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倆個兒,一個住城裡一個生活在農村,做父母的倆個兒子一碗水能端平嗎?

老孃舅說事


理想是好的,現實可能有些骨幹~

這就是一個不可能的命題,也就是說,做父母的想想就可以了,不要想太多。


基本上會有兩種現實狀況存在!

第一種:

父母會更加關注一些生活條件差的兒子。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住在城市的不一定富裕,住在農村的不一定貧窮。而搞笑的是,住在城市的兒子更有可能生活條件不如住在農村的,畢竟城市生活壓力更大,表面風光,其實有可能連飯都吃不飽。

第二種:

父母會偏心一點對待小兒子!

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天性,父母一般都會更加偏袒最小的兒子。

就像是我家裡,爺爺奶奶有一共七個兒女,但是最疼愛的就是最小的兒子,也就是我小叔。在我的印象中,比我大十幾歲的小叔很少做體力勞動,吃的卻是最好的,爺爺奶奶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小叔,連作為孫子的我們都得不到那樣的照顧。甚至在爺爺奶奶欠了很多錢的情況下,要求作為子女為其分攤債務的時候,小叔居然一分都沒有分攤,而那個時候小叔也已經結婚生子了。

不只是我家,我認識的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狀況。

只能用作為父母的天性來解釋這一現象。


為人子女,不要妄想父母把一碗水端平,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已經太多了,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將父母掏盡挖空?

人間親情,作為兩兄弟,無論那個出現一點問題,另一個都應該伸出援手進行幫助,而不是這個時候還盯著父母看,看父母是不是過分的援助自己的兄弟了,然後大吵大鬧……

親情何在?

親情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如題吧,不要妄想著父母家一碗水端平,也不要試圖讓父母一碗水端平,本身就沒有意義,唯一的意義,親情比其他都重要,人要有情……


三眼看不穿


不要想著兩個孩子能一碗水端平,凡事無絕對,總會在有些事情上端不平。我爺爺奶奶從我爸媽結婚開始就在我家住,二十多年了,我爺爺奶奶一共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爸最小。我爺爺奶奶一直都在我家住,家務事理的亂七八糟,奶奶生病也有七八年了,不是很能自理一直都是我爸媽照顧,我家經濟條件說幾家裡最差的,我弟現在還在唸書,我剛結婚,因為奶奶身邊不能沒人照顧,所以我媽這些年都沒工作,我爸一個人要養一大家,兩個老人,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可是我爺爺從沒說過幾家輪著住,我想他應該也知道去哪兒都不會有人像我爸媽一樣順著他,天天給他把飯端在面前,也不會有人跟我媽一樣不需要他去照顧不能自理的奶奶。爺爺奶奶沒有退休金,全靠子女養老,總會有人說爺爺奶奶給我家好處了,要不然我媽也不會這樣伺候他倆,其實啥都沒有,我爸媽養老沒意見,可是總要說清楚吧,就這樣稀裡糊塗過日子,我無意間看到過當年分家時候才能字據,爺爺寫的清清楚楚三家輪著住,可是實際呢?所以不要想著一碗水端平,不現實,我捫心自問如果我有兩個兒子,我都做不到完全一碗水端平,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總會有些偏差的


映筱娭


#雲上天漢#回答,在中國的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作父母太不容易,既要供孩子上學,還要為孩子娶媳婦、成家立業費心,勞心勞神,一路辛苦。等到將子女盤大了,能獨立生活了,還省不了心,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題主有兩個兒子,一個住城裡,一個生活在農村,算是夠幸福了,為您的成就和家庭幸福點個贊!現在如何處理兩個兒的關係很糾結,建議做好三個方面,去平衡家庭成員關係,可能端平這碗水就不是問題了!

別給城裡生活的兒子提錢,不是提錢不親熱,是城裡生活不容易,還沒成為中資產層,普遍都患有“中產焦慮症"

一般情況,從農村走到城裡去生活的農二代,要麼從讀書開始,上了大學考入體制內,有個穩定的工作,乾的好的話,可能還混了個一官半職。要麼孩子們頭腦靈活,有經商天賦,苦心經營,做個小賣買。無論現在是為官,或是經商,草根出生的農二代,在城裡生活一無人脈,二無根基,完全是一個陌生人社會,一切按叢林法則行事,親情血緣關係行不通,都得靠花錢去平衡。在城裡生活,意味著時刻處在竟爭之中,大人要拼比,辦事任何事都得請客吃飯、隨禮,標準可不是農村的水準哦!買房買車,那是必須的,先不說。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上學得擇校,家教、培訓、特長斑,一個不能少,這些都得花線。這些都是生活在城裡人普遍的焦慮,還給定義了個時髦的名詞,叫“中資產層的焦慮症"。不過現在生活在城裡,還沒成為中產階層,也有這麼一大堆的焦慮,這些夠在城裡生活的兒子累了吧!

