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公積與註冊資本區別是什麼?

古堡王子


註冊資本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寫在營業執照上,是公司股東投入資本金的體現,需要在工商局登記備案。但因為目前,工商局備案,並不要求實繳,所以註冊資本並不等同於實收資本,比如一家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實收資本只有100萬,並沒有完全實繳到位,註冊資本遠大於實收資本,實收資本是企業股東真實投入作為公司股本的錢,更能體現公司的實力。

而資本公積這個科目,一般還分資本溢價(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比較容易理解,比如說,投資者以5元/股,參與公司增資100萬股,即投入500萬元,但持有的股份是100萬,剩餘500-100=400萬作為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即投資者多付出的成本。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是除資本公積--資本溢價(股本溢價)之外其他來源或原因形成的資本公積,其中主要是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比如說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會計處理:

借:管理費用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可轉換公司債券,有債權的成分,也有股權的成分,所以也涉及到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投行小課堂


註冊資本很好理解,就是股東在成立公司時,填在營業執照上的那個金額。簡單點說,就是股東告訴未來的客戶和供應商,我準備給這個公司投入這麼多錢。

不過,現在從實繳制變成認繳制,股東在成立之初,實際繳納的錢可能不是營業執照上註冊資本那個數額。


再說資本公司。

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中,有三個報表項目是非常有意思的: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

其中,實收資本跟註冊資本息息相關,是股東實際繳納的註冊資本金。是的,前面說了,現在是認繳制,股東可以填100萬的註冊資金,但先只實際交50萬。那麼,在公司的賬面上,實收資本就是5萬。

所以,實收資本顧名思義,就是公司實際收到的股東的出資。


資本公積,通俗一點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因為與企業常規經營無關的事項而帶來的所有者權益增加。比如,接受捐贈,後加入的投資者帶來的股本溢價,或者資產重估增值等。

舉個例子,公司開始成立的時候,註冊資本只有100萬,甲、乙兩個股東每人交50萬。現在,有第三個人丙先生想要加入,他想佔20%的股權,原來兩人的股權分為變為40%。

如果是按照成立之初的比例,那丙應該投25萬,可是,原來的股東說,公司最難的時候,你沒來現在公司好了你要來,哪有那麼好的事。要入股可以,你得多掏錢,本來是25萬,你現在得給40萬。

最後財務的賬怎麼做呢? 40萬中的25萬入註冊資本,多交的15萬就進到資本公積。

這就是資本公積的由來。

當然,實際的賬務處理中,資本公司核算的內容遠比這個案例複雜。


以上就是註冊資本和資本公積一些概念的介紹。我覺得樓上有位朋友@西天蝸牛總結得特別精闢:註冊資金是法律概念,實收資本是會計概念。不過兩者之間也有一些聯繫。


至於區別,從財稅角度有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資本公積轉增資本,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是的,就是這樣,你怎麼說都行,但就是得交稅。

有位老師分享過一個案例:一家工商個體戶的老闆,想把個體戶轉成公司。在辦理變更的時候,聽信代理機構的建議,說註冊資本可以少一點,於是就把大量的資產劃到了資本公積上。然後,然後他就悲劇了。。。

當不當真不糾結啊,就當一案例看看。


康愉子


題主是否在問“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的區別?

註冊資本是法律概念,是公司制企業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或發起人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本總額;

實收資本是會計概念,是指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在會計核算時,有限責任公司的科目是“實收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則是“股本”。

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比如,一個企業註冊成立時註冊資本100萬,但是其實繳資本只有50萬,那這50萬便是“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是企業收到投資者的超出其在企業註冊資本(或股本)中所佔份額的投資,以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舉個栗子,說明下“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的區別,某企業註冊成立時,註冊資本50萬,股東出資全部履行完畢,此時實收資本為50萬。後期,收到某投資人投資200萬元,按照企業估值1000萬,該投資人佔股20%,此時投資人投入的200萬元中12.5萬(X÷(X+50)=20%)計入“實收資本”,剩餘的部分就計入“資本公積”。


西天蝸牛


差點把問題看成資本公積與實收資本。因為資金公積和實收資本是會計實務裡的內容,註冊資本是經濟法裡的內容。第一次見會計實務與經濟法親密接觸!

現實經濟業務中,資本公積和實收資本均與註冊資本有關係,認繳制下,資本公積和實收資本更多的體現與實繳資金關係更為密切!

一、什麼經濟業務計入資本公積

與註冊資本(實繳時)關係密切的資本公積主要有一種,對於溢價投資的部分,計入在資本公積會計科目中。

例如:甲、乙投資設立K集團,註冊資本200萬元,次年引入戰略投資人丙,增資到300萬元,同時約定丙須實繳110萬元,佔三分之一的股份。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110萬元

貸:實收資本100萬元

貸:資本公積——資本溢價10萬元

二、資本公積與註冊資本區別

1、註冊資本在認繳制下,承擔有限責任的經營主體,體現的是股東對於經營主體法定償債義務的上限,無論是否實繳!

2、註冊資本在認繳制下,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主體,體現的更多是經營主體正常經營資金需求!

3、資本公積多代表註冊資本實繳時的資本溢價,註冊資本多代表經營主體的法定義務。二者不是一個概念,各自代表不同的屬性。

三、如果股東需要承擔註冊資本為上限的償債義務時,實繳資金是否包含資本公積科目貸方餘額?

1、承擔有限責任的主體,註冊資本是償債義務的上限,實繳資金是已經履行的義務。那麼,已履行的義務是否包含資本公積科目貸方餘額?特別是引入匯兌損益等複雜情況時,實繳資金是否包含資本公積科目的發生額或貸方餘額?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並賜教!

2、對於中小企業經濟業務相對單一情況下,實繳資本包含資本公積,即實繳資金=資本公積+實收資本。相關審計報告也是這麼寫的。個人觀點!


順通財稅段賢明


法律條款看起來很費勁,我給你舉個栗子你很容易就懂了。

老周和老王各出租50萬元,各佔50%的股份,成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甲,那麼目前甲公司的註冊資本就是100萬元,沒有資本公積。

一個月後老張又想投資甲公司,三人協商後,同意老張出資50萬元,但是隻能佔40萬的股份,也就是佔股28.57%【40÷(50+50+40)】,但是老張出了50萬元啊,只算40萬的股份,還有那10萬怎麼算呢?這10萬就是那資本公積!!

現在甲公司的註冊資本就是140萬元,基本公積就是10萬元。你弄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