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读书的人,正在被同龄人抛在身后

汪涵爱读书是出了名的,作为知名主持人,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出读书对汪涵主持功力的帮助。

那些不读书的人,正在被同龄人抛在身后

其中最出名的一次就是2015年《我是歌手》,歌手孙楠退赛。汪涵凭借自己的气场和语言能力,完美的渡过这次难关。

许多人知道读书的好,但是不知道怎么读书。那么该如何读书才能避免读完就忘,将读书效果最大化呢?

读书要学会搭建框架

说到读书的好处,大家都知道。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平时除了上课也不怎么跟同学们一起活动。倒不是说他性格孤僻,而是他的爱好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我们最常见他做过两件事,一是打篮球,二是读书。在他的床头永远都有半尺厚的书,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读完图书馆里的所有书。

那些不读书的人,正在被同龄人抛在身后

他最常看的是畅销书,比方说《人性的弱点》以及管理类的书等等。那时候我觉得这种书都是鸡汤,看多了对将来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读鸡汤文上,还不如打打游戏,吃吃喝喝有趣。

而我在上学时最常读的书是金庸、古龙的小说,另外也看一些office技能之类的书。我觉得只有读这种经典和技能类的书才能让我的未来更加光明。

等到工作之后,才发现原来成为笨蛋的人是我。我的这位同学在刚毕业就进了一家咨询管理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一家AI行业的高管。年薪四十万,分红另算。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我俩就亲身经历讨论了一下读书对于个人职场发展的影响。我的这位同学之所以能够通过读书来为自己的职场生涯加速,是因为他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取得什么成就,以及如何达成这些成就。

而我虽然也读了很多书,但是由于对未来的定位不清晰。导致读书过程充满随意性,也让我对书中内容掌握不够深刻。

很多人都觉得艺多不压身,成为斜杠青年才是职业生涯的捷径。但是很多成功人士的亲身经历却告诉我们,要想获得一番成就,就要专精一行。将个人的知识能力打造成T型结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

读书也是同样道理,读书的目的大地上可以分成两种。一是消遣娱乐,二是自我提高。当我们以自我提高为目的去读书时,就要通过读书去搭建知识结构。然后在通过实践和碎片化阅读,来不断更新和填充自己的知识框架。

学会积累,才不会读完就忘

我有个同事小A,平时喜欢读书。公众号刚兴起的时候,看见别人写文章给自己的公众号涨粉。他觉得自己看了这么多书,写公众号文章还是没问题的。于是他也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开始了日更生涯。

注册公众号之后,我们这些同事就成为小A的第一批粉丝。在前几个月,他的公众号还能坚持日更。慢慢地变成了周更,过了几个月之后,终于变成了停更。

那些不读书的人,正在被同龄人抛在身后

在一次公司聚餐上,同事之间聊起了公众号的事。我们问小A为什么不更新了?小A说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素材可以当做内容来写。后来慢慢的就找不到内容了,他又不喜欢追热点。公众号素材都是来自他最近看的书,写的越来越多,素材却越来越少。后来实在没有可以写的以后,他就放弃了。

我们说他平时读的书不是很多吗,怎么可能没有写作素材呢?小A说他也挺奇怪这件事,他读过的书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平时脑子里想法一大堆,一到写作的时候,之前读过的内容全都想不起来了。

等他去问了另一个拥有十万粉丝的公众号编辑,那个编辑告诉自己的文章素材都是从平时的观察中得来的。素材来源渠道除了读书,也包括一些好的综艺内容、热门影视剧等等。当这位编辑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时候,就会记录在专用笔记本上。

小A听完之后恍然大悟,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找不到素材的原因。以前他读书都是读完就放在一旁,从来没想到过做笔记。很多金句和读书获得的感悟都没有记录下来,这就让他在需要素材的时候脑子一片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并不理智。创意源自对既有信息的重新组合,在读书的时候把内容和感悟记录下来,是为大脑补充创意素材的过程。要想保证高质量的输出,就要保证持续性的输入。

要想不再读完就忘,就要学会勤做笔记。

从易到难,读书简单

我有个读书群,群里有个网友叫老张。这个群里的人都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大家有好书会在群里互相推荐。还时不时的组织一下讨论,由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所以经常出现不错的观点和想法。

提到老张,是因为我对他印象最深。老张并不老,不到三十岁。记得他刚进群的时候,在群里问看书看不进去应该怎么办。群里其他人让老张详细说说,老张说自己对经济学感兴趣。在了解了经济学经典著作之后,一冲动就去买了一本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拿到手看了不到二十页就看不进去了,每次都强迫自己去看。不仅没看懂,反而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

群里其他人看见老张的抱怨,跟他说不要气馁,谁都是从看不懂开始的。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看多了自然就懂。不是有句古话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老张于是又打起精神,继续看下去。

那些不读书的人,正在被同龄人抛在身后

等过了一段时间,老张又在群里说实在看不下去了,打算放弃。我们又给他提建议,说不行的话就从简单的科普书开始看,试试《小岛经济学》和《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老张马上就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小时候老师就强调读书要读经典,不要看畅销书,畅销书都是骗钱的。

很多人都有这个观念,读书只能读各个领域内的经典。对于那些畅销书不屑一顾,觉得那些书都是哗众取宠。畅销书的内容都能在经典书中找到,读畅销书是在浪费时间。

不能否认的是,确实有畅销书比较垃圾,比如字大页多、内容浅薄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畅销书都是垃圾,尤其是专业领域内的畅销书。这些畅销书的作用就是帮助那些毫无基础的读者,了解该领域内的基本概念。

只有了解基本概念,对知识结构有基本认知,在读大部头的经典才不会像老张那样读不下去。

比方说哲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黑格尔,海德格尔等等,如果我们对哲学的基本概念不清楚,在读这些大师的经典著作时,基本上是看不懂的。如果我们从哲学类科普书开始看,比如罗素的《哲学的问题》或者托马斯·内格尔的《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完这些简单的入门书,再去看大师的经典会容易很多。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收益半衰期最长,多读书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不知道怎么读,不会读书也是很常见的问题。要想让读书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添砖加瓦,就要从学会读书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