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賈惜春為何出家為尼?

於球球耐摺咧


紅樓夢中女子各有命運,死的死,嫁的嫁,還有一種選擇是出家。以惜春妙玉芳官為代表的一群人,她們最終青燈古佛伴一生。那麼,作為公門千金的賈惜春為什麼要想出家呢?我們看看惜春的心路歷程。



【一】

惜春出身寧國府,是正牌嫡出千金大小姐。父親賈敬曾是寧國府當家人,哥哥又是這一代賈家當家人。古人尊崇長房。作為賈家長房嫡長女,賈惜春原本有著貴妃賈元春都比不得的出身。可就這樣一個大小姐,卻因為母親早逝成了無人撫養的孤兒,若不是賈母讓王夫人接過來撫養,能不能長大都不知道。

從小沒有父母親人在身邊的孩子是很容易長成極端性格。紅樓夢並不缺乏這樣的例子。比方妙玉、賈迎春、林黛玉、史湘雲和惜春。尤其湘雲和惜春,更是襁褓中就沒有父母管。二人看似性格長成兩個極端,實則史湘雲的長歌當哭與惜春的萬法禁絕是殊途同歸。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大觀園中這幾個沒媽的女孩子,雖然錦衣玉食,還是各有嚴重性格缺陷。其中賈惜春尤其如此。


【二】

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雲:

堪破三春景不長, 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 獨臥青燈古佛旁。

賈惜春青燈古佛伴一生的命運判詞說的清清楚楚。家敗後心灰意冷,流落江湖,為了避免清白受辱,投身佛門是那個時代女性最無力的選擇。不過惜春不同之處是她在賈家還在盛世之時,就有了出家的念頭。

周瑞家的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玩耍呢,見周瑞家的進來,惜春便問她何事。周瑞家的便將花匣子打開,說明原故。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哪裡呢?說著,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畫來收了。

紅樓夢第七回,賈惜春不過八九歲就有了出家之意。對一個小女孩來說,也算矢志不渝了。賈家最後抄家不過是她出家的催化劑,而沒有抄家一事,惜春也一定會鬧著出家,只是到時候長輩阻力重重,出家不太可能!所以,賈家抄家反倒成全了賈惜春志向。



【三】

惜春出家的想法由來已久。想想也不奇怪。一個從小就被親情拋棄的女孩子,性格自小孤介不合群。她雖與姐妹們一起長大。可也並不親熱。自身不出色難以與薛林二人比肩,比之探春也不如。人生對惜春來說不斷的都是灰心和打擊。她從小最喜歡的玩伴反倒是水月庵的智能兒。也許智能兒覺得水月庵是苦井,天天希望離開。可對惜春來說,卻是嚮往的清靜之地。是以,妙玉那麼難相處,卻與惜春有來有往。二人正是一類人。

妙玉是對惜春影響最大的人。不過妙玉的處境給了惜春一個誤判。她以為她可以像妙玉一樣折一地清修,事實上即便妙玉也會身不由己。

佛門也不乾淨,比方拐走芳官和藕官蕊官的水月庵地藏庵的姑子,曹雪芹就叫她們柺子。妙玉為何遲遲不肯剃度,皆因她所瞭解的所謂佛門,是周遊在權貴之中不軌不法的泥淖。妙玉最後結局終陷泥淖中,不是她自身清白有汙,而是她委身於汙穢的不肯屈就的假佛門,最終剃度出家了!

惜春的結局與妙玉差不多,拋開通行本八十回後描寫,不清楚二人最後會否相偕出家。只是等待她們的,必然不會是風平浪靜的青燈古佛,很可能還是蠅營狗苟的世俗汙穢裹挾。那時的惜春,身在佛門,還會不會心嚮往之?曹雪芹用了“可憐”二字,如意不如意就是未知了…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個小學同學,非常聰明,他爸是國家教師,在八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非常好的。後來上了中專,進了縣城裡的工廠,然後結了婚,生了兒子,似乎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可是。孩子出生才一歲多,和老婆由於感情不合,就離了婚,這在如今的社會里,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但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好多年沒有音訊,前幾年回來了,居然是個和尚。這事兒,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家境良好,而出家的人,多半是一個聰明人,能看破紅塵,得有慧根呀!並且,一定有重大的人生變故,促使他對人生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再入正題,惜春為什麼出家。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家庭環境的影響。在《紅樓夢》裡沒有寫到惜春的母親,應當是死了,所以惜春從小沒有母愛;而父親賈敬住在道觀裡,很少回家。惜春只好跟著哥哥賈珍過日子,可是這個賈珍是個浪蕩公子哥兒,哪管妹妹呀。所以,很早惜春就跟著賈母,和姊妹們住在一起。這多少還是有點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惜春從小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這為後來的出家埋下了伏筆,正合“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傍”。

