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智取威虎山》尤其(迎來春色換人間)段,童祥苓和於魁智兩位藝術家誰唱得更好?

H帶頭大哥


京劇《智取威虎山》,當年被稱為“樣板戲”,且始終排在第一位。拋去政治色彩不說,不論是內容、演員、唱腔,確實可算是京劇現代戲的“樣板”,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孫正陽、王夢雲、賀永華、齊淑芳在當時名聲雖不及馬、譚等大師,但放眼當下活躍在舞臺上的演員,肯定沒有超過這幾位前輩的。尤其以童祥苓的楊子榮、沈金波的少劍波、孫正陽的灤平早已深入人心,除去巫山不是雲。

“打虎上山”是本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唱、做、武並重,很吃功力。其中“迎來春色換人間”大段精彩演唱,童祥苓先生演來更是曲妙唱絕,無出其右。

於魁智雖是不錯的老生,以這段“穿林海”來講,差童老遠矣!差距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用“自媒體”裡的術語來講,童老的楊子榮就是“原創”,於魁智的演唱則屬於“搬運”或“抄襲”。童先生的“楊子榮”無論形象還是演唱早已深入人心,任何人也無法取代,也無法超越。

2:自身功力有差距

京劇界有兩個家族式劇社,一是“童家班”,一是“厲家班”。童家兄妹五人有“五虎”之譽,最小的祥苓先生在天津初次登臺是被人抱起來放在凳子上唱的。幾十年的藝術磨礪,正值盛年時出演楊子榮一角,可謂厚積薄發。於魁智80年代末即小有名氣,但這三十多年來。除了“京歌”越唱越有心得外,京劇本身其實並無長進。說實話,於魁智是否有能力完完整整的唱一出《智取威虎山》,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3:風格差異巨大

童老的楊子榮“打虎上山”氣勢恢宏,演唱高亢嘹亮,唸白鏗鏘有力,趟子利落帥氣,工架大方舒展,身上乾淨灑脫,表情威武正義,很好的表現出楊子榮孤身闖虎穴的英雄氣概。於魁智的演唱一向給人以“不溫不火”的感覺,喜怒不形於色,演誰都這一副臉,沒表情是於院長標誌性的表情。缺乏革命豪氣是唱不好樣板戲的。

4:演唱態度不同

於魁智演唱“迎來春色換人間”就是在完成一個唱段,不撒湯不漏水即告成功,他是在完成“演出任務”。而童老生活在那個特殊年代,有幸被選中出演革命樣板戲,不僅僅是演出任務,更是政治任務。稍有不慎或許就有滅頂之災。全身心的投入和完成工作的心態對比之下,高低不言而喻。

如果說童老是用心來唱的話。於魁智只是在用嗓子唱。

5:演唱水平確有差距

童老幼年從藝,又得劉盛通、雷喜福等名家傳授餘派技藝,拜師“南麒北馬”,藝宗多師,沒有過硬的功力,當年是不會被欽定出演“第一樣板戲”的一號人物的。70多歲的童先生登臺演出“迎來春色換人間”依舊神完氣足。一張嘴能把全場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足見氣場之強大。同樣的這段,年輕許多的於魁智唱來,給人印象總覺得樂隊搶戲。說白了就是演員功力欠缺,演員不壓臺,觀眾肯定不給耳朵。

總之,童老的“迎來春色換人間”稱得上巔峰之作,於魁智的演唱就是不錯而已。其實本人認為,拿於魁智和童老的《智取威虎山》做對比,多少有些對童先生不夠尊重。

還是那句話:於魁智是否能完完整整把全本《智取威虎山》粉墨登場唱下來都不一定。

明揚51,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期待關注。


明揚51


要說童先生與於先生那位唱這段戲好之前,我還是根據我的體會,說說這段"打虎上山"。

樣板戲都慣分別用西皮,或是二黃的成套唱腔來刻畫主要英雄人物。但這段"打虎上山"確是二黃,西皮共用!整段唱氣勢恢宏,慷慨激昂,振奮人心!

本段唱的重頭是二黃導板,“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為了引出這段導板,其前奏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首先是傳統打擊樂引導整個大樂隊的進入,管絃樂齊奏,表現出林海雪原的深遠與博大,很具畫面感。圓號稍低音部的獨奏,特寫出前途的不可預見性或是包含的危險!又加入了風雪效果氣氛的烘托,更加強了其意境。

接下來的管絃樂齊奏,在較高聲部體現了英雄戰勝頑敵的大無畏氣概。再由京胡,京二胡奏出了二黃導板的前奏,楊子榮在唱腔中飛馬近前亮相。向現眾展示了演員的身恣與裝扮。

轉身加鞭轉原板,,,,,,願紅旗五洲四海,,,,,唱出了任務的重大與光榮!接著在轉西皮快板的大過門中,設計了騎馬上坡,跨澗,飛奔的高難度舞蹈動作。用實景與虛擬表演相結合,用大武生的身段,表現楊子榮的高大英武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氣概!

接下來轉為西皮快板,“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千難萬險不怕難,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向威虎山,,,,,!