由此看,父母就別給孩子提錢的事,他能安排得過來,有孝心,自然會精打細算,把不必應酬的酒局、飯局的開支,辦事不買的好煙好酒的錢,都節省下來,孝敬父母,送給農村兄弟,都是好大一筆。千萬別認為,孩子在城裡,掙錢多,人為干預,一平二調,會打亂孩子們生活安排和發展規劃,還會增加心理壓力和道德上的負罪感。作約父母,過分在意城裡孩子的錢,很不利於父子、兄弟及妯娌之間,處理好親情關係。

多給農村生活的兒子減負,支持學好技能,鼓勵放心外出打拼!守住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孩子熱炕頭,現在農村難終老

生活在農村的年輕人,成家後怎麼立業是個大事。父母給孩子娶了媳婦,已算盡到了責任。但孩子結婚後,又有了孩子,同樣面臨孩子教育問題,那隻能靠父母多盡點義務,還得辛苦老人家,幫著把孩子帶好,按年齡段送到幼兒園、小學受教育,讓年輕放心去幹事。在農村的孩子,若對農業產業發展有興趣,瞅準了好項目,不妨支持孩子們流轉土地,申辦一個家庭農場,或登記註冊農民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興許還有點名堂,當農民也做個新型職業農。如果不具備條件,一定要支持孩們去學個技術,只要孩子們喜歡、感興趣,就積極支持把技術學好、學精,有了獨門絕技,大膽走出農村,何愁找不到事幹,自然能掙到錢,就會有飯吃。

農村生活的年輕人,就怕腦子疆化,思維定勢,習慣了一日三餐,老婆孩子熱炕頭,沒了創業激情和眼光。尤其有兄弟在城裡工作,還怨父母一碗水沒端平,沒有把自己大學供出來,沒有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和經濟支持,純屬怨天憂人,淪落為俗氣的下里巴人,這才真正讓作父母的傷心、失望!

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城鄉互助,家和業興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難斷。父子情深,兄弟同手足。父母引導教育孩子們,不要過分看重小家庭利益,斤斤計較,互不吃虧,啥利益都往自個小家弄,人不合,家自敗。父母要倡導,兄弟間吃虧是福,合作共事,來個農村生活的兄弟支援城市,在城市生活的兄弟反哺一把農村,城鄉互動、互助!有好項目,兄弟聯手,一起幹。有困難,兄弟共擔,人合、業興,家才望!耕讀傳家,和氣生財,孝道興家!好父母教子有方,好兒郎志在事業,家道中興有希望!



我是@雲上天漢,願意與大家分享三農領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希望關注三農的明友們多交流互動!


雲上天漢


我奶奶今年92歲,常年在我家吃住,生病住院也都是我家照顧,大爹在城裡有養老保險,兒子和媳婦都是公務員自己孫子也讀小學了,他沒有退休的時候就說等退休了接奶奶去享福,等到退休了等他房子拆遷了補償新房子的時候接,等到房子好了現在什麼話都不敢說,小爺就是爹爹弟弟,在農村家裡的經濟沒有我們家好,經常說奶奶偏心,只會幫我家做事不會幫他家,事實也是這樣,為什麼呢?狗都知道誰對它好,誰會幫它,更何況是人呢?你在說老人偏心的時候可有想過你對老人做了什麼!


宇文熙的生活日記


好像聽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說:母親牽掛困難的兒子,丈母孃喜歡有本事的女婿。

這話雖不能全覆蓋,可也有一定的實例存在。

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裡,只要當媽的覺得你還需要她,義無反顧幫你便成了她的日常。


我在街邊賣早餐


當然了端不平了,城裡是自來水,工資水,農村是地下水,農業水。就是不一樣。。。


用戶4154525948625周


父母做事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不必去過分的強求。過分的強求,只會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家庭親情之間的不和諧。

一般來說父母都是會偏向困難的一方。


用戶楊立峰圓夢


俗話說遠香近臭,在在城裡的平時不怎麼接觸過年過節在一起沒什麼摩擦和矛盾自然和諧一些,住在農村和父母在一起時間久了難免有矛盾有摩擦自然矛盾就多一些。


321咪唻哆


一般都會偏向困難的。如果困難的不學好,總是替他擦屁股,好吃懶做,父母還是便向他,那這個父母就是在縱容他,另外一個肯定也會有意見。


吖吖在上海


那要看著兩個孩子都喜歡他們這樣的生活嗎?如果住在農村的也想要去城市生活,那父母可以多幫助幫助這個想去城市生活的,安頓好了之後再端平那碗水,也應該都理解。如果他們本來就想一個留在城市,一個留在農村,那也必須把這碗水端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