第二,三個姐姐不幸的遭遇對她的影響。文中說,“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又說“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可見,三個姐姐不幸的遭遇,使她對人生有了一種幻滅的感覺。'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子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這就是出家人的慧根,多麼聰明的惜春(從惜春畫畫的傑出才華,看得出心智過人),自然不會執迷不悟。

第三,賈家樹倒猢猻散,出家是她必然的選擇。在《石頭記》裡沒有寫到惜春的出家,估計是在賈府被抄家之後,目睹了眾人悲慘的遭遇,惜春痛定思痛,毅然決定出家的。賈府被抄,是他人生最大的變故,是促使她出家的決定因素。儘管前面她和智能兒說過,她將來也要當個姑子,那不過是個伏筆。對賈家結局的交代,"看破的,遁入空門"說的就是惜春。

以上,就是我對惜春出嫁為尼的一點看法,和你探討。


木葉看人間



在《紅樓夢》續寫的第一百零九回中,生病的賈母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三個孫女兒,一個享盡了福死了,三丫頭遠嫁不得見面,迎丫頭雖苦,或者熬出來,不打量他年輕輕兒的就要死了”。

賈母的幾句話一語擊中了元迎探“三春”的不幸命運。惜春作為“四春”中最小的一個,在目睹賈氏家族由盛到敗的過程的同時,讓她更感同身受的就是她的三個姐姐的不幸命運,因為那或許就是自己的將來。

痛定思痛,至悲至恐,最後她選擇了青燈古佛的寂寥一生。


惜春看到了元春的“淚”。在元春省親之時,惜春作為妹妹有幸與貴妃堂姐會面。當時惜春年齡極小,從省親浩大的聲勢和奢靡的用度來看,惜春會覺得自己的堂姐肯定是無比幸福的,去的是一個好的不得了的地方。

但是,真相卻不是這樣的: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

元春更是悲嘆: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在賈政問安時,元春隔簾含淚;在見到寶玉時,元春淚如雨下;在離別回宮時,元春滿眼又滾下淚來。

小小的惜春目睹了元春以“淚”省親的全過程。本以為尊貴至極的堂姐有蜜一樣的生活,原來也是充滿了苦楚和無奈,相信惜春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惜春聽到了迎春的“苦”。因為五千兩的欠銀,好壞不分的賈赦便不顧賈母的不稱意和賈政的勸諫,把自己的女兒迎春嫁給了品行惡劣、暴虐勢利的孫紹祖。

新婚沒幾天,迎春便帶著滿身的傷和滿心的痛回到了孃家,新婚燕爾本是琴瑟和鳴無比融洽之時,然而迎春的待遇卻是稍有不如意便會被打一頓攆在下房裡睡去,迎春“哭的嗚嗚咽咽,連王夫人並眾姊妹無不落淚”。

眾姊妹中肯定是有惜春的,惜春看到了二姐姐在婚姻中悲慘的遭遇。在續寫的第一百零九回中,在夫家連三等丫鬟也不如的迎春,再次回到賈府作暫時的療傷。

此次回來迎春是住在了惜春處的,滿腹冤屈的她少不了向惜春大倒苦水。此次回去沒多久,迎春便被折磨至死了。

迎春的更加悲慘的遭遇,讓惜春感到了世事的殘酷和人性的醜惡,讓她對自己的未來更添了深深的恐懼和失望。


惜春感到了探春的“哀”。探春是賈府眾多女子中的佼佼者,有樣貌、有能力、有膽量。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只是對探春遠嫁作了暗示和伏線,在續寫的第一百回中,高鶚也只用寥寥的數筆點到了探春遠嫁之事。

雖沒有明寫出惜春的感受,但是作為妹妹的惜春,是再次經歷姐妹分離,山高路遠,姐妹倆此生也許再也不能夠再見了。

眼看著比自己強許多的三姐姐,依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仍然要“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實在是無奈和悲哀。

小小的惜春最終“將那三春看破”,進而“緇衣頓改昔年妝”,一生“獨臥青燈古佛旁”。


少讀紅樓


惜春真的很可憐。

還記得入畫被攆走的時候,惜春說的話嗎?尤氏來找她,她說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平時乾的些什麼事情,只是別牽扯上我,我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之類的。

惜春因為這段話被很多人詬病。

惜春是什麼處境呢?

