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幫扶到村頭,脫貧有奔頭

走進無為縣石澗鎮福路社區就業扶貧驛站,只見三層樓的雨具生產車間裡,員工們有的在攤鋪布料,有的在用電動縫紉機縫製雨披,有的在忙著給雨披印字。來自天花村的貧困戶、今年59歲的石青松和妻子兩年前開始在這裡上班,夫妻倆每月有近6000元的工資。“家裡離公司不遠,上班方便,每月有穩定收入,日子好過多了!”石青松對自己的這份工作十分滿意。

扶贫!帮扶到村头,脱贫有奔头

為穩步推進就業脫貧工程,增加貧困戶收入,2017年9月,石澗鎮在無為縣率先啟動就業扶貧驛站建設,採取“企業+驛站+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引進早年外出成功創業的本地人汪為國回家鄉,入駐就業扶貧驛站辦起雨具公司,吸納貧困人員就業。“原來生產車間有1000多平方米,去年又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了700平方米,60多名員工中貧困戶就有20多人。”汪為國告訴我們,為幫助一些家有老小、需要有人照料的貧困戶,企業還把縫紉機、布輔料送上門,經過培訓後,讓貧困戶在家裡縫製雨披,實行計件制,讓這部分貧困戶在家裡就業。

扶贫!帮扶到村头,脱贫有奔头
扶贫!帮扶到村头,脱贫有奔头

“這是專門為我們貧困戶種下的‘脫貧樹’。”看著自家門前菜地裡剛剛栽下的8株薄殼山核桃樹苗,村民趙道芳臉上露出了笑容。福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朱子琴說道,趙道芳的丈夫和女兒都是殘疾人,為幫扶這樣的貧困家庭,助推林業產業精準扶貧,無為縣為每戶貧困戶免費提供8株薄殼山核桃樹苗,利用房前屋後空閒地、閒置地、菜園地、河溝塘埂等“四旁”滿足薄殼山核桃種植條件的地塊進行栽植,並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確定專業公司,統一栽植、統一管理,貧困戶不用“煩神”,每年還可領取補助300元,連續補助4年,福路社區已有155戶貧困家庭種上了“脫貧樹”,5年後就可有穩定的收益,確保貧困戶“脫貧不反彈”。

扶贫!帮扶到村头,脱贫有奔头

如何讓貧困戶通過勞動增加收入?石澗鎮大力開展就業扶貧載體建設,走出了一條“種養+貧困戶”的扶貧路子。來到錢莊村一處稻蝦混養產業示範基地,只見水面下投放著一條條長長的淡水小龍蝦蝦籠。公司法人代表季雨生介紹道:基地有1100畝,其中流轉貧困戶土地67畝,帶動周邊21名貧困人口在基地內務工就業,年人均增收在3000元左右,受益貧困家庭人口達到63人。像這樣的扶貧特色種養業示範基地全鎮已建成11個,帶動223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累計增加務工收入66.9萬元。

圖 文 | 汪玉婷

編 輯 |汪玉婷

審 核 | 王榮

監 制 | 陶玉雲 孫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