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投票人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在經濟學的世界裡,大部分情況下,金錢說了算。你開發了一個產 品,這個產品好不好呢?那要看消費者是不是願意掏錢購買。你推出了 一個創業項目,你的創新算不算成功呢?那要看你能不能為投資者帶來利 潤。金錢說了算,這個規則真是簡單粗暴,但也沒有比它更公開、透明的規則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通過市場交易做決定,大家還是能心服口服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決定都是金錢說了算的。

假設有一個原始人的部落,原來住在一個平原上,後來天氣乾旱了,平原上的食物來源少了,更令人頭疼的是,北邊還有另一個兇悍的部落,經常過來搶東西。怎麼辦?族長召集大家討論。有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出擊,打到北方去,滅了敵人,北方有一片更濃密的森林,食物來源更多;但這一方案的代價是,既然打,就得有犧牲,而且可能打不贏。第二種方案是不動,繼續留在原來的地盤,不去冒險,聽天由命。第三種方案是撤退,撤到南方;南方更幹早,有一片荒漠,沒有人煙,不會有敵人侵擾,但可能食物來源比現在更少。怎麼辦?要是大家都同意北上,或是都同意南下,或是都同意留在原地,事情就好辦了。可是,人們會有不同的意見,有人願意北上,有人願意南下,有人願意不動,這時候該怎麼辦?

關鍵投票人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估計大部分讀者馬上想到的辦法是舉手投票。大家注意,要真是在原始社會,很可能不是這樣決策的,比如,他們可能各自發言之後,由族長一個人拍板決定,也可能,他們會找個巫師,燒個烏龜殼,通過觀察龜殼的裂紋,描測上天的旨意。通過投票來實現集體決策,和“進步”觀念“平等”觀念一樣,是非常晚近的事情。這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才出現的新鮮事物。當時,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 Alexis Tocqueville)就敏銳地觀察到了這種變化。他講到,法國大革命讓法國社會“變平”了。大革命“並非僅僅定義了法國公民的權利,而且也試圖改變公民作為一個整體如何影響其中的每個個體,以及公民作為政治群體成員的權利”。他指出:“法國大革命用新的社會和政治制度取代了原有的簡單而統一的體制,這種新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所有的人一律平等這一概念的基礎上的。

人人平等是不是一種社會進步?當然是了。不過,這會使得集體選擇變得更加複雜。集體選擇理論有時候又被叫作公共選擇理論。你也可以這麼理解,這是用經濟學的思路去解讀政治。在政治學領域,這一學派被稱為“政治分析”或“實證政治理論”。

關鍵投票人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什麼叫用經濟學的思路去解讀政治?傳統的政治學是要讀經典,解讀先哲們的微言大義,然後再闡發自己的一點見解。經濟學的思路不一樣經濟學要求先下定義,然後再去分析。

所謂的定義,其實就是說要把你的前提假設說清楚,把你想要解釋的問題變得更加清晰,省得在概念的問題上大家爭論不休。所謂的分析,就是分而析之,把一個大的問題,拆解成簡單的問題,或是簡單的部分,從易到難,從部分到整體。 這裡我們就介紹一個最簡單的集體選擇理論:空間投理論。我們先舉個例子。假設有一條街道,很長,很繁華,商家都想到這裡開店。假設 這是像簋街一樣的小吃一條街,街上所有的店都賣麻辣小龍蝦。商家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街道最左邊的盡頭開店,還是在右邊最盡頭開店,還是在街道居中的位置開店?

假設你在街道最左邊的盡頭開店。從左邊來的顧客,有些一進這條街,就會撲進第一家館子,有些要再轉轉看,繼續往前走走。他們可能走了不到一半,就在附近找個館子,當然,如果他們對你這家店印象深刻也可能會多走幾步,轉回來上你這家館子。如果顧客都是這樣,那麼,從街道右邊過來的那些顧客,沒有一個會到你的店裡來。同理,如果你把館子開在街道的最右端,那麼,從左邊過來的顧客也不會到你這家店。如果你再往中間揶挪呢?那麼,你可能既能吸引來自左邊的顧客,又能吸引更多來自右邊的顧客。最後,你會發現,最佳的位置是在這條街的中間

假設要開店的不是麻辣小龍蝦,而是政客。政治光譜猶如一條街道也可以分成左右。“左派”“右派”之分也來自法國大革命,當時持不同政治觀點的議員聚在一起,坐在國民議會的不同位置,不跟別的派別混看坐。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要是爭論概念,誰也說不清楚。我們簡單地給左派和右派下個定義:左派是主張有更多的改變,極端的左派可能支持革命;右派則傾向於維持現狀,極端的右派反對所有的改革。

政客關心的是如何吸引到更多的支持者,這跟賣麻辣小龍蝦的想要拉攏更多的顧客有相似之處。那麼,你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政治立場呢?假如

你會有不少 邊的都持張在邊的也一生女張比除一的人 就開始不認同你了,最靠右的那些人看到你這張臉就煩,討厭死你了。假如你先選擇極端右派,處境也差不多

那麼,如果你把觀點稍微溫和一下,也就是說,你把你的政治立場稍 微往右邊挪一下呢?那麼,比你左的人還會支持你,但在你右邊的人會有 更多支持你的。再往右挪一點呢?可能會吸引到更多的人。最後,你會發 現,可能最佳的位置是在中間。按照這一理論,所有的政治黨派到最後都 會選擇更為中庸的立場,這樣才能儘可能地團結最大多數的人民。同樣 按照這一理論,處於中間的投票人總是處於最有利的地位,因為左邊的黨和右邊的黨都要拉攏你。站在中間,左右逢源

在正常情況下,空間投票理論的結論是對的。你有沒有發現,西方國家在競選的時候,候選人好像吵翻了天,但仔細一看,其實他們的政治主張都差不多?在很多情況下,空間投票理論也能解釋其他一些有趣的現象。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小國很狡猾,在北京和臺北之間要滑頭,等著兩邊都給大筆的銀子?你有沒有發現剛出道的學者往往語不驚人死不體,但成名之後,會變得格外慎重,說話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穩?

關鍵投票人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再舉個例子,在20世紀80年代,有個日本影星在中國很火,他叫高倉健。高倉健的風格是啥?他是個硬漢,不苟言笑。當時,這種風格真的迷倒一片。現在很難再找到像高倉健這樣極端風格的明星了,越來越多的明星走的是中間路線。你說李宇春更像女孩還是男孩?鹿晗更像男孩還是女孩?為什麼明星都越來越中性化了呢?這很可能和演藝市場競爭越來越激

大家都要往中間挪有關

回到那個原始人部落的案例。假如這個原始人部落選擇投票,哪派的票數多,哪一派嬴。你猜哪一派會贏?假設北上派首選北上,次選不變,最討厭畏縮不前的南下投降派,南下派首選南下,次選不變,最討厭咋咋呼呼的冒進派,最後,很可能是中間派獲勝

再假設,這個部落有100人,主張北上的有33人,主張不變的有33人主張南下的有33人。只有一個人還沒有拿定主意,這個人就成了最受歡迎的寶貝了。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關鍵投票》(又名《關鍵一票》),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住在新墨西哥州一個偏僻小鎮的藍領工人巴德,突然成了全世界關注的人物,因為他手裡的這張選票,能夠決定誰當上總統!

——何帆《大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