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產自名山

春秋時期,楚國的卞和在荊山得到了一塊玉璞,玉璞就是未經雕琢的玉石,卞和斷定這石頭裡邊是一塊寶玉,便將它獻給了當時的楚王楚厲王。

楚厲王找了一個玉石鑑定專家,這個專家經過鑑定,告訴楚厲王,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於是楚厲王大怒,便砍下了卞和的左腳。

後來楚武王繼位,卞和又來獻玉,武王又找了個專家來鑑定,這個專家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於是楚武王砍了卞和的右腳。

等到楚文王繼位的時候,卞和抱著石頭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到雙眼流出血來,楚文王就派人去查看,結果鑑定這是一塊寶玉,便命名“和氏璧”。

從此,一代傳奇之玉“和氏璧”登上舞臺,開始了他兩千多年的傳奇“玉”生。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和氏璧仿品

戰國爭奪

後來的時候,楚國和趙國聯姻,和氏璧被當做禮物送到趙國,當秦王知道趙國有和氏璧的時候,便提出以十五座城來交換這塊寶玉,這才有了後來藺相如著名的“完璧歸趙”。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完璧歸趙

被打造成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命工匠將和氏璧打造成“傳國玉璽”,並且題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從此,和氏璧有了新的名字——“傳國玉璽”。

秦始皇本來是期望著“傳國玉璽”能和皇帝稱號一起,傳至千世萬世,卻沒想到只傳了兩世,傳國玉璽就易主了。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傳國玉璽

漢朝鑲金

劉邦滅秦的時候,從子嬰手裡得到了傳國玉璽,一直傳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當時的玉璽在太后的手中,王莽讓自己的弟弟王舜來找太后索要玉璽,太后大罵王舜,然後把玉璽摔在了地上,摔掉了一個角,王莽為了維持自己的合法性,便派能工巧匠用黃金把這個角補上了。

魏晉禪讓

雖然在魏晉之際,戰亂不斷,但是和氏璧的日子過的還算安穩,兩次易主都是通過一種和平的方式——禪讓進行的。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曹丕代漢獻帝,傳國玉璽從劉漢手中傳至曹魏,司馬炎代魏元帝,傳國玉璽傳到司馬家手裡。

後來西晉滅亡,玉璽依次落入前趙、後趙、冉魏、東晉司馬氏手中。

隋唐鼎盛、五代十國失蹤

在隋唐的時候,傳國玉璽一代代流傳,最終,在五代十國中後唐滅亡的時候,皇太后曹氏在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失蹤。

在宋哲宗的時候,一個農夫說自己在耕田的時候發現了傳國玉璽,獻給了朝廷,宋哲宗派十三位大學士考證,斷定它就是秦始皇所制的那個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再度現世。

靖康失蹤

這枚傳國玉璽,在靖康之恥中被金國搶去,最後不知所蹤,到了元朝的時候,又突然在元大都現世,丞相伯顏將其買下,獻給朝廷。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不過這枚玉璽在元亡時再度失蹤。

乾隆鑑偽

在乾隆時,開修黃河的時候,有人發現了一枚玉璽,獻給乾隆,說這是傳國玉璽,乾隆皇帝素來就愛考據,因此對這枚玉璽進行了認真考據,最終認定這是一枚假的。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來自大山之中,隱沒江湖之間

和氏璧,兩千年來經歷了無數次的政變、戰爭、陰謀、興衰,究竟是什麼時候丟失的,今天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傳國玉璽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在中國的史書中書寫了一段只屬於它自己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