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電子信息產業對接交流會在成都舉行

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會議現場

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會議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3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道)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作為四川第一支柱產業,近10年來,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快速發展的背後,有不少臺企的身影。電子信息產業同樣也是臺企在川投資的重要領域,兩岸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創造了讓兩岸電子信息產業優勢互補、共促共進的機會。

川臺電子信息產業還將如何深化合作?4月23日上午,海峽兩岸電子信息產業對接交流會在成都舉行,共同謀求合作新機遇。

會上,省經信廳副廳長皮亦鳴介紹了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概況。他談到,四川電子信息產業體系比較完備,目前已經形成涵蓋集成電路、終端製造、軟件研發、移動互聯網等完整的電子通信產業體系,其中,軍事電子裝備整體實力居全國第一;網絡信息安全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二;大數據運用數據全國第四;集成電路的產業分佈居全國第五。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四川封裝測試,全球50%的蘋果平板電腦在四川生產,微型計算機的年產量超過全國1/5。四川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在整個中西部是排第一,在全國排第七位。根據工信部運行監測局數據,2018年,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258億元,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將率先突破萬億大關。

皮亦鳴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緊緊抓住“互聯網+”、“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戰略發展機遇,緊緊圍繞構建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助力新時代的四川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和融合發展兩大發展戰略,以推動核心技術產業突破發展信息安全產業,引領發展新型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的工作重點,實施聚集創新資源,推進示範應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打造產業集群的發展舉措,著力構建四川省“一核一帶兩走廊”的電子信息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培育集成電路、新一代網絡技術大數據、軟件信息服務等四大重點領域,支撐四川省實現網絡強省、西部製造強省和中國製造西部高地的戰略目標。

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理事會秘書長、臺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隆指出,信息產業是產業創新的源泉,是促成其他產業轉型升級的原動力,是帶動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四川區位優勢明顯,信息產業基礎雄厚。四川宜居宜業,臺企已成聚落。”在他看來,川臺信息產業合作存在很多機遇。陳瑞隆瞭解到,臺企在川投資主要涉及電子通訊、食品飲料、百貨商貿、農業服務業、建築建材等領域。在川累計登記註冊臺資企業有2137家,項目投資總額達196.84億美元,利用臺資171.78億美元。僅2018年新增臺資企業就有158家,有19家臺資企業增資,新增投資總額11.67億美元。

據悉,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與臺灣電子信息產業的合作,臺灣富士康、仁寶、緯創、聯發科、巨騰國際等知名電子信息企業相繼來川投資,帶動了相關配套企業落戶四川,推動了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兩岸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創造了讓兩岸電子信息產業優勢互補、共促共進的機會。

自2017年12月27日國臺辦、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在四川授牌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以來,四川充分發揮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的優勢和作用,將合作區打造成為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先試區,兩岸產業合作轉型升級的示範區,兩岸企業深度合作的重要載體,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模式創新的示範平臺和承接臺資企業轉移的聚集地,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促進了更多臺灣電子信息產業企業落戶我省。

展望川臺合作前景,陳瑞隆指出,四川擁有發展信息產業的優勢基礎和明確的支持政策,有潛力吸引臺商前來投資佈局。特別是集成電路生態體系和智能終端裝備製造產業。同時,四川相繼啟動“一帶一路”“天府新區”“自貿區”“兩岸產業合作區”,並開通蓉歐國際班列後,可望憑藉優越獨特的地理位置,加速建構“中東西互濟、海陸空統籌”的對外經濟走廊和前進基地。他認為,臺商可善用此一新的平臺和發展機遇,構築更為綿密的生產鏈和服務網絡,尋求更為廣闊的產業合作空間。皮亦鳴同樣發出誠摯邀請,四川電子信息產業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具備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產業生態體系。四川非常也熱誠的歡迎朋友們來四川投資興業,實現互利共贏。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