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歲男孩因和母親爭吵,拉開後車門跳橋身亡,你怎麼看這件事?

阿亮gG


在正式回答問題之前,我想交代一下背景。在邀請之前,我對這個消息其實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是去搜索了一下,然後才看到了攝像頭拍下的那個孩子的奮身一躍,為了瞭解更透徹,我看了很多評論,這裡將評論部分展開談點我的看法。不喜勿噴。

因為時間過短,所以看了幾遍,剛開始我想:這孩子其實差一點就可能不會掉下去,因為母子倆幾乎同時開門,母親是緊跟著孩子的,就差一點,差那麼一點,孩子就能被拉住。可是後來再想,只是五秒的時間,孩子那麼決絕,母親真的能拉的住嗎?

後來看評論,有人猜測:“跳橋前這個媽媽就已經下過一次車,拉車門,可能說了什麼“我停車了你有本事就跳啊”,男孩沒有下車,媽媽回到車裡以後幾分鐘可能還在持續刺激男孩,最終最後一根稻草壓死了這個男孩的心理防線,一死了之。”

其實 我這人在回答問題時,或者說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的時候,都儘量要求自己進行多方面考慮,多角度分析,儘量保持客觀,理性。但是,我很抱歉,在這個問題上,我傾向於上面的推測,所以,在同情那位母親外,我想的更多的是那個哭著跑下去,縱身一躍的男孩,我看到他那麼決絕,還帶著眼淚,真覺得很難過。

因為翻看那一條條評論,看一遍遍視頻的時候,我正坐在操場的看臺上,耳邊循環的是中島美雪的《騎在銀龍的背上》,跑道上好多人,有在進行快慢跑的男男女女,有身後跟著小狗的老頭老太太,有跟男,女朋友散步的女孩子們,還有在為即將到來的運動會刻苦訓練的方陣,運動員……當時正值夕陽西下,餘暉稀稀落落地灑在新發的嫩綠的葉子上,一切都那麼普通,普通地不過是這個大大世界春末時節一個傍晚的尋常景象。可是,那個十七歲的男孩卻連這樣的普通也無法擁有了。

評論區有很多這樣的留言,“這孩子就是心裡脆弱,承受能力太差”“這可不就平時慣出來的嗎,小的時候不好好管教,叛逆就會這樣”“孩子呀,你為什麼不能可憐一下你的父母?”網評啊大多分為三種,一個指責母親的,一個指責孩子的,還有一部分說中國的教育問題。現在我只放關於指責孩子的,因為我想要表達一下在這方面我的看法。

這些指責孩子的評論其實被罵的也挺慘,其中一個評論18號看的時候,它的跟評都有五百多了,指責的很激烈,今天看,已經被刪掉了。

那些跟評很讓我震驚,因為我不曾知道:原來有那麼多人承受過或者正在承受家庭暴力,那麼多人會因為至親,身體或者心靈遭受到很大傷害。他們的家長可能會因為醺酒,因為工作,因為打牌打麻將,因為各種自身的不爽,毫無緣故地就把自己孩子拿過來開涮,訓斥,打罵,人格侮辱。孩子不能成績下降,孩子不能頂撞家長,孩子不能提出反抗,孩子,甚至不能受傷流淚,不然他們就是“無能” ,他們就是“不孝”,他們就是“叛逆”,他們就是“沒用”。

可怕嗎?更可怕的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錯了。他們總是能反駁你。他們會說“老子生你養你,還說老子錯了,你個白眼狼!”他們還會說“媽媽說你幾句而已,你還當真了,你這孩子真沒用。怎麼,你還哭了?做戲給誰看呢?”他們的同輩還會說“你爸你媽辛苦賺錢養你不容易,工作壓力大,脾氣可能就上來了,打你幾下罵你幾下,你就忘了吧!”他們還會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做錯事,你爸你媽也找不到理由說你啊!”最可怕的是,他們還會以愛為名,他們會說“你現在還小,不懂事,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不打你罵你,你能長記性?長大就懂爸爸媽媽的苦了”……

