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集體宣佈“行業成熟”,網友:因為春天來了?

去年,頻發的資金鍊斷裂消息讓共享經濟徹底跌下神壇,共享單車退押金難題也為行業留下一地雞毛。就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共享單車行業扛不住了的時候,摩拜單車和小藍單車雙雙宣佈漲價似乎印證了這一看法。近日,哈羅單車也宣佈漲價,並稱漲價是行業成熟呈現出的趨勢。難道漲價就能賺錢,能夠讓共享單車行業起死回生嗎?

共享單車集體宣佈“行業成熟”,網友:因為春天來了?

共享單車漲價的試驗田都在北京,如果收穫較好的結果,相信也會很快推廣到全國。儘管在細節規則上有所不同,三家共享單車平臺的起步價都來到了15分鐘1元,小藍與摩拜的1小時使用收費來到了2.5元,同比上漲25%,而哈羅的漲幅更高,1小時使用收費高達4元,漲幅達到了100%,漲得是一點不含糊且信心實足。

有網友表示,誰給哈羅的勇氣宣佈行業成熟,是因為春天來了?事實上,還真是這樣,共享單車和許多行業一樣受氣候影響。冬季天氣乾冷、路面溼滑,長時間騎行易引發凍傷、感冒且伴隨著安全風險,而且厚重的穿著也讓騎乘變得十分不便,公交地鐵再次成通勤首選交通工具,人們對共享單車的使用需求來到了全年最低點。

共享單車集體宣佈“行業成熟”,網友:因為春天來了?

伴隨著春天到來,氣溫逐漸升高,騎行不利因素逐漸消解,共享單車需求相對大幅增加,此時漲價,企業可以通過供需原理說服用戶接受。其次,新年新氣象,不少企業產品都會舉辦春季發佈會,而發佈會上少不了產品價格調整,此時漲價用戶的牴觸心理也較低。去年春季,ofo小黃車關閉了1元月卡通道,摩拜的月卡折扣優惠也不約而同地停止了,雖然沒有直接上調單次騎行價格,,但實際上用戶實際騎行成本也在增加,變相地實現了漲價。

但僅僅通過漲價就能夠阻止行業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嗎?短期內未必。美團此前IPO披露數據顯示,自其收購摩拜起至去年4月,27天內摩拜獲得了1.47億元收入,以摩拜2017年10月透露的700萬單車保有量計算,平均每車每天收入僅0.78元,考慮到1元的起步價和當時的免費包月卡用戶,實際每輛車的單日使用次數約在1到2次左右。而這27天裡,摩拜的運營開支達到了1.58億元,固定資產折舊3.96億元,單車每日成本高達2.93元。

共享單車集體宣佈“行業成熟”,網友:因為春天來了?

在一二線城市,人們主要將共享單車用於公交、地鐵和目的地之間的換乘,看重其快速靈活、節約時間和成本的特點,將其作為最後一公里的最佳解決方案,實際使用時間多在15分鐘內,受現行調價方案影響較小。對於在重點城市防守的摩拜而言,起步價依舊是1元,那麼實現日均每車3次使用的目標才能覆蓋成本,而盈利之路尚稍顯遙遠。

而漲價最猛的哈羅出行負責人曾在此前採訪中透露過運營數據,對一輛哈羅單車而言,每日的運維成本為0.3元,每日的折舊成本為0.6元,1元錢的起步價已足夠哈羅實現盈利,伴隨著價格上調,收費區間縮小,哈羅意在通過1小時4元實現大規模盈利。如果哈羅此舉能夠成功被市場接受,或許行業通過漲價走出虧損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