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兩代四人志願捐獻遺體 兩位老人去世後已捐獻,女兒和女婿也將加入捐獻隊伍

日前,合肥市民王遠碧老人去世後,遺體捐獻到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醫大接受站。此前,她的丈夫袁永華同樣捐獻了遺體。而兩人的女兒袁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很理解父母的決定,也將和愛人加入到遺體捐獻的隊伍中來。

袁永華、王遠碧都是工人出身,退休後,老兩口一直居住在合肥化工廠附近的小區,平日女兒袁靜經常來看望,日子過得平淡而節儉。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王遠碧老人癱瘓在床,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為給老人治病,變得更加窘迫。最後,袁永華決定賣掉居住的房子,老兩口也因此將戶口遷到了女兒那,與女兒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搬到女兒家後,日子似乎並沒有因此變得好一些。老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女兒既要工作又要顧家,還要照顧老兩口,平凡的家庭被重擔壓得透不過來氣。想到百年之時,按照中國傳統辦理喪事習俗,女兒的負擔只會更加沉重,為了不給女兒帶來麻煩,在一次談話中,老兩口向女兒提出想法,希望百年之後捐獻遺體。

一開始,女兒袁靜無法接受。但在父母的不斷勸說下,袁靜慢慢也開始接受了。“爸媽跟我說,如果日後自己身上的器官能被用來救活別人,或是用於醫學研究,自己的生命就得到了延續,生命就有了另外的價值和意義。”

隨後,袁靜聯繫到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不久後,老兩口便籤訂了遺體捐獻協議。在簽訂協議四年後,袁永華老人因病去世,遺體按照協議送往省紅十字會。今年4月7日,王遠碧老人在與疾病鬥爭多年後也離開了人世,她的遺體被送往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醫大接受站。

“這些年,我也漸漸明白了父母的用心。從我父母捐獻遺體後,我留意到身邊的一些朋友親戚也簽了遺體捐獻協議。”袁靜說,她和愛人也將加入到遺體捐獻的隊伍中來,“我們這一生對社會也沒有多大貢獻,能夠將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會比直接火化更有意義,也算是我們對社會作出的一點點小貢獻。”(王田田、季雲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