他們總有理由不認錯的,只要他們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就沒辦法跟他們取得道德上的平等。而且,如果我們因此捨棄生命,還會獲得“不負責任”的指責,其實他們怎會知道,我們就是不想再負責了,才會選擇死亡,再也不用承擔他們帶來的痛苦,再也不用付為人子女的責。那些說我不負責的人,你們瞭解我們的痛苦嗎?你們是太幸福了。


而且,如果能選擇父母,有多少人願意選擇他們呢?生命確實非常非常非常美好,但是我們並沒有說一定要來,或者憑藉你們而來,我們的出生本身就是被動的。你們既然選擇了我們,那為什麼不好好對待呢?

或許,我們的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是會接觸到這些事,因為我們的父母是恩愛的,是溫和的,是尊重我們的,是寵愛甚至有些溺愛我們的,是不捨家庭暴力的,但是,即使是這樣好的父母,還會有時候給我們帶來痛苦,雖然少,但絕對不是沒有。

總有人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冷言冷語不過是隨口的是,無心之語,他們就是愛孩子的。你說自己是好的出發點,只是表達方式不對,那麼告訴你們,這簡直就是狗屁,這種受者感受不到的東西,別跟我說什麼出發點,本意。只要你說出的話,做的事跟別人有關,那就請選擇合適的方法。


那跳下去的孩子的媽媽是絕對沒有料到孩子真會跳下去的,所以她後來拼命用手錘地,可是,誰能敢說,孩子的一躍而下跟母親的言語,挑釁行為無關。語言是有溫度的。你說話要負責呀!你的孩子也是個有心有自尊的人啊!

新聞裡說,孩子是因為與同學發生糾紛不堪母親訓斥跳橋身亡的。說實話,如果與同學發生糾紛,我絕不願讓父母知道,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是。什麼原因呢?

從最近朋友圈,空間有流傳一張圖---“有時候把痛苦和父母訴說,會得到雙倍痛苦。”應該能看出點什麼。

我無比贊同這句話,雖然我的家人都特別愛我,對我也非常好,從沒有過什麼慘痛經歷,我也愛我的家人,但是,這種“雙倍痛苦”的經歷,也讓我不願意跟他們訴苦。因為一開始的委屈痛苦還來自於外界,後來的痛苦卻來自於我最最愛的人,最後,還會後來者居上,我怎麼也忘不掉那個心死的瞬間。好像,這些話聽起來很矯情,但是,經歷過的人或許都能理解吧。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這麼一段;張果果對患病的孩子說:“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生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別人很善意和溫暖……”


是呀,我們會的,一片代表春天的綠葉足以讓我們微笑,一個連日陰雨後的晴天也會給我們歡喜,可是,等我們長大,我們接受的全然是這些美好嗎?

我們也會因不被看好而難過,也會因為不被理解而抑鬱,我們身邊是有很多很多美好,可是,那些會傷害我的,會打碎我的,也是的的確確真實存在的!青年人其實也會疲憊的,也會難過的,在這個時代,誰沒有壓力呢?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的家人,最最親近的人,你們不給安慰可以,也請不要給我們心口插刀子好嗎?

會痛,真的好痛的。


紅小豆2048


家庭教育存在問題。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是一片空白。對事物的認識是在所接觸的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榜樣。父母的處世態度,處事能力,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成長。作為長輩,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即使犯錯,也應以理說服教育,更不能爭吵漫罵,以至暴打。這樣適得其返,會滋生孩子的叛逆心理,對父母的愛反而變成恨。激勵,表揚是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的育人方式,善於引導孩子們認識事理,是智者的行為,是家長們應具的能力。當孩子們不被認可,對事理解偏激,在無助的情況下,便會做出偏激的事。其次,是太過驕慣,不分事理,放縱孩子為所欲為,當形成任性,不良後果就可想而知了。家長們,應醒醒,教育孩子從自身做起。缺乏知識和人生修養,應及時給自己充充電了。


