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互聯網什麼樣

互聯網已走過整整50個年頭。早期它只是用於不同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它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因其開放和共享的特性,互聯網在通信、信息檢索、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並最終走向全球。

從最初傳輸速率只有每秒幾百比特,到如今的幾十兆、上百兆光纖寬帶,網速的飛躍式提升帶給人們的感受最為明顯。未來的互聯網會是什麼樣子,在哪些方面能夠繼續得到改進?

首先提升的還是速度。隨著光纖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千兆網將走進普通百姓家庭。與此同時,5G移動網絡商用化以後,速率將達到4G的數十倍。《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2020年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將達到每秒20太比特(Tbps),是目前的兩倍多,到2025年將達到每秒48太比特。

其次是標準的擴展與完善。今天,我們能在互聯網上便捷訪問各類網站,得益於網絡標準的開放與統一。

創建於1994年的萬維網聯盟(W3C)是網絡技術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技術標準機構,其在全球的四個總部分別設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歐洲信息數學研究聯盟、日本慶應大學和中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W3C目前已發佈了200多項技術標準,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支撐作用。”W3C北航總部技術負責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鬍春明表示,此前發佈的HTML5標準,提升了網頁多媒體等多個特性,在移動端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

更多的業內人士將目標瞄準在下一代互聯網。“有人說5G+人工智能+物聯網是下一代的超級互聯網,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5G在物聯網領域,比如智能家居、車聯網、無人駕駛這些領域都會有廣泛應用,而且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農村都有廣闊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則認為,互聯網的新動能除了5G和人工智能,還有工業互聯網。“互聯網經歷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幾個階段,現在發展到工業互聯網。支撐工業互聯網的技術,不僅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移動互聯網,還有先進製造、機器人等工業技術。”鄔賀銓說。(亦維 何詩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