自己的父親整天不務正業修仙修道吃丹藥死了,母親是早死了的,自己的親哥哥整天扒灰、父子聚麀、吃喝嫖賭無惡不作,被人家外人說:你們榮寧二府只有門前的兩個大石獅子乾淨其他的都不乾淨。自己身為寧府的正牌嫡生的大小姐,卻從小被榮府的奶奶收養,雖然衣食無憂,到底也是寄人籬下。你看整個書裡賈珍問過自己的這個妹妹嗎?記起來過嗎?也許巴不得人家把她接走省的在眼皮底下礙事。

惜春從小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她跟尤氏說的話裡是不是表示她私下裡聽過一些關於自己家的不堪的傳聞?這些傳聞,自己的家庭帶來的這些不堪的傳聞,像一盆盆髒水一樣潑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什麼都沒做過,但是自己再清白再跟他們不一樣,外人誰又會知道呢?人家可能還是會說:這不就是那府裡怎樣怎樣…

畢竟身上還是流著一樣的血…

惜春一定想,要是能選擇,肯定不要跟他們這些下流人流一樣的血,但是命運就是這樣,沒得選擇。

他們太髒了。

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也別想拖累我弄髒我的名聲,我們不要有瓜葛。

所以,清白這件事,對她尤其重要。

是這樣的處境有這樣的親人的時候,惜春怎麼做?不管不顧不分是非拉扯在一起,跟自己那不堪的親哥哥打得火熱?

一個從小沒有家庭溫暖沒有父母之愛的小女孩非要她成長成積極陽光樂觀愛意氾濫的人,也不能說不可能吧,有點難。挺難的。

作者對她是深深的同情,她性格的形成是因為有深切的痛苦。

寫惜春這個人只是描述了萬千痛苦生命中的一種,不是為了批判她的。


小靜


個人認為,惜春看破紅塵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無奈之舉,“寧國府的黑鍋”不是一個女孩能背的。惜春,賈府裡最小的姑娘,林黛玉初見賈母時,對四姑娘惜春的介紹只有簡單的八個字“身量不足、形容尚小”,這時候的惜春跟著迎春和探春一起,做了王熙鳳的背景。

賈家的女孩子排行很有趣,雖說是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這元迎探惜四個小姐卻不是一家子的。其中,大姑娘是元春,是賈政和王夫人的女兒,已經嫁到皇宮裡了;二姑娘迎春是大老爺賈赦與妾生的;三姑娘探春,是賈政和趙姨娘的女兒;惜春是寧國府賈珍的妹妹,按理說,元春和探春是一家,探春算是老二,但中間夾了迎春,就排在了老三,也許是四個姑娘都在榮國府這邊一起長大,為了方便區分,才按照年齡大小的順序排在了一起。

上面也說到,惜春是寧國府的,賈珍是她的哥哥,賈敬是她的老爹,但在紅樓裡,惜春極少出現在寧國府,跟哥哥、嫂子的關係都很淡。

惜春從剛開始就表現的與尋常姑娘不同,像黛玉喜歡詩,寶釵愛讀書和女紅,惜春自幼比較操心家裡,像個男孩子,而惜春從小就跟尼姑關係走的很近,跟智能兒和妙玉都很要好。惜春第一次正面出現,是周瑞家的送宮花過去,惜春笑說:自己正跟智能兒說要剪掉頭髮做姑子去,就送了花過來,真剪了頭髮,花兒要往哪兒戴呢?

