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災難時刻:“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始末

歷史X博士帶大家聊聊中國的佛教史,尤其是大規模的四次滅佛運動!

1.佛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傳說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有一個頭頂放光的金人從西方飛來。

第二天他把這個夢講給大臣們聽,有一位博士說:“您夢到的是西方的神,名字叫佛。”漢明帝很高興,於是派遣使者到印度求取佛法。三年之後,使者用白馬載著佛經,還帶著幾位外國僧人,回到首都洛陽。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專門為僧人修建了一座住處,稱為白馬寺,是中國的第一座佛寺。

僧人在白馬寺裡翻譯佛經,譯出的第一部經就是《四十二章經》。金庸小說《鹿鼎記》裡大家都在爭搶的就是這部經書。

佛教的災難時刻:“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始末

2. 北朝滅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南北朝時期,佛教在南方和北方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南朝在長江以南,先後有宋、齊、梁、陳四朝。梁朝的梁武帝以阿育王為楷模,幾乎傾盡了全國的政治力量來推行佛教,中國僧人嚴禁吃肉的戒律就是梁武帝定下來的。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繪的就是南朝佛寺遍地的場面。

佛教的災難時刻:“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始末

而在長江以北,佛教的興盛讓那些滿懷政治抱負的皇帝們感到憂慮,道理很簡單:出家的人多了,服兵役的人就少了,捐給寺院的財物多了,國家的稅收就少了。

於是在太延四年(438年),北魏太武帝聽信道教徒的意見,發動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滅佛運動,勒令五十歲以下的僧人一律還俗服兵役,寺院財產一概沒收,佛經、佛像一概焚燬。

一百多年後的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發起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滅佛運動,消滅的對象不僅是佛教,也包括道教,毀掉了幾萬座寺廟和道觀,強迫幾百萬出家人還俗。

佛教的災難時刻:“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始末

3. 唐武宗滅佛

在唐代,佛教形成了八大宗派,分別是天台(tāi)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三論宗、淨土宗和密宗,其中前三家被合稱為“教下三家”,禪宗被稱為“教外別傳”,這四家最為盛行。

唐武宗會昌年間,道教重新得寵,佛教接二連三地遭受打擊。會昌初年,僅僅在唐憲宗迎佛骨的二十多年之後,唐武宗連番下令要求僧尼還俗。一開始的政策還稍微寬鬆一些,只讓特定身份的僧尼還俗,對財產也只是做了限定,比如限定僧人只許留一名奴僕,尼姑只許留兩名婢女。

但政策越來越嚴厲,終於釀成一場滅佛運動,毀掉成千上萬的佛寺,逼迫二十多萬僧尼還俗。在沒收的寺院產業裡,有良田幾千萬頃和奴婢十五萬人。佛像銷燬,用來鑄錢,就連寺院裡的鐘都被銷燬了,熔化之後打造農具。唐王朝用滅佛運動換來了一次國力提升。

至此,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先後發起了三次滅佛運動,史稱“三武之厄”。唐武宗時代雖然有藩鎮割據,但底子畢竟還是大一統王朝,所以滅佛的規模最大,不但徹底摧毀了佛教的經濟支柱,還導致大量佛經失傳。

4.、周世宗

唐朝滅亡以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北方的五代先後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後周的周世宗雄圖大略,為了打江山,學習唐武宗搞了一次滅佛運動。這次滅佛和“三武之厄”一起,合稱“三武一宗滅佛”。從此以後,大規模的滅佛運動終於不再有了。

佛教的災難時刻:“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始末

而在周世宗滅佛的時候,南方的各個割據政權反而香火鼎盛,佛教各大宗派繁榮復興,甚至還有新興的宗派,比如從禪宗分化出來的法眼宗和雲門宗,鼎盛一時。

至此,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基本結束。

多說一句。

中國人一開始就是以本土化的方式接受佛教的:缺乏哲學精神的人把佛當成了神,相信祭祀這位神可以得到保佑,還相信佛教徒擁有神通法力;普通百姓本著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精神,見神就拜,反正多拜一位神至少沒有壞處;

而俗世政權與宗教也是一直相愛相殺,在歐洲歷史中教皇和國王的關係中體現的更是明顯。有機會我們細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