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茭湖!

3月20日下午,萬載新媒體協會來到了茭湖鄉的上峰村

,上峰村是宜春市萬載縣茭湖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地屬山區,位於萬載縣的中北部,距離鄉政府30裡,坐落在海拔1140多米的黃皮尖腳下,四面環山,全村平均海拔700餘米。上峰村與萬載縣仙源鄉的雙溪村、高嶺村,高村鎮的新竹村以及茭湖鄉的謝溪村、上坪村對接,在歷史上上峰村也是以上幾個村的貿易活動交流中心。


這裡是:茭湖!



那今天萬載新媒體的小夥伴們將與上峰村擦出什麼樣子的火花呢?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這裡是:茭湖!



從2015年8月開始,省戒毒局駐村工作隊進駐該村開展幫扶工作,在對該村進行認真調研後,確定上峰村產業扶貧“一村一品”為種植有機茶葉,該項目得到了縣扶貧指揮部的肯定。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從2015年開始,上峰村產業扶貧茶葉種植項目穩步推進,至今已經種植茶葉近688.11畝。全村所有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了480多畝,另外還有貧困戶自己種植了100多畝,今年計劃新增300畝。貧困戶通過到茶葉基地務工、茶葉種植、出租土地、參與分紅等形式獲得了收益。

這裡是:茭湖!


另外茶葉的栽種、撫育、採摘等

可幫助近百人就業,

每人每年收入可達7千元左右。


這裡是:茭湖!



聽村民們說,這是龍井茶茶葉呢,大家肯定聽說過龍井茶吧!Ta是中國傳統名茶,著名綠茶之一。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龍井茶始產於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採製的叫“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的叫“雨前茶”。望著這些密密麻麻的茶葉樹,小編們都提著籃子興致勃勃地去採茶葉了,真的是別有一番風味呢!你們看,多麼嫩的茶葉呀!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這些茶葉採摘好後

還需要放在盤子裡面曬一下

這裡是:茭湖!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一杯淡茶一點情,

簡單和諧。

這裡是:茭湖!


離開美麗的茶園,小編去採訪了萬載縣茭湖鄉上峰村的一位全能醫生,很多別的村的人們都會來找他治病,而他在這裡一待就是40多年,以赤誠的愛心堅守崗位,用熾熱的愛心鑄就醫魂,用誠摯的愛心呵護健康,他就是上峰村衛生所所長黃怡德


這裡是:茭湖!



黃怡德所長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在上峰街行醫近40年,醫術高、 醫德好,經常對家庭困難的 病人免收掛號費、手續費、注射費等,還資助急需醫治而家境窘迫的患者到上級醫院就診。為了讓就診患者滿 意而歸,他經常超時超負荷工作,因此引發了嚴重的胃病。

在萬載縣茭湖鄉上峰、高嶺、煙竹以及仙源鄉槽頭等村,一提起黃怡德人們都會稱讚他,說他是一方百姓的健康守護神,40多年來,他視患者為親人,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百姓默默奉獻,多次被縣、鄉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縣裡評為優秀鄉醫生,2007年榮獲“感動萬載”十佳誠信人稱號,今年又當選為第十二屆萬載縣政協委員、茭湖鄉人大代表。


這裡是:茭湖!



“藥求地道材,醫存仁德心”是黃怡德所長的行醫準則,並且始終堅持正確的進藥渠道,從不在藥販子手裡進藥,為了解除患者病痛,經常做到24小時接診,不論男女老少,貧窮與富貴,無論是本村鄰村的村民,還是輕病重病,他總是做到一視同仁。

這裡是:茭湖!


有一次黃怡德所長因急性出血做了胃切除手術,病還沒有痊癒便奔赴工作崗位堅持工作。還有一次上峰村茶園組胡初生家裡辦壽宴,20多人因喝了偽劣葡萄酒而中毒,黃怡德聞訊後立即去搶救,經過五天五夜的搶救,20多人終於轉危為安。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這裡是:茭湖!



為了向村民宣傳健康知識,強化文化教育,他除了每月定期出一期衛生宣傳欄外,還每年自費投入上幹元訂閱了《半月談》《民主與法制》《宜春日報》《健康報》等十餘種報刊雜誌,建立起家庭文化室,供群處與患者閱讀。“醫生應該獻身於維護人民健康的事業。“黃恰德傳承白求恩精神,成為一方百姓忠誠的健康衛士。

這裡是:茭湖!


還有一位就是非遺傳承人工匠,他叫龍明德,開了一家茭湖明德打鐵店,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農村。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看似簡單,但並不易學。但是龍師傅卻堅持下來了,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幾年。


這裡是:茭湖!



屋子正中放個大火爐,爐邊架一風箱,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火苗直躥。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後移到大鐵墩上,由師傅掌主錘,下手握大錘進行鍛打。上手經驗豐富,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在鍛打過程中,上手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使之能將方鐵打成圓鐵棒或將粗鐵棍打成細長鐵棍。

龍師傅從15歲就開始跟著別人學打鐵,之後就一直在從事這個行業,現在已經52歲了,可以說每天都在跟錘子,鐵打交道。每次錘一下,都會有火星冒出來,師傅嫻熟的手藝,會做很多哦,比如說菜刀,鋤頭,鐮刀什麼的都會做呢!


這裡是:茭湖!



龍師傅一家五口人,妻子在家裡照顧三個小孩,所以一家的經濟來源都落在了龍師傅的身上,工作的時候龍師傅格外地認真與小心,生怕火星濺到別人的身上,打鐵這幾十年,龍師傅把每樣工序都爛熟於心,而且店裡的東西都很實惠,所以這最近幾年店裡的生意都比較好。


這裡是:茭湖!



爐火噴出歡樂花,苦也罷累也罷,窮也罷富也罷,一生生活全憑他。對生活、對家庭、對這門技術,始終充滿熱愛的龍明德師傅,無論有再多的困難,臉上和心中總是這麼燦爛。


這裡是:茭湖!



此次的採風活動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在社會上無私奉獻和堅守初心的人,也讓我們認識到了我們萬載日新月異的發展,忠心希望我們大萬載的各鄉鎮,都能夠越來越好,讓幸福指數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