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的兩邊加上兩個小盾牌,真能保護機槍手嗎,為什麼?

lxvvx


真的能保護機槍手

在機槍誕生的早期,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機槍上有個護板,這個護板就是用來保護機槍手的,而且確實有用,非常有用。

機槍上架護板和士兵戴頭盔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用來保護士兵的。機槍上的護板不僅可以擋子彈,它更多的作用是用來檔炮彈碎片的。

要知道在近代戰爭中,大部分陣亡的士兵都是死於炮火而不是子彈。在如今的戰場上,往往是幾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敵人,子彈火力現在主要是用來壓制敵人。而相比於子彈,炮彈的威力更大,一個炮彈下去就是一個直徑30米的坑,在這個範圍內是不會存在任何生還希望的。

對於機槍這種密集的火力點,一旦發現,對手必然就是用大炮招呼,如果被火炮命中,那直接就跪了。但如果不是被直接命中,機槍前面護板就可以擋住大量的炮彈破片和飛濺的碎石,從而保護後面的機槍手。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作用,炮彈主要就是靠衝擊波和飛濺地破片殺傷敵人的,有了這個護板的做掩護則可以擋住大部分飛濺的破片,只要距離炮彈爆炸中心不是太近就行。

(有人說這種機槍護板是俄國人的專利,但這完全是個謠言,圖中是一戰時的德軍,我們可以看到德軍在一戰時的機槍上也有護板的)

除了可以擋彈片外,這個護板也可以擋子彈,甚至可以擋住從正面射過來的子彈。

在子彈的有效射程內,子彈在正面的衝擊力是非常強大的,受限於人體的承受能力,士兵的頭盔是不能做得很厚的。士兵頭盔的主要作用也是檔飛濺的破片,以及依靠頭盔表面的弧度,將迎面而來的子彈滑出去。但是如果子彈正面擊中頭盔,那麼頭盔是扛不住的(當然,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而且由於機槍上的護板是架在機槍上的,因此可以適當的放寬對護板的重量限制,護板也可以做的更厚,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防護能力,不僅能夠檔破片,也能抗正面而來的子彈。

不過因為護板阻擋視線,還增加了機槍的重量,導致移動不便,因此在二戰時的機槍手就很少見到護板的。(二戰時德軍機槍上就取消任何護板)

然而到了近代,機槍護板又重新煥發了青春,特別是在城市巷戰中,由於周圍的敵人距離都非常近,進攻方對於機槍手的保護就愈發的迫切。

於是現在許多裝甲車的機槍上都再度裝有護板,在巷戰中用來抵抗來自四面八方的子彈。(現代裝甲車上的機槍擋板)


千佛山車神


使用防彈盾牌的一般都是蘇系機槍,比如郭留諾夫重機槍,下圖,亦或者是蘇式的馬克沁M1910,也帶有防彈板,而其他國家,像德國、美國、日本的機槍則通常是不帶這些防彈板的,在當時來看,這些防彈板確實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因為它的主要防護目標並不是直射火力,更多的是一些流彈以及破片,而且這玩意兒其實挺厚重的,並不是薄薄的一塊,所以當時加裝這些防彈擋板的機槍基本上都是重機槍,有載具輔助機動的(也就是裝了輪子),不然裝了這些鋼板後機槍重的要死!


不過隨著戰爭形式的改變,這種防彈板的作用已經沒那麼大了,畢竟現代化戰爭基本上都不打陣地戰,你讓單人使用的班機上這累贅玩意,機槍手搞不好會先把你給突突了,因為對於而野戰部隊來說,搞這種防彈擋板,還不如直接給機槍減負,提高機槍手的機動性來得實在,因為就算能擋住子彈,你也擋不住那些糊臉的爆炸物啊,比如迫擊炮、槍榴彈,甚至是直接空襲過來的精確制導武器這樣的“大炸逼”,面對這些東西,別說擋板了,你就是用鋼板焊成掩體也沒用,還不如直接讓機槍手打完就跑!


