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中,曹爽如果沒有選擇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小何雜談


1,曹丕為司馬懿上位準備了條件


一個人為啥能上位,除了天時地利還有人和,這點司馬懿做的很好。


看三國演義也知道,魏文帝曹丕即位時,司馬懿雖然是他的舊人,但是其實沒有什麼兵權,曹丕在位時擁有兵權的是,大將曹真。


諸葛亮第一次伐魏時,負責抵禦的就是曹真,當時司馬懿在上庸抵禦孟達,所以空城計啥的都是小說家言而已,和司馬懿沒啥關係。


諸葛亮六出祁山,有三次都是曹真主持抵禦的,不過,到了小說中都成了司馬懿的主戰場。直到曹真病逝,司馬懿才當上西線軍的軍事統帥,負責抵禦諸葛亮。


這時諸葛亮已經是四出祁山了,這時候司馬懿戰績也不怎樣,第四次抵禦諸葛亮時,司馬懿損失了大將張郃,第五次他又避戰不出。諸葛亮讓人給他送來女人衣服,司馬懿和曹睿唱起了雙簧,玩千里請戰的把戲,就是不敢應戰。


但是諸葛亮最後兩次北伐,給司馬懿積攢了軍工,讓他在軍中擁有了自己的班底,為他日後奪權奠定了基礎。


除了軍隊的支持,而在朝廷內,司馬懿也有自己的鐵桿。


魏文帝時,曹丕設了中書之職,幫助皇帝處理文書,職位不高但是很重要,因為這個職位是曹丕為了分尚書檯的權力而設的,中書有兩個職位,中書監和中書令。


在曹丕和曹睿統治魏國的二十年間,中書監和中書令始終是劉放和孫資在擔任,二十年而沒有變過。


這倆人和司馬懿交好。魏明帝曹睿病重時,要託孤,這時候司馬懿剛從遼東回來,朝廷的根基不太深,但是正是劉放和孫資在背後運作,按著曹睿的手寫了詔書,免除明帝親信秦朗和燕王曹宇,讓司馬懿和曹爽成功上位成了託孤大臣。


2,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準備了十年


魏明帝死後,託孤大臣曹爽和司馬懿開始內鬥,第一回合曹爽大勝,它逐漸掌握了魏國大權,架空司馬懿。


曹爽他爹是曹真,但是他們卻不是曹家人,因為曹真本來姓秦,曹真的老爹秦邵是曹操的手下,曹操和袁術在豫州大戰,曹操出外偵查敵情,被袁術的手下發現追殺,秦邵冒名頂替說自己就是曹操,被袁術手下殺害,曹操躲過一劫。


後來曹操收養了秦邵的兒子,讓他跟自己姓,這就是曹真,曹真字子丹不知道和甄子丹有關係嗎。


曹爽是曹真的長子。


自從和司馬懿一同成了曹芳的顧命大臣後,司馬懿逐漸被曹爽架空,從正始四年到正始八年,司馬懿在史書上的聲音越來越少,到了正始八年曹爽等人把曹丕的皇后郭皇后軟禁到永寧宮,曹爽開始大權獨攬。


也是在這一年的五月,司馬懿開始裝病不問政事,開始了更大的圖謀。


司馬懿最厲害的殺手鐧就是裝病,第一次裝病對付曹操,第二次裝病對付諸葛亮,這一次對付曹爽更是得心應手,因為這一年司馬懿七十了,正是該病的年紀。


曹爽讓要去荊州上任的李勝去和司馬懿辭行,其實就是試探司馬懿。


司馬懿被兩個丫鬟攙扶著,站都站不穩,喝口粥都能流的滿衣襟都是湯湯水水的。


司馬懿口齒不清的和李勝說:我太老了今天躺下明天不知道能不能起來,死在旦夕,這回你去幷州當官,幷州靠近胡人,你要小心,我們這次一別下次大約就見不到了,我這倆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就拜託你照顧了。


李勝說:我去荊州不去幷州。


但是司馬懿總是聽成了幷州,害的李勝解釋了半天。


告別司馬懿後,李勝和曹爽說:


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曹爽放心了,再不把司馬懿放到心上。


但是司馬懿卻一直在準備著隨時對曹爽出手。


3,摸準了曹爽的性格,司馬懿出手必中


轉過年來正月,曹爽和曹芳要去祭拜魏明帝曹睿,當年桓範曾經勸過曹爽出京城時不要傾巢而出,要留下自己的親信在城裡掌管禁軍。


但是曹爽太自信了,根本不聽,這次祭奠魏明帝曹睿依舊如此,傾巢而出。


司馬懿抓住了這次機會,發動政變,控制了京城洛陽,並且宣佈免了曹爽的官職。


司馬懿的兵變時其實很弱,他只是以曹丕的皇后郭太后的名義來發號命令,這時候皇帝曹芳還在曹爽身邊,大司農桓範騙開城門也來到曹爽身邊。


大司農是掌管全國財政的官員,他出城時還帶著大司農的印信,可以調動全國的財力。


桓範力勸曹爽帶著天子曹芳到許昌去,然後徵調全國的兵馬來勤王,這時候道義和財權都在曹爽手裡。


但是曹爽卻猶豫不決,派人去司馬懿那邊打探消息,司馬懿老狐狸了,對來使說,只要曹爽放棄權利,我絕不會難為他的,我對濟水發誓。


如果當時有蠟燭,大約司馬懿會說,我對燈發誓。


發誓這東西最當不得真,但是曹爽居然信了,大約是富貴太久,不想離開洛陽去許昌吧。


曹爽的小心機早被司馬懿算計到了,當桓範騙開城門去投奔曹爽時,蔣濟曾經很擔心,怕曹爽的智囊到了,自己這次舉事恐怕會失敗,司馬懿卻和自信,他安慰蔣濟說:


