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博爾赫斯對中國先鋒的影響?

岑寂xcl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出現了馬原、格非、餘華、蘇童為代表的先鋒派作家,他們大膽追求小說的敘述方式和文本形式,打開一個自由的局面。而他們的出現,很大程度受到西方文學思想的影響,其中,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對於先鋒派的小說有著很大的影響,先鋒小說無論在敘述方式上,還是語言層面上,都深深打上了博爾赫斯的烙印,並運用到創作實踐中,主要體現在"重複與循環"的敘述方式、"互文性"的手法和"元小說"技法等運用。

一、 敘述上的改變:重複與循環

博爾赫斯的作品《圓形廢墟》,就是在說"時間是循環的"的思想,中國先鋒小說中關於重複與循環的敘述結構也有不少,例如,格非的《褐色鳥群》就是一部圓形結構的小說,模仿博爾赫斯的"重複和循環"。又例如,餘華的《活著》就是反覆敘述死亡。兒子有慶的死亡,接著是女兒、妻子、女婿死去,最後連外孫都先於他離世,這種對於死亡的不斷敘述,與博爾赫斯對時間的哲學思考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重複和複雜,雜夾著對人生的無奈。世事皆在輪迴,都最終指向一個命題,即是命運。可見,先鋒小說的強烈的宿命感也深受重複和循環的敘述手法的影響。

二、互文性:小說中的小說

博爾赫斯憑藉廣博的知識,大大豐富了互文性手法,把引用、假造、假託、抄襲、戲擬等廣泛地運用到創作之中。例如《小徑分叉的花園》小說一方面是講俞聰為傳遞情報殺害了無辜的斯蒂芬·阿伯特,另一方面是在講一本叫《小徑分叉的花園》的小說,兩個文本相互嵌套著,讀者都不能分清兩者到底是誰包含著誰,又是誰衍生了誰,但其實,兩個文本層面都是包含關係。而先鋒派作家則將引用、戲擬的方式運用於創作中。如格非的《青黃》的故事來源,就引用於《中國娼妓史》的"九姓漁婦"的表達,裡面就有一個術語,稱為"青黃"。而有趣的是,文章末尾又一次對"青黃"進行引用,而這裡的引用剛好是故事結束的地方,這種引用十分耐人尋味。

三、 元小說:暴露敘事

傳統的小說家會刻意讓虛構故事看起來像真實一樣,而博爾赫斯反道而行,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揭穿小說的虛構本質。博爾赫斯元小說的技法體現在於,暴露作家的構思過程。

在文中,作者交代創作的來源,或者告知讀者如何構思行文,比如,在《巴比倫彩票》中說:"我本人在這篇草草寫成的東西里也作了一些誇張歪曲。或許還有一些故弄玄虛的單調 。"其實這種暴露敘事的寫法,十分需要作家的才智,沒有高超的技巧與動人的細節,很難吸引讀者。結合中國的先鋒小說,受元小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的是馬原的自白:"我就是那個叫馬原的漢人,我寫小說。我喜歡天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點聳人聽聞。"這麼一來,這種故意去強調故事虛構本質,就是在告訴讀者,小說就是虛構的,是任意編造的。

<strong>

總之,深受博爾赫斯影響的先鋒作家格非、蘇童、馬原、潘軍、餘華等人,繼承了博爾赫斯敘述的優點,同時結合了本土的文化進行創新,讓中國讀者領略到不同的小說景觀。


一往文學


博爾赫斯對中國文學所產生的影響巨大,以至於曾有人說過 誰不讀博爾赫斯,就必定是文學之盲;博爾赫斯《全集》的出版,對中國的文學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敬畏之心。



小莜君


博爾赫斯只是這個“名字“對中國文學產生了影響。他的文學對中國文學並沒有產生文化性質上的影響,原因是中國文學人士不能理解他的文化精神,只學到了形而下的東西,並沒有掌握形而上的東西。形式上的吸收大於內涵與精神的吸引。有些人吸引了,但消化不了。所以博爾赫斯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





夏言楚語


我覺得有個作家說的最形象,"我不能理解博爾赫斯,但能感受到博爾赫斯“,無法形容,但能時時觸摸得到並能敲動我們的心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