這個橋段為惜春的結局埋下了伏筆,從這裡也看的出,惜春從小就有遠離塵世的想法,不禁讓人唏噓。從家庭上來看,惜春的命運甚至比黛玉還要悽慘,黛玉至少童年有父母陪伴,惜春應該自小就在榮國府這邊,老爸修道,對家裡不管不問。從小在叔叔嬸子家長大,雖然不能說受到什麼大的委屈,但在親情上肯定遠遠比不上親爹親孃。

而且,惜春是個姑娘家,極其看重自己的名譽,說是出身於賈府這樣的大家庭,但卻生在寧國府這個大染缸裡。

回頭想下二尤的經歷,兩人是賈珍妻子尤氏的姐妹,長得都很美,偶爾來寧國府暫住,就遭到賈珍的摧殘,尤二姐甚至跟賈珍和賈蓉都有關係,名聲很不好,以至於後來尤三姐想嫁給柳湘蓮,柳湘蓮本來沒什麼意見,一打聽到尤三姐是寧國府尤氏的妹子,急的要退親,不想做出了名的“王八”。“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座石獅子是乾淨的,恐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在寶玉的面前說出這樣的話,可見是平時聽聞了很多寧國府的醜事,對尤三姐的名譽產生懷疑了。

尤三姐沒辦法,只能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尤二姐嫁給賈璉當小老婆,雖說是真心改過,最後卻也沒能善終。試想過幾年,惜春到了出閣的年紀,下聘的男方自然會打聽身家底細,寧國府這樣的背景對一個姑娘家來說是很殘酷的,所以惜春對她嫂子說,我好好的人,白白被你們玷汙了,也是實情。

另外,惜春最小,眼見了自己的姐姐迎春、探春結局都不好,迎春誤嫁中山狼,本來性格就木,因為自己父親使了孫家的銀子,更是矮人一截,加上丈夫也是個畜生,經常家暴她,年紀輕輕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探春雖然是妾生,卻從小要強,最後被南安太妃認作義女,和親蕃外,遠嫁之後就與賈家斷了聯繫,從此杳無音訊,死活好壞都無從打聽。加上寶黛姻緣破碎,黛玉病死,周圍的女孩子結局都很差,況且惜春自幼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關愛,本來應該對家就沒有太多依戀,所以最後,惜春毅然選擇出家,最早擺脫了塵世的煩惱。


心慌慌是情殤


惜春,出身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錦衣玉食,丫鬟僕婦侍候著,為何就選擇出家,做尼姑去了?

一、身處尷尬之境,才不出眾

惜春是寧國府賈敬之女,賈珍之胞妹。母親去世早,估計也沒留下什麼印象,她從未提及。父親賈敬,一味的燒丹鍊汞,早早出家與道士混在一處,對她不聞不問。有個親哥哥,忙著照顧自己媳婦的兩個妹妹,哪有時間問問自己年幼的親妹妹。多虧榮國府的老祖宗心疼孫女,把年幼的惜春接去,和自己的親孫女迎春、探春一樣的撫養。

或許,五六歲的惜春在榮國府,得到賈母的一絲愛憐,是有的。可賈母有她的命根子寶玉,親孫女迎春、探春,並且,林黛玉來了,寶釵也來了……女孩子是敏感的,她哪能覺察不到其中的差異呢?賈母偶爾對她的垂憐,相比對她的親孫子孫女的愛,在惜春這裡,亦是一種不平等的傷害!

黛玉才思敏捷,寶釵通史,探春精明強幹……唯有她,不能詩不能文,甚至連個行酒令也不能出手,畫個畫吧,也不是拿手的,被寶釵指點來指點去,心懶懶的,總也不能成!

她是孤獨的,不僅僅是年齡小的緣故,她走不進姐妹們的圈子,親情、詩文屬於她們,不屬於她!

她除了敏感,還有不容一絲汙濁的精神世界!

和她一起玩的,開始是小尼姑智能,以後是妙玉。智能、妙玉,是她走得最近的兩個人,她瞭解她們的生活,覺得生活苦點,但精神上是自由、平等的,於是,小小的她,便有了嚮往!

二、精神上的潔癖,對寧國府徹底絕望

秦可卿死了,驚動的不僅僅是寧榮兩府,連皇宮也驚動了。然而,賈珍之兒媳,賈蓉之妻,也是惜春之侄媳,按說惜春應該出場,然隻字未提惜春,為何?再看父親賈敬死後,惜春又在哪兒了?

惜春為何如此冷淡的態度?趁著忙亂躲藏,亦或根本就沒出場。

寧府的老奴焦大趁醉大罵“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下人誰人不知,又如何瞞得過惜春?美女秦可卿,好風月,帶給惜春的是恥辱,成了多少人背地裡議論的話題,惜春,感情世界容不得齷齪,自不肯去。

父親賈敬,放下寧府裡的重擔,自己一人去了道觀,任由子孫們淫亂,寧府除了門口那一對獅子是乾淨的,惜春又如何不知?寧國府,是惜春的出生之地,父親的冷漠、荒唐,哥哥的淫亂,是她所不能接受的,在她眼裡,父親、兄長,有也是無!