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桓範的計策。


劣質的馬,會貪戀家裡那點好吃的,那一點點安逸,所以桓範去了也白去,事實也果然如司馬懿預料的那樣,曹爽想了一夜,決定放下權力,投降司馬懿,安安穩穩的在家裡做個富家翁就完了。


他的決定換來桓範一聲無奈的大哭: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犢耳!


曹爽兄弟三人,豬一樣蠢啊。


想做安穩的富家翁?司馬懿怎會像曹爽那麼蠢?他是不會給曹爽一點翻身機會的,所以高平陵事變後曹爽很快被司馬懿滅了三族,曹芳也被廢,換成了高貴鄉公曹髦,曹家的權力落到司馬家手裡。

============================



薛白袍


司馬懿趁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出外祭拜曹叡陵墓的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了京城。然後派人前去要求曹爽投降,把皇帝曹芳送回來。

當時大司農桓範從京城逃脫出去,前往曹爽處,為曹爽出謀劃策。桓範認為,不應該投降,而是應該奮起反抗,而且奮起反抗也是能夠成功的。

(桓範劇照)

桓範當時講了四點成功的理由:一是手中有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所有的命令都可以說是天子的命令,天下人誰敢不聽。二是雖然城中軍隊已經被司馬懿控制,但是中領軍別營還在城南,洛陽典農也在城外。中領軍別營是曹爽的直屬部隊,典農是屯田的軍隊,這兩部分軍隊都可以由曹爽控制。三是許昌有充足的武器庫,兩天就可以到許昌,用這武器庫的武器,足以裝備軍隊。四是桓範作為大司農,手中有大司農印,可以調集天下的糧草。有這四個條件,和立足未穩的司馬懿打一仗,完全可以打敗司馬懿,重新奪取權力。

可是曹爽從半夜想到天亮,得出的結論是:拱手投降!氣得桓範哭罵道,曹真英雄一生,怎麼生了你們這麼一窩豬,連累得我家也將遭受滅族!

桓範確實應該生氣。本來,他和曹爽的關係也不是很密切,也沒想過一定要幫助曹爽。當司馬懿發動政變後,派人去讓他歸順。當時他就準備歸順的,誰知道他兒子卻說,天子在曹爽手裡,咱們還是去投奔曹爽吧。桓範這才決定去投奔曹爽的。

由此可見,桓範之所以決定去投奔曹爽,是因為他認為曹爽有必勝的把握。目的也並非是幫曹爽,而是為自己的將來考慮。誰知道曹爽卻決定拱手投降,自己一家老小也就這麼白白地死掉了,你說他心中的後悔與憤怒有多大!

(曹爽劇照)

那麼,明明曹爽有必勝把握的,為什麼偏偏會選擇投降而送死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曹爽顧念家眷。

這個道理,是太尉蔣濟講的。當時桓範前往投奔曹爽的時候,司馬懿嘆息說,糟了,曹爽的智囊去了。蔣濟說:“範則智矣;然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意思是,桓範確實有智慧,但是,曹爽顧念自己的家眷,肯定不會用桓範的計策。

蔣濟說得確實很有道理,曹爽三兄弟雖然隨曹芳去祭陵了,但是,他們的家眷都在城中。如果曹爽反抗,司馬懿必然把他們的家眷殺得乾乾淨淨。所以,為了保住家眷的命,曹爽不想對抗。

二、曹爽錯判司馬懿。

曹爽在決定投降前,說:“亦不失作富家翁。”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投降後,無非就是把權力還給司馬懿,司馬懿不會下手殺自己。自己最多就是沒權了,但是好吃好喝,還是可以的。

曹爽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理由有這麼幾點:其一,曹爽之前只是奪了司馬懿的權,沒有殺過司馬懿的人。他和司馬懿不存在“血債”,司馬懿最多也就是把權重新奪回去,不會對他“血還”。其二,司馬懿之前從未殘殺過人,而且一直表現出很低調很逆來順受的樣子,因此,他不可能動刀殺人。其三,自己畢竟是皇家貴胄,司馬懿不敢輕易對皇族開刀。

(司馬懿劇照)

