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方夜談
這是現在中國各地基本上都存在的分層教育現象,我只能說這種現象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升學率是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
現在的家長和上的主管部門,對初高中升學率這塊要求特別高,它是擇校標準之一,所以,為了提升自己學校的升學率,各項就將學生分層進行教育管理。
2.分層教學提學生的成績比較快。
同等水平的學生放在一個班,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重難點比較集中,針對性比較強,所以在提成績這一塊兒,效率也最高。
3.分層教育其實是應試教育最大的毒瘤。
一切為了考試,一切為了成績,分層教育是最好的途徑。
這種分層教育,其實沒有一點人性化的因素在裡面,它是應試教育與精英教育結合的產物,受傷的總是那些基礎比較差,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我們的教育沒有給這些學生創造適合他的地方,在通往高考這個獨木橋的路上,他們是掉隊的那一批人。
遇見美子老師
在過去幾十年,我一直是一線教師,就是當了德育教導主任我後轉做教務處主任,我一直擔任初中畢業班的主科一一數學或化學。
從教學實踐體會及對無數學生的瞭解到,所謂分層教學即分快(尖子)慢(差生)班,弊大於利。
分快慢班,對少數尖子生有好處。一是享受到優秀教師優質教育,享受到優越的學習氣氛,環境,極利於其學習質量及學習成績的提高,對發揮其潛能及實現夢想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但對分在尖子生班中的中下層生(與極尖生對比),那就好壞摻半了。好的是能享受上述優越性,又能激發向比自己好的學生學習,還能減少對教師依懶一一請成績更好學生講解釋惑。不好的呢?那就是壓力太大了,過去在普通班的優勢沒有了。曾經在普通班各科成績排在班的前的前列,受老師贊,讓同學羨慕,鼓得自己信心滿滿。可在尖子班,卻一落到中或中下,甚至後頭,失落,恐懼完全沖走了曾經的信心與自豪,進而滋生了悔意和擔優,成績就會不斷下滑一一變成尖子班的差生。
被人為地劃到差班的學生,被人為地判了刑!差生,什麼都差!結果越發差。被分配教差班的老師,被學校師生一眼看到這老師無水平,差老師。差生差老師,我們都差,得過且過吧!如果領導批評教不好,老師會說:他們就是差生,我也沒尖子班老師能耐,當然差啦!或者說:讓尖子班老師去教試試。
尖子生在校只有少數,大部分為中等中下生,差生也是少數。尖子班數也少,故此,實則你保護了極少數,打擊了一大片。也許,這也適合讓少數人先富裕起來的運作吧。
分快慢班,給學校管理也增加好些麻煩。後來,我堅持不分快慢班,搞平均主義,搞公平競爭。選定班主,調配好各科(特別主任)教師,然後公開讓班主班選學生,每輪各選一個,並每一輪完都調轉次序,即這輪你首選一個,下輪你是最後選。這樣,幾個班學生好,中,中下,差都相時平均,特別尖子生及差生人數各班基本持平了。這樣,尖子生在班中常當尖子,精神滿信心足,總想超越別班尖子生。中上生也覺有奔頭,覺得差於尖子生不多,拼命追。各班競爭也十分激烈,教師也不敢怠慢,這對教師管理,教學研究,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都有很大好處。
在實施不分尖子班那些年,我們這小小的鎮二中,在每次統考或中考中,整體成績都排在全市幾十間中學前十名,在九八年,還獲市三等獎。
所以,任何事與物都有兩重性,應一分為二看。
,
手機用戶5990100835好
教育部要求平行分班的政第,對於社會公平和教育公平來說是偽命題、是偽公平,是一種誤解。這是對道德綁架的妥協和縱容,是懶政。實際上,平行分班並非是通往教育公平的正確道路。這種辦法解決不了教育公平問題。對於真正的社會公平和教育公平來說,是一種誤導和粉飾,是一種責任推卸,甚至是一種打擊。實行這種政策的結果,不但改變不了教育不公平現象,解決不了教育不公平問題,甚至事與願違,還會人為放大教育不公平的影響。
什麼是教育公平?
公平是相對的。公平並沒有否定差異的存在。公平並非指權利、責任、義務、待遇的等量化、平均化和無差異化,絕對的公平是不現實的,甚至是可笑和危險的。難道男女平等就要同洗衣、同做飯、同懷孕、同生孩子才叫平等?不可笑嗎?