七十四回中,抄檢大觀園,當從惜春的丫鬟入畫箱子翻出男人衣物時,惜春冷漠絕情,全不念主僕一場的情分,王熙鳳礙著入畫是東府過來的人,又是珍大爺的衣物,有意給臺階下,惜春卻要王熙鳳秉公處理,趕走入畫。

當嫂子尤氏證明入畫的男人衣物,是哥哥賈珍賞給入畫哥哥的,入畫保管著,惜春更加不依不饒,說道:“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閒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

看看,惜春肯定了入畫收拾的衣物時自己哥哥的,越發不能原諒。賈珍的荒唐淫亂事情,惜春聽得太多了,哥哥的不堪讓她蒙羞,她大概早想與東府撇清關係,藉此機會,來個一刀兩斷。

三、周遭的男人,姐姐們的婚事,讓她徹底對男人死了心

賈珍的不倫之戀,與尤氏姐妹的不清不白,賈鏈、賈蓉不顧喪葬之事,背地裡偷雞摸狗,淫亂不堪。賈赦逼娶鴛鴦,雖有賈母保護,然賈母一走,鴛鴦除了死,又如何自保……

元春雖然做了妃,然不得與親人見面,陪個君王,心驚膽戰,處處小心,最後還是撒手人寰;

二姐迎春嫁個富貴人家,無奈丈夫粗魯,耍淫威,常常毆打,婚後不久致死;

三姐探春,遠嫁後,音信全無;

黛玉縱然是有個懂她愛她的寶哥哥,又能如何,也不過被人算計……

惜春的世界裡,沒有一個清白男人讓她相信感情,也沒有一個女子的幸福婚姻讓她憧憬。她,早早的,情就冷了,心就寒了,早想到出家。寧國府被抄,賈母也殯了天,沒有了束縛,她終於可以出家了。

青燈黃卷,木魚鐘聲,她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保她精神潔癖,肉體清白!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寫乎


我想紅樓夢裡惜春的結局好似是早已命定的結局,惜春本就有出家的執念,看到眾姐妹的結局、家族的衰敗、尋求生命的救贖,這些原因便讓惜春最後總出家,常伴青燈古佛。

第一,眾姐妹悲慘的結局,讓惜春害怕。



賈家四姐妹,元春入宮,不能和家人團聚,在宮裡勾心鬥角,飽受摧殘。元春省親時雖然尊貴無比,但是回家第一件事還是大哭,元春在宮裡真的不快樂,還有無數的心酸。元春早早就去世了。

迎春因為懦弱和父親的毒害,嫁於中山狼一般的孫紹祖,出嫁不過短短一年,便被折磨致死。

探春,那麼出眾能幹,竟不能逃離遠嫁的命運。遠離故土、遠離家人,自此就只能一個人了,是生是死,命運是還是壞,禍福全由自己了。

姐姐們悲劇的命運,讓惜春害怕出嫁。女孩子能夠保護自己的力量實在太弱小,能夠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就算常伴青燈古佛又如何?

第二,家族的衰亡,讓惜春想要遠離。



賈家從元春封妃開始走上頂峰,此後便一步一步走向衰亡。就如探春的話,抄檢大觀園就是家族的內部衰亡的開始。

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抄檢大觀園嚇到了惜春,她雖無情的趕走了入畫,可是也是想給她一個解脫,她都不知道怎麼在這衰亡的家族裡保全自己,又怎麼護得住入畫。

這次抄檢讓惜春迷惘,想要逃離家族。哪裡有一個出路?

第三,尋求生命的救贖。



惜春從小就挺喜歡佛學的,也一直有出家的想法,家族所有的興衰成敗,讓她年幼的他對這樣的生活厭倦、疲憊,導致了她最終想要出家,尋求生命的救贖,出家常伴青燈古佛!

這並不是最好的結局,可相比其他人的結局,這樣也是很好了!

不期而遇,唯願同行。歡迎關注:醉樂紅樓,醉於紅樓,樂在其中,一起找尋紅樓有趣的故事!