所以,對於這些防彈鋼板,我們通常也只能在車載式的機槍上看到了,比如下圖中悍馬車頂上被圍了一圈跟掩體一樣的玩意,車載的話對機動性要求就沒那麼高了,而且加裝了這些防彈擋板,對一些流彈、遠距離飛過來的步槍彈、或者是炮彈的破片,應該還是能起到一定防護作用的,起碼給機槍手一點心理安慰啊,但是同樣面對人家的重機槍,甚至是反器材武器,這些所謂的防彈擋板跟紙糊的也沒什麼區別,就更不用說直接被大炸逼糊臉了!


因此,機槍旁邊的小盾牌在面對一些輕武器時,作用還是有一點的,比如一些小口徑步槍彈、流彈、破片等,但如果是重機槍這樣的直射火力,那還是洗洗睡吧,這些盾牌並沒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在單兵使用機槍時,機槍手的機動性遠比防護能力重要,畢竟,在今天的戰場上遭到各種重火力打擊的概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哨兵ZH


重機槍是戰場收割機,專門負責戰場火力壓制,每一挺重機槍一般會編制一個班,有一名正射手,2~3名副射手和幾名彈藥手!!!!!!為何配備這麼多人????



因為重機槍有支架,護盾,大量彈藥箱非常重,並且機槍手經常被敵人重點照顧。尤其是壓制待對方連頭都抬不起。所以敵人會想盡一切辦法幹掉機槍手。


“為了保證己方的火力壓制,和射手安全(優秀的機槍手很難訓練,尤其是彈藥缺乏的年代)就會在機槍上安裝護盾,阻擋大部分正面射擊子彈和炸彈彈片。”

重機槍在一戰就取得輝煌戰績

1916年6月24日英法軍隊對德軍陣地實施有史以來的大規模炮擊,直到30日炮擊最為激烈,隨後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德軍則將重機槍全部搬出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重機槍一起開火,密集的子彈像鐮刀割麥子一樣將英軍放倒。☞在第一天進攻中英軍就損失了60000餘人。



重機槍從一戰至今都大量裝備部隊,且威力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更是被裝上了皮卡機,裝甲車,坦克,直升機利於機動作戰。


歷史軍武研討員


機槍的護盾是非常重要的,機槍在戰場上就是拉仇恨用的,所有人都想幹掉他。

通常是重機槍會加護盾,加護盾的作用是為了保護射手。通常,固定在一點射擊的機槍才會加裝護盾。沒有護盾的機槍,機槍手的死亡率就大大上升,而加了護盾,則能非常有效的保護機槍手。不過,保護,也僅僅是子彈方面的因素。

這種加裝護盾的機槍在一戰二戰的陣地戰中非常常見,機槍固定一點射擊,很少轉移陣地,這個時候,敵方火力其實都是奔著機槍去的。而加了護盾的機槍,多了一層保護,同時也喪失了機動性,不過馬克沁機槍也沒什麼機動性可言。這就是為什麼輕機槍不會增加護盾的原因,輕機槍需要隨著步兵支援作戰,對於機動性,需求非常大。

載具上的機槍護盾還是比較重要的

如今的機槍都不會加護盾了,不管是通用機槍還是班用機槍,加護盾,徒增重量,這個重量對於射手是很麻煩的。如今的重機槍很多都在車上、軍艦上使用,這個重機槍是固定一點的,所以,配備護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這個護盾的重量也不是加在機槍手身上的。搭載在載具上的重機槍,不僅有防護性,而且沒有喪失機動性。

降低概率

機槍加裝護盾,其實就是降低傷亡概率的,能用辦法儘量減少傷亡,是必須做的。尤其是機槍這個持續輸出作用的武器,炮彈彈片、流彈,這些都是有可能殺傷的武器。這個護盾並不能完全保護機槍手,但是,至少降低了一半殺傷概率問題。一旦子彈從側面過來,或者手榴彈什麼的正好落在後面,那就沒辦法了,還是會死。這就是概率上的問題,護盾,就是能夠降低一定概率。


