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二年級成績不好,每次考60-70分,到了三年級成績會如何?

田貴溯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不要讓他一次性就到達多少分,只要告訴他一次進步一點就行。

另外要幫助孩子找到知識薄弱的地方,哪些失分比較多,就重點學習這一方面的題型。比如孩子閱讀理解不太好,這會影響很多方面,包括對數學題目的理解。那家長就可以從這方面加強孩子的學習。

另外,孩子三年級以後作文的比例會比較高,讓孩子學好寫作,多閱讀多練習。

相信你的孩子努力的話,一定會很快提高的。


我家有個大肥貓


三年級也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嚴重,我兒子剛剛三年級,全班成績依然都在90以上,個別倆三個人一二年級成績本來就不好經常倒數的現在三年級依然倒數,而且有時候試卷難的她們基本都是考60.70分,簡單試卷他們也能考8.90的,不過整體來說都很正常,唯一就是語文的作文比較難,會經常被扣分,比如有一次我兒子作文扣了5分還可以考94.5分說明很不錯了,還有他的同學作文扣8分,閱讀理解釦7分,其他錯了幾道題這樣下來語文最多也就70來分了,所以三年級語文比較難,反而到了4年級語文成績又跟上了,那就說明作文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所以三年級是個分水嶺的原因就是突然作文閱讀,其實其他都一樣的,你只要把試卷上的其他不丟分就可以了,作文和閱讀慢慢會跟上的,因為有些孩子作文從小就去機構輔導班學過寫作文的,所以對他們來說作文不難了,對你們剛剛開始肯定難,所以作文多看課外書多寫日記作文自然到了4.5年級就會寫的,所以只是說三年級剛剛開始有點難度而已,也沒必要那麼著急的,只要把課本知識掌握好就不必要擔心成績了


A00Dizuo周


一二年級每次考試60-70分,不客氣地說,成績已經不是不好,是很差了,一般一年級考試,不該低於95分,二年級不該低於90分。即使是這樣的分數,也只是一般成績,不算優秀。

有人說,成績不重要,如果真的不重要,那麼多校外班早就倒閉了。在國家嚴格規範的形勢下,還有那麼多無證班,不斷變換馬甲開班,仍然不缺學生,這說明成績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重要!

孩子在一二年級成績這樣,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查找到導致成績不好的原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一般,低年級學習內容還不多,比較簡單,影響孩子學習效果的,不是學習習慣差,就是注意力方面存在問題。對於這兩個方面,家長要想方設法,針對性進行訓練,嚴格要求。

學習習慣方面,必須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比智力要重要的多,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良好的習慣,智力再好也顯示不出來,只能是隱性的,很多智力因子根本就沒有參加學習活動。

注意力方面,可以進行針對性訓練,具體的方法很多,從視覺、聽覺、記憶、運動等多方面進行。這方面的書籍很多,不過貴在堅持,只要堅持了,效果一定很好。

如果家長不採取措施,聽之任之,到了三年級,成績會大踏步後退,連現在的後進位置都保不住,成為學渣基本上是確定的。就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三年級如果不加把勁,都會被拉下來。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年級現象”,成績不是太差甚至還不錯的學生都會如此,成績差的學生還按照原來的模式學習,逆襲的可能性等於零。

想要逆襲,必須徹底改變之前的模式,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有效地分配注意,學會自我時間管理。這一切,當然在於家長,同時還要主動與老師聯繫,請老師配合,共同發力!


當代師說


一、二年級60一70分!二、三年級70一80分!三、四年級80一90分!四、五年級90一100分!按這個進度,孩子進步很快!家長別心急,等孩子到五、六年級就學習成績就100分了!恭喜家長,賀喜家長!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還有對孩子更重要的,那就是德,智,體的全面教育和培養!