追夢神舟草原


我認為,這件事一定程度反映了現在的孩子在挫折教育和情緒管理方面有缺失。

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難以想象,孩子的母親明明手能觸到孩子的腿部卻沒有辦法拉住孩子,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失去了生命,這往後的日日夜夜,她得有多麼懊惱和痛苦。也難以想象,在決定跳江的那一瞬間,孩子心裡覺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

試想一下,如果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能好好控制住情緒,先跟孩子瞭解清楚事情發生的經過,再跟孩子一起討論一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許孩子覺得得到了理解,願意有錯認錯,沒錯解決問題,好好跟媽媽傾訴出這個事情的原委。如果孩子在這之前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會在被母親責備之後不夠後果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跳江。也許在孩子看來,本來在學校就壓力巨大受盡委屈,回到媽媽身邊非但沒有得到理解反而是責備,這麼不討你喜歡,去死好了。

當然,以上只是猜測,人已經走了,再多的討論也挽不回寶貴的生命,安慰不了母親那巨大的痛苦。只是給我們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雙方都應該控制好情緒,感覺好才能做得好。沒有任何成功的事情是在盛怒之下完美完成的。我有一個家長,曾經跟我說過他管教孩子的一件事。一天下午放學後,孩子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同學家玩,沒有告知家裡,同學家剛好父母也不在家,天黑後還沒回家,孩子的家長以為孩子走丟了,發動所有能找的力量去找,最後到半夜精疲力盡了才發現孩子在同學家。盛怒之下,父親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頓,孩子怒目圓睜,咬緊牙關挨完父親的一頓打,第二天繼續不回家,這次去的是網吧,找回來還是一頓打,打得更狠。如此幾次,孩子徹底不跟父親說話了。後來在一次家長體驗式家長課堂中,這位父親感覺到了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有些不對,改變了一些方式,當他第一次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時,孩子表現出不敢相信的表情,但也真的逐漸改變了與父親對話的方式。

2.在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要多注意挫折教育。現在好多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打不罵不深入教育,出現問題時父母常常以孩子還小為藉口,為孩子的錯誤找開脫,而不是讓孩子為錯誤承擔該承擔的責任。一次我親眼看到一個孩子在遊樂場與小夥伴發生爭執,互相推搡後這個孩子被推到在地。孩子哇哇大哭,孩子的母親看見後二話不說衝上去給對方孩子一個大耳光,然後抱著孩子揚長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觀眾和來不及反應的小夥伴的母親。試想,這樣教育背景下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呢?

3.從小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很重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知道愛惜自己的生命,在一些幼教機構和學校,會給孩子們養育一些小動物,種植一些植物,孩子們在接觸生命、感受生命的過程中,學會去尊重生命,哪怕只是一株植物。

在孩子最應該教育的時間,怎麼對孩子進行對的教育,或者才是我們做家長應該重視的問題。

我是子喻老師,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育兒問題。


子喻老師說育兒


孩子的教育,是新世紀中國大多數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究其原因,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重視孩子教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為了孩子有較高的起點,家庭可以傾其所有貢獻教育;二是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孩子成為家庭的絕對中心,一切都為了孩子,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嬌慣溺愛使得孩子形成了唯我獨尊,不能承受一點委屈和挫折,也就導致了題目所反映的現象!

失去孩子是家庭的重大災難!但也給每個家長敲響了警鐘!如何正確愛孩子,培養孩子是一個大學問,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財富!


喜樂雨自在


不要太多的報道這種負面新聞,這樣的問題不值得討論,完全是負能量。這個孩子根本就沒有思維邏輯,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後果,根本就不知道跳下去會死,所以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不需要任何人承擔責任。


jbwang1


年輕時的衝動,這和平時的生活環境,以及自己進入青春期,體內的各項激素水平發生顯著的變化有關係,不用刻意解讀!


美天夢


跟社會的趨勢和家庭教育有關係,


養生時尚情感


這孩子的確是太年輕了,不過挺可惜的


阿飛環遊中國行


現在的小孩都嬌生慣養,受不了一點委屈的,家長有很大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