而且我們照顧到後進生的所謂“公平”,那麼,是不是也要照顧到自覺願意學習的學生,他們作為平等個體的公平問題?他們學習的權利受到干擾、弱化、甚至於被不同程度的剝奪,這些活生生現實的存在,這是教育公平嗎?對於他們我們又用什麼方式、方法和政策對待?他們受教育權的公平問題,是不是也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大家的重視?
中國歷史上,大躍進和文革的平均主義、均衡主義,追求社會公平,造成多大的困惑和災難?!當初推動者的出發點是好的、甚至從人類理想來看是高尚的,但結果如何?我們要以史為鑑。
不是所有美好的願望都會有美好的結果。
平行分班根本無法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根源。不講它無效,即使有效,也是一個學校小範圍的。地區差別、城鄉差別,更大範圍的不公怎麼解決?你還能把一線城市的和農村的學生拿到一起平行分班不成?
認為平行分班就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一種措施。這是對教育公平的曲解,社會公平並不體現在這方面。好學生與差學生在同一個班學習,這就叫教育公平?按這個邏輯,富人的錢要分給窮人才叫公平;高校不能按分數錄取,低分數的學生也可以進名校才叫公平;患傳染病的人也有權與健康人一起生活才叫公平;農民也有權進城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市民有權擁有農村土地,這才叫公平;……所有這些延伸,這不是笑話嗎?
然而,我們的“專家”不理解!我們的政府不理解!還硬性規定不能分快慢班,只能平行分班。熟不知這是對教育公平的曲解和簡單化處理。這種方式處理的結果,是造成教育更加不公平的催化劑。
我認為,分班教學是解決課堂教學難題的一個有效方法。主要看學校如何處置。特別到初中階段,學生基礎差別距大。不分情況平行編班,最終的結果是學困生沒有提高,優生的發展反而受限。表面上看是“平等”了,“尊重”學困生。其實是既害了學困生,又害了優生。我們一些腦殘教育專家提出什麼解決辦法?分層教學!一節課才45分鐘,怎麼個分層教學法?按低層學生教學時,中層學生和上層學生怎麼辦,幹什麼?按上層學生教學時,中下學生又怎麼辦,幹什麼?所以,分班教學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教師可以有針對性進行教學內容選擇、安排進度,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評價。主要是學校和老師不能放棄學困生。如果這樣做,應該說對學困生來說反而不是歧視,而是真正的關懷,是保護,是有利的。把學困生放在平行編班的班級中,不論哪個老師也沒辦法只針對他們進行教學。這部分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考不好,達不到要求,他們在班級中簡直就是坐牢,挫折感更強,這才是真正的岐視,真正的傷害。
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公平。分班教學雖然也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但是總比平行班好一些。按學習能力分班,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分層分班教學,才是科學合理的。
一般來說,優生在學習行為上有共性,但在學習需求上是差異化的。所以優生班級只要考慮師資的專業素質就夠了。而差生在學習行為上共性小,而在學習需求上差異也小。所以,後進班除紀律外的各方面要求要降到適當水平。實行差異化要求和管理。要降低課程要求,安排適合的教學進度,多集中補課,多安排老師輔導。這樣做,應該對後進生來說更多的體現為有益而不會有害。
yjmlzhj
我是一個即將退休中學高級教師,教齡39年,當過初中教師,初中校長,高中教師,高中教研組長!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人的智力分三六九等:孔老夫子說過,或生而知之者,或學而知之者,或………!天賦好的,教師稍加點撥就能學的好;天賦一般的,教師指導一次就能掌握;天賦差點的,教師可能講幾次也他也不懂!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不少家長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天賦不如人,總認為只要在尖子班,孩子就能學好,就能成為尖子生!孩子進不了尖子班,就責備學校不公平,教師不公平!其實,世界本來就不公平,無需多說,各自明白!比如我,我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拼命,我也進不了清華北大,就算進了清華北大,我也不一定能成為頂尖人物!我是牛,天天和人在一起,我也只能是牛,不會變成人!