三、曹爽沒有取勝信心。

雖然桓範給曹爽講了四點理由,但是曹爽依然對戰勝司馬懿沒有信心。

曹爽之所以沒信心,也有三點理由:一是司馬懿能征善戰,在打仗上自己絕對不是他的對手。曹丕曹叡的時候,魏國的軍隊就基本上是司馬懿在帶領。司馬懿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自己剛帶兵和蜀國打了一仗,卻打得大敗。因此,無論是能力,還是在軍隊中的威信,自己都不如司馬懿。二是曹爽不相信桓範讓他帶的兵能打仗。司馬懿帶的畢竟是主力部隊,而無論是中領軍別營,還是洛陽典農,都是一些雜牌軍。靠這樣的雜牌軍,不會是司馬懿的對手。三是曹芳雖然是皇帝,但年齡尚幼,威望不高。“挾天子”命令不了“諸侯”,而司馬懿那邊,有太后支持。相對來說,更具有號召力。

正是因為曹爽沒信心,所以他不想冒險,因此才決定投降。顯然他完全判斷錯了,司馬懿絕對不會留下後患,曹爽及身邊的人,最終都遭遇了司馬懿滅族的嚴厲處罰。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如果曹爽不投降,選擇與司馬懿硬幹,勝算大約50%吧,也就是輸贏機會各半。為什麼呢?因為曹爽的優勢與劣勢各半。下面詳述之。

曹爽有什麼優勢?

第一、皇帝曹芳在曹爽手中,在政治上握有主動權。

高平陵政變是爆發於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正月初六這天,皇家有一場盛大的祭典。皇帝曹芳前往洛陽城南四十五公里處的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睿。跟隨皇帝出行的有大將軍曹爽及其兄弟,包括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等。因為是曹家的祭典,所以曹家重要人物都去了,這才給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機會。首都落入司馬懿手中,但曹爽還有一張王牌,就是皇帝曹芳,在政治可以宣佈司馬懿是謀反。

第二,大司農桓範選擇站在曹爽一方,指明正確的戰略方向

當時在京師的官員,並不是都願意跟司馬懿的,其中大司農桓範就是其中一人。桓範不是普通的農業部長,他在魏明帝曹睿時就是鎮守一方的大將,曾任徵虜將軍、東中郎將,都督青、徐諸軍事,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及謀略。當司馬懿聽到桓範逃走的消息後,如五雷轟頂,捶胸頓足道:“完了完了,智囊去了。”可見司馬懿對桓範是非常畏懼的,因為曹爽那一幫哥們基本都是飯桶,只是桓範有真本事。

桓範給曹爽獻計:護送天子前往許昌,許昌是舊都,帝國政治中心之一,站穩腳跟後,詔令四方軍隊勤王,消滅以司馬懿為首的洛陽叛亂集團。

你別在野外坐以待斃啊,只要天子去了許昌,就可以在舊都號令天下,跟司馬懿有得一拼。這個策略,應該是司馬懿最害怕的。如果曹爽能接受此計,是可以跟司馬懿鬥一鬥的。

曹爽的劣勢

第一,皇帝無實權,司馬懿控制了太后,有廢立皇帝的權力

曹爽雖然控制了皇帝,但朝廷裡的人都知道,這個皇帝是無實權的。為什麼呢?因為前任皇帝魏明帝沒有兒子,曹芳是他的養子,魏明帝是在臨死前才指定曹芳為接班人。曹芳上位時,年齡很小,大權基本落在曹爽手中。可以說,曹芳就是個傀儡皇帝,而曹爽所做所為,又讓朝中大臣很不爽,不得人心。

司馬懿發動政變後,就發了一道戰鬥檄文,指責曹爽擅權專制、任人唯親、廣佈黨羽、胡作非為。同時又向皇帝指出:“陛下便為寄坐,豈得久安!”就是說皇帝陛下也不過是曹爽的傀儡罷了,皇位哪能坐得久,這是刺到曹爽的弱點了。同時,司馬懿控制京城,握有太后這張王牌。依漢朝舊制,太后是有廢除皇帝的權力,而曹芳根本不是太后的親生子,皇帝頭銜還不一定能保得住。

第二,司馬懿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而曹爽只有一群狐朋狗友

司馬懿在朝中是有巨大威望的,這個威望是多年征戰積累下來的。大家可以看看司馬懿為魏國立下多少汗馬功勞:輔佐魏明帝、平孟達之亂、抵抗諸葛亮北伐、平定遼東等等,能力是幹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所以朝中老臣,實際上都服他。在政變過程中,太尉蔣濟、尚書陳泰等名臣都是站在司馬懿一邊的。

與司馬懿一比,就可看出曹爽的差距,他結交的都是狐朋狗友,包括畢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等。曹爽當上大將軍後,把他們都提拔錄用,以作為自己的心腹。以何晏為吏部尚書;以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不僅如此,曹爽還把弟弟們安插到軍隊之中: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等等。這些人基本上沒什麼本事,就是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包括司馬懿、蔣濟等一幫老臣,反而都被架空了。所以曹爽人心盡失,沒有幾個大臣願意跟著他。

後來,曹爽輕而易舉投降,乃是性格怯懦所致,如果他堅決不投降,與司馬懿鬥,我想優劣勢各半,勝負機率大約也各半吧。


君山話史


應該說勝算還是很大的。

桓範逃出洛陽之後,對曹爽說的一席話很有代表性:現在皇帝在我們手裡,軍隊、糧草也觸手可得。大司農印信在我手裡,可以調集天下糧草。只要我們護送皇帝到許昌,以聖旨召集軍隊勤王,司馬懿豈有不死之理?