個人建議:

一、孩子學習文化課,是成長過程中要求必須學習掌握的基礎知識!但學無止境,學習是應該陪伴每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

二、孩子一時的學習成績,代表不了孩子的明天!最重要是先讓孩子怎麼去喜歡學習!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人人都需要一直不斷的努力學習!而且一輩都要學習!讓孩子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才能滿足他想要的一切願望和要求!這是爸爸媽媽一輩子都無法給予他的!

溫心提示!希望家長抽時間多增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只要家長做到善良!正直,博學,智慧!我相信你們和孩子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加油吧家長們!謝謝!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考試成績也就是七八十分,不過到了二年級,成績就提高了。僅以我個人為例,上小學低年級時成績不理想,並不是很大的問題。

我在幼兒園時期認識的漢字很少,也沒怎麼學算術,上中班的時候,同班同學已有人認字很多,達到了讀書讀報的水平,但有的孩子比如我,開竅比較晚,懵懵懂懂的,只知道玩。上了小學一年級,別人有一定的基礎,我才剛剛開始,當然會比別人考得差一些。

這種情況下只要家長多給孩子鼓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就會上來的。

不知道題主的孩子是怎樣的一個情況,我因為是小月生,跟同班的同學比起來相差將近一歲,這種年齡差,長大後不覺得有什麼,但在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我從小到大受益最深的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培養我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方說引導我看書,愛上閱讀;比方說讓我先複習再做作業,先預習再上課;比方說利用零散的時間背誦英文……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業內容相對簡單,關鍵還是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只要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又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起來是很快的。

三年級的學業要稍微難一些,所以我認為最好從現在開始,家長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


霍格沃茨研究生


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成績不太好的話,證明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太好。一二年級的孩子如果考到90分以下,排名就比較靠後了。

家長首先要分析孩子考試不好的原因。如果孩子因為學習習慣不好,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造成的成績不好,如果在三年級之前還得不到及時的改變,那麼到了三年級後,孩子的成績只會保持現在的水平或者還要下滑。三年級的課程增加了,語文和數學比之前更注重綜合理解能力,學習難度相應加大了。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三四年級是爬坡階段,就算以前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也會感到有些壓力的。

家長目前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短板,幫助孩子提升各科成績,並著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堂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現在開始改變還不算晚,只要願意提升自己,成為尖子生也不是沒有可能,就看孩子是不是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並下決心提升自己了。


春風化雨花草香


在近期的文章中,也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孩子在一年級完全不會學習,不會聽課,現在二年級好一點,不知道三年級以後腦子會不會就突然轉了。”

這讓我想起曾經有一位班主任,在期末考試前,她給家長髮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別人家孩子都在拼,你敢淡定嗎?

2018年,減負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全社會蔓延的教育焦慮沒有因此紓解。人們在問:孩子,真的敢放緩奔跑的腳步嗎?

前陣子一份5歲兒童的“豪華”簡歷在網絡受到關注。簡歷上顯示,這名小朋友文史藝數體全面發展,做過20多本思維書,從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年閱讀量從100本上升至500本……

你在靜待花開,可別人家的孩子早已贏在起跑線上!

如果孩子是一粒種子,你可以靜待花開,但是社會不會等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的成長期需要我們不斷的給他澆水、施肥、修剪。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

隨著期末考試的來臨,孩子的分數、排名將又一次將牽動著家長的神經。

要看到孩子的進步,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進步更不能忽視。如:這次考試成績雖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沒有掌握的知識或是一直做錯的題目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長就應該狠狠的表揚,這是給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發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徑。正所謂“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常勝將軍”是極少的,偶爾失誤是正常的。

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下沒考好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視、還是學習方法不對頭亦或是考試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

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告誡孩子要認真聽講,專心做作業,不如說要勞逸結合,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弄懂。

教給孩子適當的自學技巧和基本方法,比如學會使用工具書來查閱自己所不知道的內容,學會自己探索。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為什麼會經常出現有的學生在數學方面很差,不理解題目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閱讀理解能力很差,不懂題目意思怎麼可能會做題呢?

