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有句老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說的就是古城裡的人們早上都會在茶館裡開始一天的生活,而晚上則會在澡堂裡泡到神清氣爽,結束一天的疲憊。蘇州人管洗澡叫做“淴浴”,而澡堂呢,則叫做“混堂”。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對於混堂這個詞,有些人認為,老底子澡堂裡的水是一天都不會換的,洗到晚上自然池水渾濁,就是“渾堂”的意思。不過也有人說這是訛傳,真正的原因是明代時蘇州城裡的澡堂構造,前面是洗澡池,一牆之隔就是燒熱水的鍋爐,冷熱水經過埋在下面的管道不斷交匯、混合,所以有了“混堂”之說。

蘇州人說泡澡也很有味道,叫做孵混堂,瞧瞧,這一個孵字,就能看出蘇州人把泡澡看成是件多麼享受的事情。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冬天是孵混堂最有滋味的季節,我們都知道蘇州人有吃“頭湯麵”的講究,其實在洗澡方面也有人要求洗“頭湯浴”,比較衛生吧。

不過真正孵混堂的高手對此毫不在意,大清早的池水剛燒好,水其實生的很,是容易傷身體的。所以一定要等到晚些時候,

洗的人多了之後水熟了再去洗,才是真正的行家。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小時候男孩子一般都跟著爸爸或爺爺一起去街上的混堂,一路走過去冷的脖子都縮了起來,一進混堂推開厚重的簾子,頓時一股暖流撲面而來,交完錢找好兩個臥榻,三下五除二脫掉衣服,

澡堂師傅便會走過來,他們拿著一根長長的“萵車頭”,高高舉起,將衣物懸掛在靠牆的頭頂上。抬頭一看,四周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褲子,不需要什麼儲物櫃,而且好像也永遠不會拿錯誰的衣服。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這時候混堂裡面已經熱氣騰騰,煙霧繚繞,池子裡坐著一排人,擠擠挨挨,面色紅潤,好幾個年紀大的老人家更像是入定的老僧,一臉舒暢,整個人孵在水池裡巋然不動,只能看見一顆浮在水面上的腦袋,那享受的樣子彷彿頭頂上頂著的不是毛巾,而是閃閃發光的王冠。

最妙不可言的就是踏進池子的瞬間,一進去整個人都忍不住哆嗦一下,實在太燙了。不過只要稍微忍耐一會,便會迎來孵混堂最愜意的一段時光。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光自己泡澡還不算享受,還可以請一個搓背師傅,躺在那兒好好享受一番,要不是師傅力氣實在太大有些疼,都能睡過去。

當你再回到臥榻上的時候,浴室師傅立即會飛來兩條滾燙的毛巾,用它擦擦身子,別提有多舒服了。然後再來一杯清茶,或者敲個背、纖個腳,美美的睡上一覺,才算完成這次儀式感十足的混堂之旅。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跟男士們孵混堂比起來,女人們去澡堂洗澡就沒那麼享受了。在七八十年代,公共浴室每到週末總是排起了長龍,而且是轉了幾個彎的長龍。有不少有經驗的阿姨都是帶著絨線去排隊的,三個小時排下來,織好一條圍巾基本沒有問題。

而且哪怕是你進了浴室,還要等,你也知道的,女人的頭髮長,有的阿姨洗個頭起碼三刻鐘,來來回回要洗三遍,一來是好久沒洗了,頭髮都打結了,二來是這熱水太難得,一定要用足用暢。所以,你一定不要等頭髮長的那個人的水籠頭,也不要等帶著孩子來的媽媽,她自己洗一遍,再幫孩子洗一遍,最後再把毛巾、小孩的衣褲衝一遍,起碼一個半小時。

我常常在心裡暗暗敬佩這些阿姨,我恍惚覺得她們會洗到天荒地老,或者下一個澡要來世再洗了。總而言之,女同胞去洗澡像打仗,中午去的,天黑了才回家。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從前蘇州有七塔八幢九饅頭之說。七塔指的是蘇州的七座寶塔,從城內北寺塔、瑞光塔一直到城外的虎丘塔;而八幢呢,說的是蘇州最有名的八座佛家經幢;數量最多的九饅頭,其實說的就是混堂,因為過去的澡堂子都是封閉的“饅頭頂”,遠看就像是地面上躺著一個饅頭。

據說蘇州城內以“混堂”命名的街巷曾有十多條,到現在最著名的要算是西到平江路、東邊連著倉街的混堂巷了。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不過平江路的這個混堂巷和澡堂子沒什麼關係。這條混堂巷,古時曾叫長慶裡,當時有不少義莊、大戶人家祠堂和廳堂,像是潘氏滎陽義莊、楊氏義莊、潘公祠堂等等,清代時蘇州有名的富潘、貴潘兩家人都住在這附近,這裡的百姓多半分不清這深宅大院裡的什麼義莊、祠堂,在他們看來都差不多,因此一直混為一堂,說是“簡直混堂哉”,所以就有了這個地名。


孵混堂,從前蘇州人是這樣洗澡的


混堂巷還在,但蘇城裡舊時的混堂卻越來越少了。現在我們可以每天在家裡洗熱水澡,有單獨的浴缸可以泡澡,可是,卻不覺得有多享受了。時代在變遷,很多事都會隨風消逝,但混堂口那副對聯卻會一直長存在我們的記憶裡:

進門皆是清潔客,出門並無齷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