軍武文齋


重機槍在一戰中大顯神威,依託密集的火力輸出成為步兵衝鋒時的噩夢。但是機槍槍口的火焰往往會暴露自己,這導致它很容易成為火炮和狙擊手的目標,因此輕機槍手被要求不停的轉換陣地來躲避火炮的打擊,但重機槍一般都很笨重不可能想輕機槍那樣來回跑,因此各國都在不遺餘力的增加重機槍的保護措施,並設法降低機槍暴露自己的風險。為了提升重機槍手的存活率,多數重機槍兩側甚至周圍會被加裝防彈板甚至裝甲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人類武器比較落後,尤其是槍彈的侵透性和破壞力較弱,因此想要擊穿加裝兩側護板的重機槍,比如蘇聯的SG43重機槍是不容易的事,這種看似笨重的防護措施大行其道。而隨著槍炮技術的進步,人類的槍彈研發水平也越來越高,從小型破甲子彈再到單兵大口徑武器,比如火箭筒、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曲線彈道武器以及反器材步槍都可以輕鬆穿透重機槍護板,進而殺死機槍手。縱使不用擊穿護板,也可以通過狙擊槍精確命中護板後機槍手露出的一小塊人體部位。

以伊拉克為例,從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再到後來伊拉克國內的治安戰,美軍和伊拉克軍隊的悍馬在面對敵方和極端組織埋伏的簡易路邊爆炸裝置(IED)時毫無抵抗力,任何裝甲都難以抵禦現代化武器打擊,更不要說悍馬機槍位那幾塊可憐的防護板了。

然而現代戰爭中的重機槍護板依然有比較顯著的功效,敵方在遠距射擊時,子彈的動能會不斷下降,擊中機槍護板時能被護板輕鬆攔截;另一方面護板對於流彈的攔截效果也十分顯著。這就有點類似頭盔的作用了。此外,重機槍護板能給機槍手起到巨大的心理安撫作用,促使他們勇敢的面對敵人的火力堅持射擊,因為機槍手認為,有防護肯定比沒有防護強。

當今時代,一些國家為了避免作戰車輛的重機槍操作手被擊中死亡,漸漸用自動武器站取代了傳統的外露機槍位。比如中國的外貿TV-4主戰坦克、VN1輪式裝甲戰車、美國的M1A2SEP(v3)主戰坦克等裝備都安裝了自動武器站。

2018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同美國陸軍航空應用技術局聯合研製出一種名為“金屬泡沬複合物”的材料,該材料將用於提升裝甲防護能力上,除了能抵禦M2重機槍12.7mm大口徑槍彈外,還能抵禦爆炸物衝擊。雙方科研團隊稱,這種材料將在美軍大部分車輛上裝備使用。

美國一款名為AJAX gun armor的模塊化槍盾也令人矚目,有人相信除了重機槍手,步槍手也可以利用護盾提升單兵生存力。但從上圖看出護盾的面積十分小,步槍手只有在爬著時,身軀勉強能被遮住。


利刃軍事


一戰期間德軍MG08“馬克沁重機槍組”,馬克沁是世界上第一型機槍,由於火力強大、持續性好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被兩方陣營大量使用, 造成了上百萬軍人的死亡和傷殘!似乎毀掉了歐洲整整的一代。

一戰期間可不是現代營連分隊的武器裝備多樣化,那個時候一個連有兩挺馬克沁就已經不錯了,剩下的武器就是士兵手裡的大威力步槍和幾枚手榴彈…特別是“戰壕戰”期間,機槍作為連隊火力核心要部署在陣地的後方經過土木、沙袋加固的發射陣地,這樣即不容易被敵方狙擊手或者直瞄炮消滅,又可以比較從容的給最前沿陣地(戰壕)火力支援,由於陣地相對固定也沒有太大的威脅 ,唯有敵方打過來的“榴霰彈”的彈片有可能擊中重機槍射手,所以要給機槍裝上“防盾”,3~5毫米厚的鋼板可以抗住橫飛的彈片和600米外敵人狙擊手射過來的大威力步槍彈。



