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有朵雨做的雲-Class In Cloud 發佈會所見所感

天邊有朵雨做的雲-Class In Cloud 發佈會所見所感

我去了趟北京,參加了翼歐的Class In Cloud的SDK發佈會。去的時候很激動,因為此次發佈會僅對外開放60席位,我搶到了一席。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激動原因,但是,今天它是了。因為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腦海裡怎麼有了這樣的印象:Class In Cloud的SDK要免費開放。

翼歐的會,我去現場參加了兩次,在場外旁聽過一次還是兩次,不記得了。但,每次會都乾貨滿滿的。特別多的乾貨需要慢慢消化,以至於我時不時會好奇,咋沒見著推銷產品啊?從北京回來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們這個SDK怎麼賣的?不過,這並不要緊,反正我也不著急買。還是來消化消化本場會議的乾貨吧。

首先做分享的是騰訊雲副總裁,付女士做的開幕致辭。

她發言的主要意思,我理解是做教育,互聯網教育,前景還是滿光明的。政策也是在變化的,所以我們要低頭走路,抬頭看路。順便她還普及了關於教育信息化1.0到2.0演變進程,概括為三通三平臺到三全兩高一大的演變。至於具體啥是三通或者三全的,我沒記下來,我記性不好。她記性好像也不是很好,因為她講到這時卡殼了。哎,反正這些大家都可以百度的到,自行腦補吧。大北京人的演講還是很接地氣的。

至於抬頭怎麼看路呢。她提到國家是歡迎做To B的。比如校園4點半計劃。孩子們放學後,不離校,可以在學校學習藝術或科學。這些素質類的教育服務,可以由學校老師進行教授,也可以是家長進行教授,當然也歡迎專業培訓機構入駐。關於這一點引起了我的胡思亂想:要麼足夠小,要麼足夠大;要麼光明正大,要麼偷偷摸摸。只有兩極,沒有中間。我尋思著想知道後面的路怎麼走,可以看看《水滸傳》後面是怎麼演的。

接下來的出場的是位重量級的人物黃先生。

黃先生是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他分享了《重構學習環境,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他很忙,推掉了領導的會議來做的這場分享,因為他覺得讓做互聯網教育的企業知道以下事情是更重要的事。

一、目前教育的四個困境

1) 不同環境學生使用的內容載體的反差;

從數字鴻溝到數字使用鴻溝

原來是有一整套教材:教材+習題冊+考試卷,成系統有順序。

現在有一大堆智能設備,無限可能。無限可能就是不可能,多就是少。我理解的缺乏標準秩序帶來的混亂引起的恐慌吧。

2) 技術豐富的課堂該關心什麼?

傳統教室教師的更多精力會放在孩子身上,通過眼神交流來確認學生是否掌握該知識。多媒體教室,教師會花一定的時間處理技術問題。這個,我到覺得不是技術的問題,是設計的問題。產品沒設計好,沒做到易用。提升產品設計在產品開發週期裡的重要性,就會變好的。

3)信息時代的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知識?

內容知識

教學知識

技術知識

——————————

教學-內容知識

技術-教學知識

技術-內容知識

————————————

技術-教學-內容知識

看來信息時代需要教師掌握的知識更多了。。。。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不是教師的問題。信息時間,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都變多了。教師也是人,只要掌握一些信息時代的常識即可,並不應該為了要使用教育工具而額外付出技能學習成本。讓產品如何更易用,這是做產品應該做的事情。

4) “數字移民”如何管理“數字土著”?

過去是同質化學習,教學可以統一步調;統一方式;統一測評。現在需要轉為個性化學習。。。。。。沒有標準了,大家就陷入了不知道怎麼做的困境裡了。這個,我很欣賞“數字移民”和“數字土著”這兩個概念。非常有意思。基於這兩個概念,對用戶做畫像,會更容易取得客觀認同。我認為“數字移民”如果不會管理“數字土著”的話,很可能是因為對新鮮事物的不瞭解而產生的恐懼所致。不是有句話說接受變化,擁抱變化。移民與土著彼此坦誠面對,問題都可以被解決。你管得住學生,就是給他帶手機又怎樣?管不住,沒收他的手機,他的心也沒flow你啊。我認為與手機無關。

二、班級授課制的源起

班級授課制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黃先生像我們展示了1632年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直觀性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

鞏固性原則

主動性與自覺性原則

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則

…….

上一次翼歐的2019年在線教育增長大會,有個帥氣的90後CEO分享了一段特別繞人的話:

人的發展有四個階段:一開始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然後是你知道你不知道,再後面是不知道你知道,最後是知道你知道。

關於班級授課制,我現在知道了我原來以為我不知道卻知道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用上面這些原則來衡量的話,還有許多需提升的空間。作為家長,尤其是作為中國大陸的家長,據說大家一年總共要支付4.3萬美金用於孩子的教育。用16世紀的標準來衡量,現在的教育我個人認為不能算是物有所值吧。幸好我支付的比較少。所以啊,我覺得孩子缺的是陪伴輔導,不是補償學習。這是我想探究的方向。根本目的是希望省錢。

三、掌握學習是現代班課授課的基本假設

掌握學習模型是有本傑明布魯姆提出來的。大概意思是在學習新內容前需確保學生對已學習的內容達到預定的掌握水平。我理解就是為啥現在小學生每學一個單元都要進行單元測試了。如果測試不通過,那就得補習了。現在的問題,大多數補習好想都是提前學習,介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本傑明布魯姆,有興趣的可以多瞭解瞭解。

四、低階認知學習目標相對易與評測

這是2001版的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

低階認知包括那些呢?記憶/理解/應用

什麼又是高階認知呢?分析/評價/創造

瞭解了什麼是低階段認知和高階段認知,我猜測黃先生想表達的意思是:

低階段認知目標雖然容易實現,並可以做量化測評衡量結果。。。但是,我們還是要挑戰高階認知教學目標。因為我注意到在發佈會宣傳單頁上印的黃先生演講主題是《創新教育模式的期望與暢想》。挑戰高階認知應該是黃先生的期望吧。這個期望也比較符合我的期望,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我與黃先生,甚至黃先生所代表的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期望一致。對此,我感到很欣喜。

五、一對一輔導通常優於普通班級授課

現在主流“掌握學習”優於“普通”學習(16世紀主流至今的),而一對一輔導又優於掌握學習。。。。。。

這個我喜歡。艾維輔導,專注在線一對一輔導研究,順帶也嘗試探索一下小班輔導。順便打個廣告,歡迎留言騷擾哈。

六、社會信息化催生了學生“補償學習”的訴求

這個,我沒理解。就記住了重點,過多的補償學習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力,過度依賴機構補習。黃先生舉了一個例子,他朋友的孩子花30萬在補習,結果還是沒考好。心理素質低,容易緊張。我理解應該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一直是被補習的。所以,在線一對一輔導很重要,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成人要做的僅僅是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