桓範的計劃,的確有很強的可行性。因為當時的司馬懿,說實話真沒有什麼力量。之所以能夠發動兵變,靠的就是自己養的幾千死士。洛陽的駐軍在太尉蔣濟的勸說下沒有反抗,但是他們對司馬懿顯然是沒什麼忠誠度的。

司馬懿靠的,也就是一個時間差,在曹爽猶豫的那一段時間中擊垮他的心理防線。如果曹爽猶豫個十天半個月,司馬懿形勢就大大不利了。

但是桓範的計劃,真的就一點瑕疵都沒有嗎?

顯然不是。

桓範的計劃,是當年何進故事的重演。

大家不要忘記,東漢是怎麼垮的?

黃巾大起義,沒有動搖東漢的根本。東漢亂政的直接原因是——皇帝年幼,何進跟十常侍火併,何進力量不足,召董卓入京勤王,結果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來了就不想走,開啟了東漢大亂的時代。

而高平陵之變的形勢,與當年的形勢如出一轍——皇帝年幼,曹爽與司馬懿火併,曹爽力量不足,召天下諸侯入京勤王,結果……

可以肯定的是,曹爽的確可以召開諸侯乾死司馬懿,但是乾死司馬懿之後,天下也不可能是他曹爽的了。



在曹真死後,一群草包的曹家就沒有能夠統治大軍的將領了。高平陵之變時,曹魏的三大軍事集團:雍涼、荊州、淮南集團,都掌握在外姓人手裡。

雍涼是司馬懿的根據地,不支持司馬懿就不錯了。淮南素來不爽司馬家族,後來司馬家掌權之後還反了三次。荊州刺史是曹爽新任命的心腹,但根基不深,荊州集團的態度很難說。

可以肯定的是,就算這些人夾槍帶棍的來勤王,滅了司馬懿之後,曹爽怎麼獎賞他們?這些大將本來就已經位極人臣,帶著幾萬大軍跑這麼一趟,總不能加個官賞點錢就打發了吧?

而且你曹爽昏庸無能,本來就沒啥功勞,全國的門閥都看你不順眼,現在鬧出這麼大的亂子,你又不是皇帝,你這個位子是不是要讓出來?

私以為,這才是曹爽最終投降的真正原因。按照司馬懿答應的,他還可以長享富貴。但是如果各路諸侯進京,他能不能繼續活命就很難說了。

如果桓範的計劃執行不好,搞不好又是一次天下大亂。

桓範的計劃很有可能導致曹魏內戰。

司馬懿之所以贏得這麼順利,跟洛陽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司馬懿在當時不代表他自己,而是整個門閥集團的代理人。如果曹爽真的鐵了心的跟洛陽火拼,那麼他就是在跟所有門閥決戰。

前面說司馬懿的實力只有幾千死士,那是在曹爽猶豫的時間。如果把時間延長的幾個月,那麼洛陽門閥們能調動的力量顯然不止幾千人。

或者再暢想一下,如果支持司馬懿的雍涼集團與支持曹爽的淮南集團爆發一場內戰,那將是怎樣的圖景?

別忘了,那是三國時代而不是西晉,東吳和蜀漢都有一口氣呢,連孫權都還沒死。大敵當前搞內鬥,搞不好落得個玉石俱焚的下場。

所以說,曹爽如果真的去許昌調動天下諸侯勤王,的確有勝算,有可能滅掉司馬懿。但是很可能是要捎帶上曹魏的整個江山社稷,順便還終結了他本人的政治生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小命也搭進去。

所以,懦弱的曹爽慫了,他選擇了放棄。不過這種選擇也並不能算是明智,如果當時的情況換做他爹曹真,司馬懿早就被滅的連影子都沒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是一個像曹真一樣的人掌權,司馬懿又怎麼敢反呢?


小約翰


高平陵事變之後,如果曹爽不投降,他的下場也只有一個,就是死得更快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曹爽這個“大將軍”,就是朽木不可雕也,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他絕對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司馬懿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不惜冒險發動政變的。 魏明帝曹睿死後,太子曹芳繼位,由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司馬懿羽翼未豐,還不能控制朝中局勢,所以曹爽佔了先手。他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奪去了了司馬懿的實權,重用何晏、李勝等人,又讓自己兩個弟弟掌握了禁軍,一時風光無兩。

但司馬懿豈是甘居人下之人!他平日明著雖然深居簡出,並且通過裝病瞞過了曹爽等人,暗中一直在等待機會,可以一擊致死的機會。

當曹爽陪著皇帝去掃墓的時候,機會來了,你看司馬懿的動作有多快,有多準:他假借太后名義,關閉城門,佔領了武器庫,派兵切斷曹爽歸路,讓手下佔領曹爽的大本營,然後寫奏摺彈劾曹爽,佔據輿論高地。