蘇聯版的M1910“馬克沁”機槍是在帝俄時代的M1905“馬克沁”基礎上改進的,顯著的區別特徵就是機槍的包裹水箱的注水口很大,這對於蘇聯寒冷地帶作戰意義是很大的,緊急情況下將冰雪直接裝進去就可以了,射擊時槍管產生的高溫一會就將冰雪融化成水…並且圖片裡可以看到M1910安裝了較厚鋼板的防盾。

“防盾”屬於機槍的配件,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防護作用,但是防盾有倆缺陷,第一就是阻礙視線,圖片裡可以看到射擊觀察口只有一個“袖珍電話本”那麼大,穿過這個“觀察口”左右方向基本上看不到敵人,雖然重機槍有副射手負責觀察,但是四隻眼睛總比兩隻的視野開闊, 而且副射手在正射手的左面負責供彈,機槍右側方向仍然會出現觀察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有敵人抵進沒有發現很可能將整個重機槍組端掉了…所以一戰期間除了俄軍之外,其它大部分的馬克沁機槍都不安裝防盾。
SG43郭留諾夫重機槍也裝有防盾,俄國人對這個機槍陪件非常的鐘愛!

機槍防盾是一個很重的傢伙,重量通常在3公斤左右,機槍班組必要的時候需要有專職的一個人背它(還要背一條150發的彈帶),這樣就減少了子彈的攜帶量和增加了負重感,而且“防盾”在一戰期間管點用,但是到了二戰期間武器多樣化之後它就沒啥用了,因為隨著小口徑迫擊炮和擲彈筒的出現,500~3000米內“專門消滅重機槍”!一發60~81毫米榴彈來襲整個機槍都被炸碎了,防盾一點意義都沒有!
“德什卡38型”
12.7毫米重機槍也有防盾,並且射擊觀察口更窄,更不利於觀察!俄羅斯真的對“防盾”情有獨鍾。

由於防盾阻礙視線和重量大這倆弊端根本解決不了,各國軍隊都已經淘汰了這個機槍配件,而且重機槍也開始往輕量化、必要時需要戰士揹負它行軍…再增加防盾顯然是不合適的!
但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反覆,雖然徒步步兵需要重機槍減少重量、便於機動,可是城市“治安戰”當中的車載機槍反而需要防盾,因為城市戰當中“冷槍”、路邊炸彈太多,不一定那個角落就打來一發子彈讓人防不勝防!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給車載機槍射手全面的保護,所以防盾又出現了,而且車載防盾要比早年間的防盾防彈性能更好…。


皇家橡樹1972


這兩天因為機槍和步槍到底誰更準的問題上,已經和讀者切磋了很多遍了,縱橫不是專業軍迷,所知還是有限,如果在爭論過程中出現讓人貽笑大方的槽點,還請大家諒解,通過這次大辯論,縱橫雖然依然堅持步槍比機槍打得準,但是也學到很多東西。

尤其是很多讀者的軍事知識水平完全碾壓我,在這裡,縱橫感謝你們能夠不吝賜教,希望在以後的問答中,我們依然能夠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機槍的發展過程中,很少有用防護盾牌的

本文這個問題還是關於機槍的,這把不研究機槍的精準射擊,今天研究一下機槍的盾牌,能不能保護機槍手。

機槍主要分為三種,重機槍、輕機槍以及通用機槍(輕重可以轉換),也就是隻有兩種機槍,縱橫最近總寫機槍,也查了很多圖片,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很少有機槍是有防護盾的。

世界上第一款機槍是加特林機槍,這款機槍沒有防護盾,因為加特林機槍本身就十分笨重,射擊距離又遠,所以沒有加防護盾的必要。

隨後,世界上首款靠自身驅動的機槍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徹底將機槍推向高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戰役中,德國士兵用馬克沁重機槍一天之內射殺六萬名英軍。

