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紅利消失,亞馬遜敗退,國外企業會如何站穩腳跟呢

本文重點:亞馬遜將關閉中國國內電子商務業務,分析原因有2點

本文質疑:為什麼國外企業在國內總是沒有發展,都紛紛敗退呢

在4月18日,亞馬遜是正式宣佈,將關閉其中國國內電子商務業務,到7月18日,亞馬遜將不再向第三方賣家開放,也意味著是脫離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在內的中國大型電子商務巨頭的競爭行列。

電商紅利消失,亞馬遜敗退,國外企業會如何站穩腳跟呢

從15年前氣勢洶洶借道卓越網進入中國市場,15年後,無奈撤出,其中是經歷了哪些變革與機遇,或許只有它自己才知道。15年前,我們國內電子商務市場應該算是一片待開發的土地。

那時候雖有阿里在佈局,可實力並沒有亞馬遜強,或者說一點優勢也沒有。根據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瞭解到,天貓為61.5%,京東是24.2%,曾經佔有15.4%份額的亞馬遜滑落到0.6%。

電商紅利消失,亞馬遜敗退,國外企業會如何站穩腳跟呢

市場份額居然不到1%,到底是什麼打敗了它。有人說是簡單的頁面佈局刷下了很多用戶,或者是不瞭解我們國內的情況。在我們國家,都是喜歡哪裡熱鬧就往哪裡去的,加節假日明顯知道人很多,會堵車。

還是有很多人出行,在購物上也是一樣。沒有顧客的店鋪很少有人會進去。那回到亞馬遜的首頁,也是一樣的道理。簡約的風格適合它們國家,並不代表是適合我們。可能這個理由有點牽強,但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原因。

另外在應對市場的變化上,亞馬遜作出的反應是不迅速。15年前,國內的電子商務平臺有淘寶、京東,淘寶那時候也就成立不到一年,京東是在當年才成立的,從這個市場格局來看,根本沒有誰可以挑戰亞馬遜的地位。

但是在這15年中,亞馬遜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或許我們用這樣的一種比喻來理解會更清楚,我們國內電子商務平臺是小米加步槍的節奏,亞馬遜則是坦克加飛機,應該說是優勢非常的明顯。

可就是在這種優勢下,居然被打敗了。有關這個原因到底應不應該歸為對國內市場的把握不準確呢,還是根本不瞭解國內的市場。亞馬遜此時敗走中國,也是有著非常明顯的2個原因。一個是國內電子商務已定的格局以及人口紅利的消失。

這個自然也是國內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另外一個是結合了國外企業在國內水土不服的情況,不只是有亞馬遜,此前的搜索巨頭谷歌、優步、ebay等,都是折戟在發展的道路上。這些失敗的例子,是不是真的暴露出什麼問題呢?

電商紅利消失,亞馬遜敗退,國外企業會如何站穩腳跟呢

我們再反過來看看國內公司在國外的情況,那是相當的不容易,在國外涉及到很多的法規,跟國內是完全不一樣的。有時候為了能在當地建設一個工廠,或者是為了打一場官司,持續的時間長達幾年。

這些公司也被稱為出海的先行者,在出海的路上,我們付出的太多了。迴歸到問題的根本,哪裡有什麼水土不服呢,完全就是一個融入的問題。在其它國家還用著自己的老套路,會行的通嗎?

也試問一句,有多少的外國公司瞭解中國,難道只是簡單的人文歷史嗎,還是你所看到的一切?而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勢必會有更多的公司進入到國內,我們的更多企業也會出海,走向世界。

必將是一個互融互惠的世界,怎麼樣去融入到裡面才是關鍵,不只是把水土不服掛在嘴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