這一系列神操作可以看出,司馬懿實在是太高了。 曹爽得知消息後,除了目瞪口呆和哭泣之外,沒有什麼動作。

曹爽平時什麼事都是聽桓範的,雖然司馬懿也關上城門,防止桓範出城,但桓範用計騙開了城門,來到曹爽身邊,並且帶去了大將軍印,可以調動軍隊。

加上皇帝在曹爽手上,自己身邊又有幾千親軍,而司馬懿可以依仗的也不過幾千死士而已。不管是道義上,還是實力上,曹爽都是佔上風的。

可是曹爽軟弱的本性在這次事件中表露無疑。司馬懿也早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拋出了“糖衣炮彈”,承諾只要曹爽交權,可以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

曹爽猶豫了一晚上,還是沒有和司馬懿斗的勇氣,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選擇了投降。桓範氣得直罵:

“你老爸曹子丹那麼英雄,怎麼生出你這麼個豬狗不如的兒子!“

面對虎狼,放下武器只能讓自己成為刀上之肉。果然,司馬懿完全掌控局面後,把對手集團一網打盡,牽連五千餘人,徹底改朝換代,曹操的一生心血白費了。

記得《亮劍》中李雲龍說過,兩軍相遇,勇者勝,要敢於亮劍。曹爽缺少的,就是這種亮劍精神。他養尊處優慣了,優越的生活磨平了他的銳氣,面對突發事件,張皇失措,六神無主,未戰先敗。

兵變:

像這樣的領導,你就是給他千軍萬馬也是白搭。中國人常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且不論他與司馬懿的水平差距,就是氣勢上也差了一大截,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反敗為勝呢?

這個問題很多朋友也分析過,有說曹爽可以勝的,也有說勝負各半的,這些朋友大多是關注到兩邊實力上的對比。

從紙面上來看,曹爽反抗不一定輸,可是從精神上,氣勢上,他早已輸了。

司馬懿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愧是諸葛亮一生的對手,完全不是草包曹爽可以比的。


剛日讀史


公元249年,註定是三國曆史上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真正執掌曹魏大權。而之前掌握10年大權的曹爽,卻選擇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天下勤王,最後功敗身死,讓後來的人十分遺憾。

公元249年,三國已經進入後三國時代,曹魏經過長達近30年的休養生息,其綜合國力遠超吳蜀兩國。這一年,蜀漢的諸葛亮已經去世了15年,後繼乏人,自守有餘而無進取之心,後主劉禪只願安享偏安之福。東吳的孫權也行將就木,雖然君明臣強,但早已沒了席捲天下之心。曹魏面臨的外部環境是非常不錯的,曹魏碾壓吳蜀的時代才真正來臨,人才輩出,鍾會、鄧艾、夏侯玄以及司馬兄弟,皆是人中龍鳳。而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彰等戰神級的人物早已去世,經過曹丕、曹叡兩代清洗,曹魏宗室闇弱,給司馬懿剪除了最大威脅。

高平陵政變後,擺在曹爽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投降,一條勤王。後來人反對曹爽投降,因為我們知道曹爽投降後的結果就是司馬懿背信棄義、抄家滅族。當時的曹爽基本沒有勤王的魄力,反而生出很大的僥倖心理,司馬懿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不斷派人去勸說投降。如果曹爽遷都許昌,公佈司馬懿造反,號召天下兵馬起兵勤王;司馬懿立即會公佈曹爽造反,挾持天子,大逆不道。有沒有人起兵勤王,答案是有,起兵勤王后,有沒有曹爽啥事,答案是沒有。一旦起兵勤王,各地諸侯會擁兵自立,坐鎮長安的夏侯玄會出兵,坐鎮壽春的王凌會出兵,李豐、張緝、毋丘儉、諸葛瞻等可能都會起兵。一旦中原大地烽煙四起,魏武帝曹操創下的基業會重回群雄割據時代,五胡亂華只會提前到來,行將就木的司馬懿佔不到便宜,至於司馬師和司馬昭,就看他們在群雄割據中能不能佔據一席之地,如此,吳國會乘勢北伐收復淮南或荊州北部,而蜀國姜維會出兵關中,後三國時代就變成了東漢末年。

為什麼會天下大亂,因為司馬懿和曹爽在政治上勢均力敵,甚至曹爽更佔優勢。司馬懿手裡只有個太后,他不敢另立新帝,因為魏帝曹芳已經在位10年,是曹叡的合法繼承人,有巨大的政治影響。這種格局跟司馬家族執掌曹魏大權後,挾天子令諸侯平定淮南三叛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如果曹爽短時間在軍事上打不過司馬懿,而司馬懿在短時間內沒有足夠兵權導致不敢離開洛陽老巢,結局只會群雄並起、天下重新大亂。

所以,曹爽若選擇天下勤王之策,曹爽和司馬懿都佔不到便宜。如果曹爽像當年賈詡“文和亂武”一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和司馬懿死磕到底、玉石俱焚,也不是不可以。至於司馬懿和諸葛亮,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千古流芳為萬人敬仰,而司馬懿的曾孫晉惠帝一句“何不食肉糜”,導致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司馬家族成了歷史罪人,至今無法翻案。