在各國仿造的馬克沁機槍中,基本上都是沒有防護盾的,德國的沒有,我國仿製的民24式重機槍也沒有。只有俄國仿製的1910式重機槍加上了防護盾。士兵除了可以拖著1910式運動外,增加了一個金屬方盾用來防禦彈片和子彈。

防護盾能夠擋子彈是一定的,但是並不適應二戰的戰場

俄國人又不是傻子,假如要是不能擋子彈的話,他也不會大量裝備,俄國除了仿馬克沁重機槍是帶有防護盾外,蘇聯後來研製的郭留諾夫SGM機槍,在拋棄了馬克沁笨重的水冷裝置後,還是保留了防護盾。

主要原因就是俄國的馬克沁是用車在拉,很多時候在車上就開槍了,因為不夠隱蔽,所以增加防護盾來給射手一些掩體。

當然,在當時的戰爭形態是用不到的,那時候因為重機槍射程很遠,也很寶貴,因此在佈置陣地的時候,機槍陣地佈置在步兵防線的後方,然後進行超越射擊,對面的火力很少能夠覆蓋上來,所以也就用不著護盾了。

其實馬克沁重機槍在剛發明的時候,就考慮到被針對,因此為馬克沁配備大型輪式槍架和重裝方盾的,但是由於太過笨重,在被針對後,反而更容易被針對,尤其是對方火炮、迫擊炮等重火力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因此,也就出現了沒有防護盾的型號。

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機槍輕型化才是發展的大勢所趨

從一戰到二戰,戰場形態在輕火力的發展沒有多少,反倒是重火力快速發展,一支部隊的火炮打擊能力成為核心,在一戰的戰壕裡面,你可以躲在機槍後面掃射,就像收割韭菜一樣的收割人頭,到二戰的時候,早就想到應對溝塹戰的措施。

一個是重火力覆蓋直接打的你抬不起頭,另一個就是裝甲部隊快速穿插到你的身後,防線都成了紙,戰爭形態由過去強調寸土必爭,改變為機動作戰,很明顯,重機槍輕型化才是大勢所趨。

隨後,輕機槍橫空出世,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勃朗寧機槍,在一戰到二戰之間,各國相繼在輕機槍上進行努力,比較有名的捷克式輕機槍,蘇聯DP式輕機槍,日本歪把子輕機槍等等。

1934年德國出品的MG34式通用機槍,開創通用機槍的先河,兩腳支架就是輕機槍,三角支架就是重機槍,既要有輕機槍的靈活,必要時候還需要有重機槍的火力,MG42式通用機槍面世,標誌二戰時期機槍達到巔峰之作。

可以說,在機槍輕型化發展的過程中,沉重的防護盾必然要被取締,走的慢、挨炮彈!


當然,戰爭形態是時刻改編的,以現在的情況來說,機槍搭載在各種平臺上,不用考慮到自身動力的問題,再加上防護盾的材料的進步,機槍防護盾又有迴歸的趨勢,比如電視中經常看到的越野車架機槍的時候,前面都是有護盾的,甚至是建一個護盾碉堡都不成問題。


史論縱橫


實際上機槍手那個防護盾沒多大用,也就是給槍手一點心理安慰而已,畢竟機槍手狙擊手最類型目標都是被優先針對的,所以他遭遇不是子彈,而是炮彈,連掩體一塊拆掉的那種.....這防盾撐死了擋一擋流彈,彈片什麼的....


更何況如果機槍手防盾真的有那麼好用的話,為什麼現在各個國家的坦克都在逐步換裝遙控武器站?不就是因為機槍手傷亡率居高不下,所以說實在扛不住了嗎?


