活了一株又一株的樹苗,而且將4.5萬畝黃沙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樹林。

“我爺爺那時主要種的是楊樹,我們現在種的是樟子松,去年我還試著栽上了蘋果樹,這樣就能保持沙地林木的多樣化,若一種樹生病了,還有其他的樹來支撐。”郭建軍說。如今郭成旺家裡養了20頭奶牛、150只山羊,加上承包造林任務、公益林補償金等,一年下來全家有40萬元的收入。此外,毛團村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巨大改善,不僅不再懼怕風沙侵襲,還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蔬菜基地,土豆、辣椒、胡蘿蔔等還出口到了國外。


“犟板筋”郭成旺一家四代人的治沙故事


郭成旺向記者團講述治沙事蹟

郭成旺家有一間房算作“榮譽室”,裡面放著很多雜物,也陳列著他這些年來得到的各種榮譽證書、獎牌及被媒體宣傳報道過的樣刊樣報。其中,有一個獎項為原國家林業局於1999年6月25日授予的“全國優秀鄉村護林員”榮譽稱號。郭成旺尤為看重的是,在90歲那年,他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原來,他24歲時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後來因介紹人不幸離世,檔案一直沒有完善。但他仍念念不忘要入黨,就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每年國慶節清晨,郭成旺和一家人都要在大漠深處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給繁榮昌盛的祖國加油,給全家一如既往的治沙造林事業鼓勁。


“犟板筋”郭成旺一家四代人的治沙故事


採訪團與郭成旺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