所以孩子在小學時期一定要培養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在“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大環境下,有的家長急於求成,為了讓孩子補閱讀量,買了一大堆課外書,結果孩子要麼是不感興趣看兩頁就不看了,要麼不符合年齡階段看不懂,亦或是被逼著讀完了,結果一問三不知,這樣的閱讀又有什麼用呢?

首先非常支持媽媽讓孩子多讀課外書的做法,但是請不要強迫孩子看書,更不要企圖一步到位讓孩子從中學到知識,或者一味強調要孩子讀好書,讀名著,這樣做反而容易使孩子以為讀書就是這麼沒意思,難以真正建立閱讀習慣。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日積月累,閱讀本身就是需要長期的堅持。


唐唐雲學堂


一二年級成績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歡不喜歡上學,能不能從幼兒轉成小學生,再有還要看孩子的年齡,孩子年齡大小與接近一年的,比如8.30日的與9.1日出生的,這個年齡差要考慮進去,因為這一年對大孩子沒啥區別,但對一二年級的小孩子差別不小,尤其男孩子更是明顯,如果你家孩子本深就是7.8月的,智商又是發育期晚形的,那家長對孩子的成績不要過於苛求,一般一歲差需要3年級以上才能拉平,再有有的孩子淘氣,不認真,家長要有耐心邊督促邊引導,幫著孩子成長即可,不管怎麼說孩子只要努力了就值得表揚,從小培養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體魄,至於長大幹什麼工作,老話說得好行行出狀元,不要從小就把孩子的將來都考慮進去,那樣孩子苦大人累,孩子能健康的長大才是父母最大的責任。


長樂59711722


不能單純看孩子的成績,要看看一二年級,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什麼?

一二年級主要是培養學習的習慣和態度,由被動受教到主動學習過度。建議一二年級的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並採取適當的方法,幫忙孩子做相應改善。

①上課是否認真,眼睛是否跟著老師走,發言是否積極,家庭作業或者老師佈置的任務,孩子回家能否記得,能否複述在學校的一些事情。

②家庭作業,從一年級家長輔導,二年級慢慢的家長要撤出來,讓孩子學著自己完成。

③課前預習,孩子能否做到各科課前預習,帶著疑問聽課,預習顯得尤為重要,有助於孩子上課更加專心。

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難題,是否會向家長尋求幫助,知道自己哪裡不懂,哪方面自己薄弱,這也是一項能力指標。

每個孩子求同存異,有共性,也有個性,家長用心點,總會發現孩子的一些問題,不要一味的批評,催促,幫助孩子找到癥結所在,幫他解決問題,進步就自然而然了。這樣做,不僅僅幫助孩子提高了成績,也跟孩子交了心,孩子從內心就服你,信任你,這樣孩子自然就越來越好。


午後的童話


如果是一年級第一學期有這樣的情況,還可以解釋為孩子還不適應,學習習慣還沒養好,如果都到二年級了還是這種情況,真的要警惕了。

說句不愛聽的話,這樣下去,孩子到了三年級只會掉隊更厲害。因為三年級是第一個分水嶺,各方面要求都會提高,比如一二年級看圖說話和造句,到三年級就要寫作文了。


有個現象就叫“三年級現象”,孩子們在一二年級經常拿滿分,家長也以為自己孩子學習不錯,但是到了三年級,有些學生會突然出現成績滑坡,哪怕是一些原本考滿分的孩子。

這是因為一二年級知識點簡單,孩子們比較容易掌握,還體現不出差異,到了三年級,綜合能力要求高了,明顯的差異就出來了。

同時,教育是長期的,小學階段才是剛剛開始罷了。換個角度看,孩子還是低年級,成績不好,家長多上上心,積極找到原因並改善,完全來得及。只是著急,上火卻不上心,責怪孩子,對解決問題毫無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