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改革喜憂參半

經合組織發佈報告指出

法國經濟改革喜憂參半

經濟日報巴黎訊 記者李鴻濤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發佈報告指出,法國政府當前實施的經濟改革將在10年內推動人均GDP增長3.2%,但報告同時警告,法國行政部門仍缺乏降低公共支出的政策決心。

經合組織在此次發佈的兩年期國別經濟評估報告中對法國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及發展趨勢作出了評估,並將相關建議提交至法國經濟部。報告中對法國政府施行的改革給予了相對積極評價,指出馬克龍政府推行的經濟改革正逐步發揮積極效果。

經合組織專家評估認為,法國政府當前實施的改革將使更多中等收入與低收入群體家庭受益。同時,法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將達到年均1.5%左右,並對歐洲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稱讚法國政府正在推行一項“雄心勃勃”的改革。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指出,國際組織的官方預測與法國政府預期基本趨同。

報告認為,法國政府近期實行的改革呈現出兩個亮點。一是就業競爭力公稅抵免措施有效降低了民眾負擔,大辯論以來的各項“熄火”舉措也確保“黃馬甲”運動向著平穩方向發展。經合組織專家指出,政府通過進一步降低勞動成本、提高工作補助金等方式,改善了低收入群體在勞動力市場的就業形勢與可支配收入狀況。二是為打擊企業濫用短期合同,法國政府引入“獎懲制”,調節僱主繳納的社會分攤金比例,根據企業在就業中心登記的合同完成數量確定徵收比例,企業使用短期合同越多,繳納的分攤金額度越高。對此,經合組織專家建議,應相對提高短期合同的招聘成本,並改革失業保險制度,防止失業率在短期內出現反覆。

不過,報告也對法國經濟改革中存在的風險提出了警告。一是公共支出削減乏力。報告指出,法國公共財政狀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政府削減公共支出的措施乏力。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前奧朗德政府經濟顧問勞倫斯·布恩認為,法國政府應儘快出臺專門措施,有效管控公共支出,改善支出審查與分配機制。法國政府必須在削減公共支出方面採取更有效的措施。當前,龐大的公共支出規模明顯加重了政府稅負負擔,直接限制了企業創造就業機會並導致勞動力市場效率低下。對此,經合組織建議,應更加審慎地對待社會支出與公共投資,如行政部門的加班費免稅等措施可能對就業產生的負面影響。二是競爭力缺失。經合組織認為,法國政府亟需解決的第二大難題是培訓與教育。當前,法國就業領域中有過多低技術工人與青年人被排擠出勞動力市場,且勞動者學歷存在巨大差距。三是職業限制制約生產力發展。報告指出,當前在一些受監管的行業中,如會計、公證及藥劑師等職業,入職與職業標準門檻仍過高,對提高生產力和就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