更何況這麼一個幾公斤重的裝備,扛起來委實是費力啊,所以說這東西也拖累了機槍手的機動性,這也是為什麼在一線體現各國都在爭先恐後的研發輕機槍的原因。(重機槍又大又重,加個防彈板就更重了。)

當然了,隨著車輛的普及,機槍手防盾,復活了,復活的原因非常簡單,這又不用你自己扛!
(emmm好大)

當然了,面對火箭的或者反坦克導彈這一群防護措施就是不堪一擊(所以以強凌弱限定),但是一般情況下,恐怖分子也就那些輕武器,而機槍手的防護盾也是由高強度合金鋼做的,並且也不太可能被敵人接近到幾十米內,說效果槓槓的。



但是和正兒八經的對手打的話,能多隱蔽多隱蔽,無論什麼時候最靠譜的方位都是不讓對方發現的,畢竟敘利亞政府軍日常使用石勒喀河來打機槍手..........

而且這年頭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反坦克火力....反坦克導彈就是再貴也比坦克便宜。

而且老防空炮拉是不行了,但是打人呀,打打裝甲車什麼都跟玩兒似的。


嘯鷹評


這裡所說的機槍其實通常指馬克沁重機槍,但我們在看抗戰劇時,並沒有發現這款槍上面有兩個小盾牌,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種小盾牌就是小型鋼製擋板,只有蘇俄造的馬克沁重機槍才會有,而其他國家造的機槍如英、德通常是不會有這種擋板的。

日俄戰爭後,俄國認識到了機槍的重要性,於是其投入大量戰略資源去生產當時最先進的馬克沁機槍,帶擋板的M1910式重機槍就是當時造出來的。

這兩個小盾牌在一戰時還是有些用處的,畢竟那時候各國的主要武器還是以栓式步槍為主,而重機槍在當時就非常恐怖了,尤其是在雙方都有重機槍的時候,進攻方要想拿下敵方陣地就更加艱難,所以在必要的時候防守方機槍手必須頂著彈雨掃射,而這種小盾牌可以阻擋敵人瞄準,敵人看不見射手具體位置,就打不中射手的要害。除此之外,這種小盾牌還可以擋住一些炸彈的碎裂片,至於拿它擋子彈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只是兩塊鋼板,面對直射火力根本不堪一擊。

到了二戰,各國的武器也越來越先進,而重機槍的盾牌質量雖有所改進,但其作用並沒有以前那麼大了。重機槍一旦暴露火力,就會遭到敵軍炮火打擊,所以機槍手只有不斷轉移陣地,才能避免被消滅,而重機槍的盾牌轉移時又比較麻煩,這也是其他國家沒有將重機槍加上護盾的原因,可能蘇聯人認為加上盾牌至少可以給機槍手一個心理安慰吧。


兵說


當然,機槍兩旁的護盾肯定有保護射手的作用。

一戰二戰時大量使用的重機槍,火力猛威力大,是大量殺傷敵方士兵的重要武器。缺點就是體積大,重量重,移動不方便,陣地戰中長時間在一個位置射擊。

因為老兵怕槍,機槍對士兵的傷害太大。所以重機槍手是最招人恨的目標,敵方的各種火力都會優先選擇幹掉機槍手。這時候在重機槍前面安裝護盾,可以保護射手不被正面射來的子彈傷害,同時也為機槍手提供心理安慰。

但護盾顯然不是萬能的,對方有一萬種方法搞死機槍射手,狙擊手,槍榴彈,火箭筒,迫擊炮,空中轟炸等都可以達到目的。護盾在防禦狙擊手上效果很好,至少遮擋住了狙擊手正面的瞄準視線,要不然爆頭是分分鐘的事兒。

強調機動作戰的輕機槍,有沒有護盾無所謂,機動靈活,打完就跑遠比護盾管用。

但也可以加裝兩個小護盾,以加強機槍手正面防禦,減小受彈面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到了現代,都強調機動化作戰了。重機槍搬到了裝甲車輛上,護盾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加強,升級成機槍塔或遙控武器站。

比如悍馬車頂上安裝的機槍塔。

還有坦克上安裝的遙控武器站等,它們仍然發揮著保護機槍和射手的作用。防彈護盾是機槍手的好朋友,一刻也離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