醉樂紅樓


賈惜春做為一個繡戶候門女,卻緇衣頓改昔年裝,看似不可思議,細想卻又意料之中。



惜春年幼之時,母親便已死去,父親出家當了道士,兄長對她也是不理不問,親情的寡淡造就了她孤介冷情的情格特點。而寧國府的淫亂又使她更加想遠離汙濁,獨善其身。




惜春的老爹賈敬是拋去爵位當道士了,惜春應該遺傳他的基因,血管裡留著遠離紅塵的血液。饅頭庵的淨虛尼姑也經常帶著小徒弟智能兒前去賈府做客,而智能兒與惜春又比較能玩到一塊兒。賈府本身還供養著妙玉這個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出家人。(不管她們是真出家還是假出家,)她們的言行勢必對惜春有所影響。

惜春是四個姐妹中最小的一個,上面三個姐姐的結局都不理想,特別是賈迎春出嫁一年便被孫紹祖折磨致死,更讓她對未來的婚姻生活打心眼裡牴觸。而其他熟悉的姐姐們如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結局也是堪悲,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她對紅塵心生畏懼,厭倦。



因此,在賈母死後,惜春看透紅塵,矢志出家,並在賈寶玉的理解下達成所願。


萍風竹雨123


一、判詞已點明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一個顯貴人家的千金小姐,最後只能伴著青燈古佛了卻餘生。

二、燈謎已揭示



元春送來燈謎讓大家猜,還讓大家各作一個送給她猜。

惜春的燈謎是: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 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謎底是佛前海燈,也預示了惜春遁入空門的命運。

三、丫鬟名已暗示



曹公慣用隱語,惜春的丫鬟名入畫,一來體現了惜春擅長繪畫,二來諧音“入化”,指道家一種高超的境界。

四、生長環境塑造了孤僻的性格



惜春的父親賈敬一心修道,連爵位都扔給了兒子賈珍。惜春就宛若一個孤兒,無父無母,那個不靠譜的哥哥和沒有一樣。寧國府的千金小姐,自幼在賈母身邊長大,和黛玉很像呢,也就養成了孤僻清冷的性格。

抄檢大家園時,不替入畫說話也就罷了,但她卻叫王熙鳳別饒過入畫,要打也出去打,不要當著她的面。真是鐵石心,說好的主僕情誼呢!後來尤氏到她這裡,她巴不得將入畫趕緊打發了,撇清關係,還說起下人們議論東府的事情,自己只想遠離是非,管好自己就行了,才不理會東府的他們。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惜春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捨得了入畫,斷得了紅塵。也能看出她希望過清靜無憂、與世無爭的生活,而佛門弟子過得就是這樣的生活。

五、親近遠離俗世之人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周瑞家的去給姑娘們送宮花,此時的惜春正和小尼姑智能兒一塊玩耍,還說剛才正說著要剃了頭出家去,這花可沒處戴了。

惜春與妙玉的交情也不錯,兩個人的性子特別像,很合得來。

六、多經變故,家道衰落



姐妹們都是如此命運不濟,大姐暴寢,二姐慘死,三姐遠嫁,林姐姐魂歸離恨天,寶姐姐孤獨終老,湘雲早寡,妙玉下落不明,賈府敗落,群芳離散。紅塵已看破,俗世沒什麼可留戀的了,倒不如青燈古佛,落得個清淨。


一抒己見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賈府落敗,惜春不得已才選擇了出家。可是書裡惜春因為從小得不到寵愛,又寄居在榮國府,養成了她特別孤介冰冷的性格,早就沒有了七情六慾。甚至她的好玩伴就是小尼姑智能兒。

當聽到外面對寧國府的各種議論,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護著自己家人,而是想徹底斷絕來往。從小服侍的丫頭犯了一點小錯,而且是眾人覺得可以原諒的錯誤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也是讓鳳姐趕緊處置入畫,即使鳳姐留下了入畫,惜春還是讓嫂子尤氏把入畫帶走了。她要的是一心自保,不想和任何人有牽連。

可見惜春本身就沒有世俗中的七情六慾。賈府落敗後,惜春的出家也就順理成章了,本身她就沒有俗世的牽掛,而賈府落敗後,她正好趁機機會選擇了出家,修行了去了。

續書中寫惜春不僅帶髮修行,還變成在家修行的道姑了。明明前八十回裡她開玩笑說的是做尼姑。而且她的判詞也是青燈古佛,她做的燈謎的謎底也是佛山的海燈。緇衣乞食也是佛家的傳統修行方式。顯然續書犯的錯誤不少,更不用說惜春出家過程的荒唐了,三言兩語就被姑子騙去出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