一般傳統戲中,大武生的唱,並不象鬚生要求的那麼高。可恰好在樣板戲中,為了表現英雄人物。對唱,念,做,打,舞都有極高的要求!選擇了很多位高水準藝術家,才定下了童先生。

如果說完成整場戲的表演,應該是童先生無人能敵。十年磨一戲的樣板,不是任何人都能勝任的!


但單就能很好完成這段唱的,於先生,小冬皇等都十分完美。特別是於先生,在發聲上吸收了很好的音樂歌唱元素。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與中外藝術家合作的這段“打虎上山",也是非常完美的(眼神不好,指揮看不清,有點像汝俊先生?)。給我的感覺比童先生在電影中的唱,有點距離。但比童先生平時的演唱要好聽一些,畢竟童先生年紀大了,無法再現當年英恣!


乾杯安德烈


八出樣板戲之一《智取威虎山》,裡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老藝術家,想起《迎來春色換人間》這段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抒感情,寄壯志,面對群山,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要撲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

這難忘的旋律迴盪在耳邊,童祥苓老藝術家文武兼備,演唱富有韻味,善於刻畫人物,嗓音甘醇深厚,讓人百聽不厭,拜馬連良大師為師,卻擅長餘叔巖大師的餘派戲,餘,馬,麒,各派劇目都能演,稱得上一代名家。

於魁智老師曾被譽為頭牌老生,拜楊寶森,李少春大師學戲,他在傳統京劇的唱法基礎上,又吸收了聲樂技巧,在氣息運用和發音位置上的科學方法,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風格,讓人耳目一新,難以忘懷。

若把這兩位藝術家做對比,我覺得各有各的韻味,可說是平分秋色吧。



王潤璞



路上有心人


我也不懂戲劇專業知識。單評童先生與於先生誰唱的好,這還真不好評價。童先生的專業功底是沒法比的。據說當初江青挑選楊子榮這個角色,找遍了各大劇團,有六個人參加了試演都不滿意,唯獨童先生能入法眼。可想而知童先生的藝術功底是超群的。楊子榮這個角色若在古戲中是武生,不但唱腔出眾,而且翻騰跳躍的武打功底也要過硬。楊子榮的出鏡場面絕大部份都有跳躍動作,動量很大。在那樣的情況下如此唱功是難有人比的。加之那種唱腔的設計也是按當時的時代背景特定的,所以當時的風格與現代翻唱風格不同。但是掩蓋不了童先生的藝術功底。廣大群眾都喜愛!

於先生也是當今京劇界的代表人物。藝術實力非凡。我也聽過他的唱段,很好!但是是在音樂會上演唱的,與當年童先生的表演環境絕然不同。不好比較,只能說兩位藝術家各有千秋,不要評判高下。


漢江一滴水883


當然是童祥苓老師唱的好了 那是原唱啊 別人再唱都屬於模仿人家


古彩戲法演員劉鵬


這兩位都是我的偶像或者說我是這兩位的粉絲,就拿這段《迎來春色換人間》來說,童祥苓先生的唱段我聽過無數次,或者說我已經聽了四十多年,於魁智先生的唱段我也聽過幾十遍,總體感覺這兩位的唱段都可以說是梨園精品,每一次聽都是酣暢淋漓,過癮之極,如果非要分個高下,那就應該公平公正的比較,這兩位年齡相差26歲,童祥苓先生是於魁智先生的長輩,如果把童先生七十年代的電影版拿來和於先生九十年代的錄音對比明顯感覺童先生的氣場更勝一籌,也許是先入為主吧,畢竟童先生是唱唸做打俱佳,把一個英雄楊子榮的形象塑造的完美無暇,可以這麼說,演楊子榮的話,童先生是馬季先生送給馬三立先生的那八個字,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當然於先生的唱段也是行雲流水、字正腔圓堪稱當世英豪……


塞外長天


昨天和朋友閒聊還說起智取威虎山,楊子榮讓童祥苓演絕了,沒人能比

文革期間張學津調到上海京劇團,當時是B角的楊子榮,上海京劇團到北京演出智取威虎山,北京的戲迷都盼著聽張學津的,結果當天演出真是張學津,結果”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雖然勉強唱上去了但是和童祥苓確實有差距。

80年代後,不管是耿其昌,於魁智或其他名家經常演唱這段“迎來春色換人間”,但和童先生比都相差甚遠,直到去年看到一個視頻80歲童先生演唱這段,而且氣力一點不減,我甚至覺得現在都是童先生唱的最好。

也祝願老藝術家們身體健康!





北京規矩


黨給我智慧給我膽,

千難萬險只等閒。

為剿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進威虎山。

…………

(迎來春色換人間)這段京劇唱段從前生產隊時候大喇叭裡沒少聽,後來知道演唱的演員是童祥苓,聽說大師離開了劇團自立門戶。對京劇不懂,也不知道高低,不過哼幾聲常有的事:

“誓把那座山雕埋葬在山間”。


白雲3498


革命樣板戲鼓舞人心,增強國人愛國情懷!是毛澤東思想全面勝利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