笑傲江湖149553812


如果曹爽真能這樣,那麼司馬懿就完了。這並不是說司馬懿打仗不行,也不是說曹爽如何厲害。而是由時勢決定的。

話說曹爽帶著魏帝出去打獵,在家裝病的司馬懿覺得這是個機會,就召集自己的部下趁機起事,佔據了洛陽。因為兵力有限(大概是三五千左右),司馬懿也只是名義上佔據了洛陽,其實也就是控制了洛陽的武庫,控制了洛水浮橋等關鍵部位。



在洛陽城中,有很多是曹爽的部下,還有很多人選擇了觀望。

就在司馬懿排兵佈陣,經過曹爽府邸門前時,曹爽的部將嚴世在塔樓上正好看見,想要彎弓射司馬懿,卻被旁邊的孫謙制止。孫謙告訴嚴世,現在形勢還不明朗,不能輕舉妄動。嚴世又幾次想要射殺司馬懿,都被孫謙按住。

更有大司農桓範騙開城門,直奔曹爽營地而去。

從外部局勢來看,有夏侯玄坐鎮長安,毌丘儉擁兵遼東,王凌鎮守壽春,還有文欽、諸葛誕等,這些封疆大吏都是更頻向於曹爽的。司馬懿在地方上的實力也不佔優勢。



當時,曹爽手上還有魏帝作為人質,要想再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輕而易舉。用桓範的話來說,就是“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況且,當時桓範還隨身攜帶了大司農印,可以調集天下糧草供軍用。假如這時候,曹爽真的以皇帝名義發佈詔書號召勤王,肯定是從者雲集,就司馬懿那點兵馬,很難招架。

但司馬懿最終贏在了心理,贏在了對人性的把握。

整個過程中,司馬懿反應都很迅速,兵變後,他就立即以魏太后(在洛陽城內)名義發佈詔旨,要收回曹爽兵權。要注意,此時司馬懿只是說要收回曹爽兵權,而沒有提要懲治曹爽的事,這不僅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也讓曹爽抱有很大幻想。

桓範出逃後,有人擔憂他會給曹爽獻計。司馬懿卻淡定地說,“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意思就是說,曹爽就像劣馬一樣貪戀馬廄裡的草料,目光短淺,貪戀富貴,所以斷不會聽從桓範計策。



果然,桓範逃到曹爽處後,建議他帶天子立即趕到故都許昌,傳令天下勤王。應該說,這是條妙計。但曹爽終究是個紈絝子弟出身,一心惦記著洛陽城裡的豪宅美女,放不下眼前優渥的生活。畢竟打仗就意味著要行軍、要風餐露宿、要廝殺、要吃苦,更甚者,自己的家眷也還在城裡,實在割捨不下啊。

曹爽很猶豫,桓範苦勸。正僵持間,司馬懿又讓尹大目、蔣濟等人出面,許下承諾,只是收兵權,保留曹爽的爵位待遇,來了個“神補刀”。

“不失為富家翁”,曹爽這才如釋重負,決意投降。對曹爽的這種愚蠢決定,桓範氣的沒吐出血來,大罵曹爽“犢耳(蠢犢子)!”



而曹爽投降後,只能束手就擒,不久就被司馬懿處死了。如此貪戀富貴,最後卻還是失去了富貴,甚至連性命也丟了,悲哀!還不如當時放手一搏。

我是司馬公昭,原創問答不易,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司馬公昭


高平陵之變,是一次意外,也是曹爽的一次失誤,曹睿病逝的時候,是指定了曹爽與司馬懿為託孤顧命大臣,曹爽排斥司馬懿,升司馬懿為太傅,則升暗降,又任命了很多心腹擔任朝廷的重臣。

又讓自己的兄弟族人掌管宮中禁軍,將司馬懿完全架空。公元247年,司馬懿託病回家。公元248年,曹爽派荊州刺史李勝去探望司馬懿,這個很明顯是去試探,正如司馬懿年輕的時候用風痺病騙過了曹操。

這次司馬懿用老年痴呆病再次成功的騙過了曹爽,曹爽覺得司馬懿再掀不起風浪了,就對司馬懿鬆懈了。但是司馬懿卻一直暗中聯合其他士族力量,以對抗曹爽。公元249年,曹爽帶著曹芳去高平陵拜謁曹睿的陵墓。

曹爽最失策的地方,他讓自己的兄弟、親信一同前去,其實曹爽的智囊“桓範”就勸過曹爽,他們兄弟不能同時出去,必須有人留守宮中,否則有人將城門一關,你們連城門都進不了。而曹爽始終認為,司馬懿老了,根本就無力跟他對抗了,所以一直不聽勸。

司馬懿看到機會來了,然後假借郭太后的名義,發起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控制了宮中,而曹爽除了隨身帶過去的護衛,還有附近的屯田士兵,最大的牌就是手上的曹芳了。

就目前的實力對比,當然是曹爽是比不上司馬懿,但是曹爽手上有曹芳,司馬懿聽說桓範出城去找曹爽的時候,他對蔣濟說:智囊出去了!蔣濟卻說:曹爽確實很疏遠桓範的,桓範說啥,他根本就聽不進去的。

果然,桓範建議曹爽將曹芳帶到舊都許都去,然後傳檄天下,討伐司馬懿。可是曹爽卻很猶豫,再加上司馬懿先後派了侍中許允,尚書陳泰,曹爽所信任的尹大目去勸降曹爽,跟曹爽說,只要曹爽投降,只是將其免官而已,不會傷他的性命,司馬懿還指著洛水發誓。

曹爽最終答應投降,把刀扔在地上,說:我即使投降了,還是能做個富家翁的。桓範氣得哭出來說:曹真那樣厲害的人,怎麼會生出你們這樣的兒子呢?

