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1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祖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當然不可能引經據典,用這麼高大上的詞彙教育我。

小時候,長輩們教育我,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深邃的思辨,只是用最樸素的語言告訴我樸素的人生道理:

讀書,你是走出農村的唯一出路!

走出農村,並不是要逃離那個生育你滋養你的地方,而是意味著你有機會見識更為廣闊的世界。精彩也好,糟糕也罷,那個世界,是祖輩們窮盡心力也沒有抵達的遠方。

巴黎聖母院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進入,近距離地觸摸她,但我可以通過《巴黎聖母院》與之交流、對話、惺惺相惜。這就是讀書的力量。

大山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模樣?那些目光不能觸及的遠方,到底有多遠?這些哲學問題,我們可能無法回答,或者是冥思苦想也難以回答正確。

但你可以在書裡找到答案。

02

對我影響至深的書,是《平凡的世界》。

不論是生長在農村的少安少平們,還是生活在城市的潤葉曉霞們,都那麼的不甘平庸勇於奮鬥,即使人生充滿跌宕、命運不夠垂青,他們也不忘讀書,不忘在書本里尋找屬於自己的精彩。

人的一生,可以平凡,絕不平庸。每一個個體,處於大千世界的汪洋大海中,可能只是浪花一朵,但並不妨礙你傲霜鬥雪挺立潮頭。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既是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當然,《平凡的世界》之外,還有《人生》,還有《在困難的日子裡》,還有《黃葉在秋風中飄落》,還有《我的早晨從中午開始》,它們都帶給我深深的啟迪。

多少個日子裡,在村裡通往學校的那條小路上,回味著這些故事這些人物這些際遇,幻想著自己今後的道路此後的人生,無不心潮澎湃。

那個作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路漫漫其修遠兮,路遙!

你看,讀書就是好,連筆名都起得那麼有詩意。

03

大部分讀過的書或文字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是的,人的記憶力絕對有限,浩淼的書籍,海量的文字,不可能都記住並儲存起來。大部分的書,我們讀了,也忘了。

但請別忘了:“小的時候你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你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應該知道,他們已經成了你骨肉的一部分”。

讀書,也是如此。你可能不能全部記住它,但它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影響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眼界,你的內涵,你的氣質。

舉個例子,當你看到“雪打柿子”,你的腦海裡浮現的應該是“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而不是“哇塞,哇塞,快看,真他媽好看!”

再舉個例子,當你失戀時,你低吟淺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千萬遍地悲喊:“藍瘦,香菇!”

刷抖音,看到這句“看這風景美如畫,本想吟詩贈天下,怎奈自己沒文化,只能臥槽浪好大。”不由得莞爾一笑。

楊絳先生曾說:“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

眼睛到達不了的地方,書籍可以。

語言表達不了的時候,文字可以。

04

為什麼要讀書?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這樣的問號振聾發聵。

中國圖書館館長韓永進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經常有同事問我,為什麼要讀書啊?讀書有什麼用啊?我覺得這種問題還用問嗎?

後來我一想,哦,我年輕時候也這樣。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到一位功成名就的老先生家裡去,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還拿著一本書在看,然後我就把我這疑問問出來了,說您這麼大歲數還看這個書,有什麼用啊?

沒想到他倒反問了我一句:“看書難道還要有用嗎?”

是啊,追求有用的讀書,一定是功利的浮躁的膚淺的。就像吃一頓飯,如果你只是為了身體的基本需求去吃飯,註定難以享受到美食帶來的愉悅。

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道: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當一件事情,已經融入我們的血脈,我們還會去問它有用與否嗎?

你讀過的書,就是你有趣靈魂的養料。

05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宋代黃山谷言: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另一個說法是: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讀書的意義,在於從別人的故事和感悟裡,涵養自己的度量與氣質;在於從別人已知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減少自己走彎路的可能。

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流浪大師沈巍為什麼能夠刷屏跑火?除了互聯網時代眼球經濟追求流量之外,還有一層重要因素,那就是讀書的魅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追捧沈巍,也是在向讀書致敬。

身在流浪,心在讀書。沈巍如此,我們又何嘗不是!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