雪山飛狐8779
看了很多回答,都說分班弊大於利,看了下觀點,我倒有不同看法。
首先,分班不是終身制,分班後還是有淘汰制的。在這個前提下,都只說對孩子,對家長的打擊,卻不說激勵。說不上知恥後勇,卻也有了奮鬥的目標。學校的好壞,除了生源,還有學習氛圍和教育理念。好的學校會讓學生化壓力為動力。而差的就隨波逐流,自甘墮落。所以,問題不在於分班,而在於管理者和教育者,怎麼去引導。
其次,說教育公平的。且問句,如何才叫公平,有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不分班,好的吃不飽,差的吃不了,這樣公平嗎?不說因材施教之類的大道理,說實際的。
如果不分班會怎麼樣?那麼只會造成學校分好壞,教育資源更加集中於好學校。結果造成更大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現在還在說入學難,入學難嗎?難的是入好學校。現在還有快慢班的考慮,取消後,入學會更難。
最後,分班何嘗不是人生歷練。都說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抗挫力差。分班後的失落,有同學,有老師陪伴,這樣都扛不住,他一個人還能抗什麼?這樣的孩子也永遠是孩子。這本身不就是教育的失敗嗎?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討論。
笨蛋的酒窩
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分快慢班,高中階段肯定分快慢班。
現在教育局在檢查的時候要求老師在教案上顯示出分層教學的印記,所以說這是從上到下的分層次。
分快慢班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好事。為什麼呢?如果各層次的學生在一個班裡老師自然而然的會更關注成績好的,對成績差些的會忽略一些。老師教學也要考核的,好學生帶給他的效益更高。
分了快慢班以後,老師會根據自己班學生的總體情況設計教學。快班的教學進度快教學難度要深一些,慢班相對來說就淺一些。這不是歧視,是基於學生學習能力來定的。
所以說快慢班是符合教學規律的。
殘香半點
又是快慢班......
為什麼要分快慢班,有些人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因材施教嘛,孔子說的。
讓我們來看看孔子到底是怎麼說的:
據有人說出自《論語·先進篇》: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麼能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呢?”冉有 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 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塗了,敢再問個明白。”
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這是因材施教?
這分明是因性格而施教好不好?
和“材”根本上都是不一樣的。
因材施教到底出自哪兒?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以後,別把孔子的話再拿來當藉口了!
讓我們來看看主張快慢班的藉口有哪些吧。
1.有些學生成績差
初中尤其是初二開始,學生的學習成績跳躍很大,很多在初一的時候名列前茅的同學都分數驟降 ,有些適應了的學生名次上升,請問,如何分快慢班,初一的時候學習好初二驟降的學生算成績好的呢還是不好的呢?
而且,有些學生,家長、老師,都在幫忙做調整,包括調整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等,這樣的學生,本來學習成績是有望提升的,可是,因為被分在了慢班,情緒上受到了很大影響,因而提升有限,這是誰的責任?不要否認,誰都知道精神上的暗示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很大的,這是常識 !
2.有些學生紀律差
請問,紀律和學生的好壞是一回事兒嗎?
誠然,學習差的學生往往紀律不好,但是,不是也有紀律好的學生成績不好嗎?
紀律差的學生,確實影響班風,從而影響了全班同學的學習,咦?那麼,如果一定要分班,分班的原則是不是應該是:
以紀律好壞來分班!
這才合理嘛,紀律差,影響別的同學學習,那麼,乾脆,把紀律好的學生分在一個班,紀律差的學生分在另外一個班,分為稱為紀好班和紀差班不是更好?
這樣一來,紀律好的同學在紀好班裡,班風良好,學習氣氛也好,學生們共同進步,那些紀律好,但是學習成績不好或者一般的學生也會進步。
而紀差班的學習則單獨嚴格管理,直到某個學生一個學期內紀律都保持良好再進入紀好班。
因紀律而施教!
3.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差
正常孩子的智商是110-115,智商超過130的孩子屬於智力超常的孩子。
中國智商研究報告顯示:智商低於90高於130的學生佔所有學生的2%,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按照 2%的很難找出一個智商低於90高於130的學生。
也就是說,全班學生的智商其實都差不多。
其實就是個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問題,而這,正是老師們的教育強項啊,在家長的配合下,那些紀律好但是學習習慣和方法有問題的學生,成績很快就能追上來。
......
