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中你最喜歡誰?

鵬友程


我最喜歡孔子和老子。諸子別家零散看到讀得少,像孟子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我特別特喜歡的句子,諸子都挺好的,也會喜歡,以後諸子讀得更多了,有所瞭解熟悉的孔老之最仍不會變。

《論語》我覺得是最溫暖感性的“人性論”,是學習為人處世的“北辰之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之,患不知人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貧而樂,富而好禮。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君子不器:並不成為一個定型的人,上下古中外無所不通。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把實際的行動擺在言論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著你說,做完了,大家都會跟從你,順從你。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

雖然老子哲學我也沒有系統的研讀過整本書,老鄉和老鄉的朋友對老子比較有研究,年輕時聽老鄉講到過很多老子的智慧,孩子初中母校西山書香家園,讀國學時我們三人讀書分享志願者,夏斯偉老師負責分享每日《論語》,書傑書香好姐妹分享老子,我分享詩經,我跟著讀了點老子。

我特別喜歡老子的無為無不為和與世無爭,上善若水的智慧。

無為無不為:熱愛的東西,不刻意為之而無不為。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無形,可容各種器,圓的杯子盛水,水是圓形的;方的器皿盛水則形為方。

水遇山繞向前流動,水柔弱的智慧,在各種境況之中保全自己,背後蘊含著深意,遇到事情關注的是如何保全自己,意味著不要求世界如何,不抱怨外界,只著重做好自己就好。水的智慧,繞阻而過,還在當真理、善和美遇到強勢阻礙時,繞過障礙物,不是隻避開、退讓完事,而是朝著自己的目標換一種方式繼續向前。







夏薇496


他們的思想,在我們的意識河流中,依然流淌延續。在我們的生活中指引著我們:迎接朝陽,開啟無限欣喜。作為一道開放題,他們必然與我們所感到的一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我們才能打開腦洞去思前人之思,考慮當下之所想。

書寫的歷史讓我們知道,在那個道德淪喪,禮崩樂壞的時代。幾大家的“子”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持方,不遺餘力的否定對立方。要富國強兵,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只能有一條出路。 由此,百家爭鳴、百家爭辨、誰也不服誰。這一場世紀大辯論,最後誰能勝出為統治階級出謀劃策呢?這一點對於我們今天來說不重要,歷史有真相。 不過,要問我們最喜歡哪一個?我們大可從各自的生活體會中去找尋想要的那部分。在百家爭鳴過去幾千年的今天,帶給人們寶貴的經驗是:社會發展至今,作為後來人有幸能看到他們不再一較高下、 大打口水仗, 而是可以一起席地坐在一張飯桌前,推杯換盞、把酒言歡, 為著構建和諧社會,在不同領域,自由自在的展現其思想成果而為我們所用。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會跟喜歡哪一個呢?

喜歡你沒道理!簡單舉一二個例子。

“一毛不拔” 是自私自利,錯了嗎?

錯了!

為什麼要一毛不拔?事情是這樣的。

甲問: 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頓給你一筆鉅款,你幹嗎?

乙說: 幹!

甲又問:砍你一條腿給你一個國家,幹嗎?

乙不說話。

於是甲說:與肌膚相比毫毛微不足道,與肢體相比肌膚又微不足道,這道理誰都懂, 但沒有毫毛就沒肌膚,沒有肌膚就沒有肢體,難道因為毫毛微小就可以不當回事嗎?

乙表示無話可說。因為乙清楚,後面等著他的問題必定是—— 砍掉你的腦袋給你整個天下, 幹嗎?

這就是一毛不拔的邏輯!相對於國家個人猶如毫毛,毫毛也是命,小人也是人,隨隨便便就拔嗎?

NO WAY!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道家楊朱學派創始人——楊子

講的是人權。

莊子,詭辯。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閒庭信步,河水清澈見底,可以清楚看見水裡游泳的魚兒。於是莊子便說:你看那浪裡白條,從從容容、 游來游去, 這就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你也不是我,哪裡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說:這就對了!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也當然不知道魚。

莊子說:不對!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你一開始就問我:"你哪裡知道魚的快樂?” 那我現在就告訴你,我就是在這裡! 在這橋上和水裡知


國際莊生活事


孟子吧,因為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達則兼濟天下,,,,,

這兩句話


專業韭菜雞蛋盒子


老子,孫孑,孫臏,荀子。


賽義德,金艮。流淌的小溪


韓非子,不多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