桓範真不愧是智囊,他的這一招確實很厲害,確實會對司馬懿造成很大的麻煩,魏國很有可能陷入內亂之中,支持司馬懿的與支持曹家的。但是最終,勝出者必然還是司馬懿,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實在太強,曹爽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第二,雖然曹爽手上有曹芳,但是司馬懿手上有郭太后,可以用郭太后的名義另立一個皇帝。第三,司馬代魏,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曹魏的大士族戰勝了寒族,這也就是為什麼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有那麼多重臣支持。


歷史簡單說


許多人認為,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深得人心,只要大旗一揮,曹爽立刻就會束手就擒。因此,即使曹爽挾持皇帝去了許都,也難有勝算的可能。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曹爽輸就輸在沒有看清楚形勢上,如果曹爽聽從謀士勸說,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果斷與司馬懿對抗,司馬懿必死無疑,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高平陵政變時真正的形勢是怎麼樣的?當時曹爽帶領弟弟曹羲、曹訓、曹彥陪同皇帝曹芳去拜祭魏明帝之墓,三人中曹曦和曹訓是最重要的,曹曦為中領軍,直接統管中壘、中堅兩營校尉,而曹訓是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兩人幾乎掌控了所有禁軍。

曹爽帶走這兩個人,直接導致了禁軍首領暫時空缺的局面,所以當司馬懿和司馬師以三千死士攻擊洛陽時,遇到的抵抗是很微弱的,為什麼呢?

司馬師曾經擔當過中護軍,對禁軍部隊相當瞭解,因此,當他領兵出現時,洛陽京師大門很快淪陷。這時雙方形勢開始涇渭分明,本來不佔優勢的司馬懿開始擁有一定的實力,什麼實力呢?

司馬懿聯絡了當時朝廷德高望重的司徒高柔和太尉蔣濟,這使他在穩定群臣上有了一定的優勢。為了取得道義上的支持,司馬懿搬出被曹爽拋棄的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義發佈詔書,說曹爽禍亂朝綱,免去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和兵權,特令他們立刻離開皇帝,不得滯留。

從表面看,司馬懿頗佔優勢,一來籠絡住了群臣,二來有皇太后撐腰,還掌握了禁軍,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事實上,司馬懿膽戰心驚,生怕曹爽帶著皇帝逃跑,為什麼呢?

我們看看曹爽有什麼實力?曹爽當時擁有一部分屯田士兵用來警衛,還挾持了皇帝,而皇帝是最重要的。那麼曹爽缺什麼呢?缺謀士。曹爽的心腹丁謐、何晏、鄧颺此刻都被司馬懿圍困在洛陽城,無法外出。那麼有其他人幫曹爽嗎?還真的有。

當時時任大司農的恆範跑了出來,他見到曹爽後立刻說道:司馬太傅要謀反,趕緊帶領皇帝前往許都,然後號令各地部隊勤王。那麼當時朝廷各地的部隊會來勤王嗎?我們逐一看一看就知道了。

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

首先說北方,當時的鎮北大將軍是呂昭,此人是先帝曹叡的舊部,跟司馬懿不親,跟曹爽也不親,但是呂昭聽皇帝的,這就是曹爽的優勢,聽皇帝就是聽自己,因為他在皇帝身邊。

再看南方,當時督管荊州、揚州軍事的是王凌,王凌是司徒王允之侄,在王允被殺後逃出,被曹操所救,因此他對皇室極度忠誠。在曹叡時期,王凌是兗州刺史。等到曹爽當了大將軍,為了籠絡王凌,他升王凌為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換句話說,王凌是曹爽的人。你說曹爽出事了,他會站到那一邊呢?

再看離洛陽最近的青州和徐州二地,很巧,恆範曾經擔任過徵虜將軍,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即使被免官了,但是朝廷並沒有派新的將領。所以,如果曹爽當機立斷,讓恆範再次持節去青、徐二州領兵,也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

最後就是西部關中地區,當時夏侯玄任徵西將軍,鎮守長安,統管關中幾萬軍隊。而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如果曹爽讓他勤王,他肯定跑的最快。

綜合起來就是,以許都為中心,東方的青、徐二州,南方的荊、揚二州,西方的關中地區都是曹爽的勢力,而北方的幽州、冀州持中立態度,肯定聽皇帝的。而皇帝此刻在曹爽身邊,因此,如果曹爽挾持皇帝去了許都,一聲令下,四周的部隊就會立刻前來勤王。而且曹爽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什麼呢?