基本上就是以上三條理由,其它的理由也基本上都基於紀律。
那麼,這麼說來,我也支持分班教學,分班的標準是:
紀律!
因紀施教!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告訴我們,紀律好的軍隊才有戰鬥力,學生也當如是!
鋼筆刀
我認為,學習能力是一回事,社會能力又是一回事,分班是非常贊成的,但不要說快慢班,分成學業班和興趣班,因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興趣點和不同的天生優勢。學業班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而興趣班的學生,可以上午上課,下午上興趣班,可以上學校的也可以上學校的!因人施教!家長要想開了,這很重要!我侄女就是學霸,考上人大杭州分校,但現在想學畫畫,而且非常堅定想改專業。這就是家長不尊重孩子的結果!希望教育局給孩子們更大的選擇,謝謝!
妮妮007
學校學生成績懸殊大,為分層教學,分了快慢班,我認為這樣做是非常合適的。
首先,這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體現形式。
在當前的形勢下,社會輿論普遍反對學校分快慢班,認為對成績不好的孩子,是一種不公平。但是,在中小學教育中,很早就有因材施教理論。也就是說,教育教學應當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採取與學生實際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策略。所以,學校分了快慢班,是有理論依據的,這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體現形式。
其次,這是教育公平的一種真正體現。
很多人反對分快慢班,因為他們誤認為,分了快慢班,就是對差生的一種歧視,是教育的不公平。但是,自從各中小學平衡分班的這些年來,那些差生是不是都成績變優秀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些成績很差的學生,並不會因為平衡分班就能提高成績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因為把成績優秀的學生和成績很差的學生都分在一個班級,也帶來了很多弊端。一方面,很多差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甚至在課堂上搗亂,影響了教師的正常教學,更影響了其他學生享受正常聽課的權利,這對於優秀學生而言,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不利於優秀學生的發展,由於平衡分班,班級的幾十名學生的成績是參差不齊,教師只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有時為了讓差生也能有所進步,所以,教學進度很慢,講解的題目也比較簡單,那麼,對於優秀學生而言,他們也只好陪那些差生一起做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這樣的平衡分班,不能讓優生更優。
我認為,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分快慢班,倒是教育公平的一種體現。不認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一個班級,能夠讓教師因材施教,反而更有利於差生的成長。對於優秀學生,他們的成績都非常好,對於大家都掌握的知識點,教師也不需要再三地重複講解,有利於優生的“拔尖”。
因此,我認為,學校分快慢班,正是按照“肯付出則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原則實施分層教學,這是教育公平的一種體現。
大家認為呢?
孫老師講堂
這就跟踢世界盃一樣。
歐洲南美足球厲害,世界盃的名額就多一些,咱們亞洲足球差,名額就少一些。
如果世界盃也學我們中國的學校搞公平參賽,一上來,如果是巴西對中國,還好一些,隨便打一個5:0,如果是德國對馬爾代夫,一場比賽,20:0也不奇怪。這樣玩,強隊累死,弱隊嚇死。觀眾呢,不刺激,誰看啊?
這樣玩沒觀賞性,所以世界盃不會搞什麼公平參賽,搞分層比賽,弱洲你選拔最好的幾個球隊來玩就行了。
讀書也一樣。
那些尖子生素質高,領會力強,老師講一遍就啥都明白了。那些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呢,就跟中國足球隊一樣,派裡皮這樣的世界名帥來教,也是這裡出錯,那裡出錯。
把尖子生和弱生放一個班,老師該遷就誰呢?遷就尖子生,弱生打瞌睡,遷就弱生,尖子生打瞌睡。取其中行不行?行,兩邊都瞌睡。
把不同水平的學生放一個班學,貌似很公平,實際很不公平。老師課堂提問,叫舉手,弱生估計永遠不會舉手。弱生最怕老師提問,問啥啥不懂,站起來就丟人。內心天天受摧殘啊。
尖子生被拖累就算了,反正課堂不上難度,就去校外機構上難度,人家學有餘力,怎麼樣都行。弱生天天受折磨,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天天見羊駝。
公平教育,混合編班,貌似對弱生公平,實際上是傷害弱生脆弱的心靈。
就像你讓中國隊每個星期跟歐洲南美強隊踢一場,中國足球運動員得大量退出國家隊。天天受虐,不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