恆範不但帶來了計謀,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大司農印,而大司農掌管天下錢糧漕運。因此,四方勤王之師來到,有了兵。擁有大司農印,又有了糧,有軍又有糧,還怕他司馬懿做什麼?

司馬懿有什麼?太尉、司徒、太傅雖然都站在司馬懿這一邊,但是他們都是閒職,並不掌兵權。而被司馬懿臨時拉來的郭太后也早被曹爽軟禁在後宮,沒什麼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在曹丕時期就曾經有過明確規定:太后不得干政。所以,司馬懿看起來挺佔優勢,其實他心裡最清楚自己的實力。

正是因為這樣,司馬懿才焦急的派尚書陳泰(陳群的兒子)前去勸說曹爽趕緊投降,見曹爽沒有反應,又讓太尉蔣濟給曹爽寫信,擔保曹爽不會失去性命,只是解除軍職罷了。

兩人都沒有奏效的情況下,司馬懿找到曹爽的心腹中校尉尹大目,當著尹大目的面指著洛水發誓,如果傷害曹爽性命,人神共憤,天誅地滅。

於是,在眾人接二連三的勸說下,本就惶惶無主的曹爽終於下定決心投降。投降的理由很天真:即使回去,我也仍然可以做一個富家翁,繼續快活的生活。可惜,曹爽還是太嫩,被奸猾的司馬懿所騙。政變結束後,司馬懿就將曹爽交給廷尉,判了處斬,並夷三族。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挾持皇帝去了許都,然後號令天下勤王,那麼西邊的夏侯玄、南邊的王凌、北邊的呂昭和東邊的青、徐二州肯定會立刻響應,因為他們都是曹爽的人。所以,司馬懿害怕夜長夢多,派了三波人輪番勸說曹爽。而曹爽太嫩,無應變能力。沒有聽恆範的勸告,投降了司馬懿。最後落了一個被處斬、夷三族的下場,怨誰呢?明明一副好牌讓他自己打爛了。你覺得呢?


每日趣評


很多人都僅從曹爽和司馬懿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卻忽略了最有決定權的曹芳,這個存在感不強的大魏天子。在洛陽的時候,曹爽大權在握,可以不考慮天子。出洛陽的時候,京師一片祥和,仍舊可以不考慮天子。但是當司馬懿擺明車馬,將彈劾曹爽的奏疏送到曹芳面前時,還能無視這個天子嗎?

僅從邏輯上推理分析,第一,當司馬懿奏請懿旨,上疏天子的那一刻起,曹芳的地位就變得史無前例的重要起來。第二,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可以得到保障,曹爽不能也不敢廢立或者弒君。

既然自己皇位無虞,而司馬懿又把彈劾曹爽的奏章交給了自己(陳志《三少帝紀》: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 ),是不是就表明,自己有了做決策的權力,可以不再當傀儡了。

那麼曹芳是如何看待曹爽和司馬懿二人的呢?先說司馬懿,四朝老臣,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先帝託孤,哪怕被曹爽排擠,也沒有露出反心。

再看曹爽,同樣是託孤的輔政大臣。先是兄弟並掌禁軍,曹芳心裡會不會想昭伯叔不是我不信你,但是這樣子朕很沒有安全感啊。然後飲食,車馬和衣服都是違禁品,這也是小事情。軟禁太后,雖說不是親生母親,但是太后乃一國之母,朕這個一國之君如何自處?納先帝才人做妾,已經17歲的曹芳心裡會怎麼想,誰也不知道。但誰也不可能會認為曹爽把先帝的六、七個才人帶回宅府是當菩薩供起來。昭伯叔你這是要當王莽,當我的先祖曹操啊!

最後再從曹爽的角度看這個小皇帝如何?只有一個詞形容,燙手山芋。現在在洛水邊,由自己的親兵控制住,可保無事。但是一旦到了長安,到了許昌,小皇帝總歸要跟大臣接觸。而彼時還有個擺明車馬,得百官信賴的司馬懿在洛陽搖旗,自己的權力已然受到了動搖。夏侯玄會幫自己嗎?打個問號先,他是幫大魏的,不是自己的門下走狗。曹芳就有藉此機會親政的危險。那麼是投降司馬懿好,還是讓曹芳(只是有這個可能,但是幾率不低)親政好。如果他是王莽,那就好了,可惜他做不到謙恭。如果他是曹操,那就更好了,可惜他沒有曹操那樣控制住大魏的一整套班子。他的權力來源就是這個小皇帝。他就只能是竇憲,是董卓。小皇帝親政之後,第一個殺的肯定是自己。偏偏此時司馬懿的彈劾到了,他要的只是權力,而不是自己的性命。而且蔣濟指著洛水為誓,司馬懿身居太傅,信譽還是可靠的。如果投降司馬懿,不失為一個富家翁。

所以司馬懿贏了。

以上絕不是以後來結果推理前因,絕不因後來司馬懿殺了曹爽一家,而忽略當時他在朝中的威望。絕不因司馬師廢了曹芳,而忽略當時經過司馬八達的經營,苦苦維持起來的司馬氏族的信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