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今年是渡江戰役勝利70週年。70年前,毛主席《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中一句“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膾炙人口,成為了描寫南京最著名的詩句之一。如今,“虎踞龍盤”已經成為南京兩條主幹道的路名:城西幹道的虎踞路和城東干道的龍蟠路。這兩條道路的開建與改造打破了明城牆對南京主城的限制,讓古城南京跨過明城牆向外部延伸。這兩條路究竟有何來歷,70多年來它們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南京龍蟠路。胡德文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歷史流轉,時過境遷,“虎踞龍盤”這四個字深深地烙入了這座古都的基因之中。南京地名專家薛光告訴記者,龍蟠路本來是叫城東干道,虎踞路則被稱為城西幹道,“為了地名標準化,命名龍蟠路和虎踞路”。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南京城西幹道。陳燁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現如今,這兩條突破了南京城牆格局的主幹道,在現代化的都市中,猶如兩條氣勢磅礴的臂膀,從西側和東北兩個方向上環抱著南京的城市中心,並且每天都在為搏動的城市心臟輸送著流淌的血液。

虎踞路檔案:

虎踞路,位於南京市區西部。南起漢中路,北至草場門廣場。1973年始建。以工程名稱城西幹道。1981年建成。因路經石頭城,以“石城虎踞”的“虎踞”二字命路名。長2248米,寬4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為市區主幹道之一。

解放初,虎踞路很荒涼沒人來 如今環境美、品味高

講述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退休教授 陳振國

我今年90歲,自從1952年重新組建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前身)以來,我一直居住在隨園校區的小西山上,住在那裡已經有60多年了,這個地方離現在的虎踞路非常近,可以說我見證了虎踞路的變遷。

剛解放的時候,虎踞路這個地方是很荒涼的,基本沒什麼人會來這裡,更不要說通汽車了,因此顯得非常安靜。而現在與之相交匯的廣州路在當時則根本不是路,而是一條臭水溝。後來城牆斷了一截,出現了一個缺口,人們可以從這邊爬過去,漸漸地才有了這條小路。

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虎踞路變成了一條大概三四米寬的小柏油馬路,也逐漸有了汽車通行。改革開放以前,在虎踞路附近只有一條3路公交線經過,而改革開放之後公交車越來越多。隨著車流量的增多,路面也開始越變越寬。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後來虎踞路周圍的環境也更加優美了,以前河海大學到北京西路這片全是菜地,人煙稀少,只有一條小柏油馬路、好多臭水溝,附近一個開店的都沒有。而在虎踞路旁邊的清涼山原來是偏僻的火葬場,但是現在這裡是‘三山相連’,也就是清涼山、南師大的西山、五臺山並排相連,而且山上種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滿眼都是綠色,環境變得很美。

現在周圍還建了好幾個藝術館,你看清涼山有兩位藝術家的美術館,靠近西康路這邊有傅抱石紀念館,再往南的烏龍潭公園裡面還有顏真卿紀念館、紅樓夢紀念館,也都在這一條線上面,所以現如今這一帶的文化品位還是比較高的。

虎踞路這一帶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變化總結來講就是“今勝昔”這三個字,勝就勝在環境從荒涼變得優美了、交通變得更發達和便利了,文化品位也高了,而且城市的基礎設施愈發完善了。

虎踞路拆高架、建隧道,迎來脫胎換骨大變樣

講述人:宋嶠 (新華報業全媒體攝影記者)

虎踞路在1996年建成高架,成了城市西邊一條快速路,在2012年的時候市政部門決定要對虎踞路上的高架橋進行爆破拆除,改造成地下隧道。當時我全程記錄了虎踞路的改造過程,並且做了“虎踞路高架橋最後24小時”的專題報道。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當年城西幹道未改造前擁堵的交通情況。 宋嶠 攝


2012年3月,虎踞路上的高架橋被逐一爆破拆除,我就在城西幹道附近的一棟大樓上,用相機見證爆破的瞬間。後來,隨著江東快速路和揚子江大道等新的快速路先後落成,長江隧道也很快開始通車,城市西部南北方向上的交通壓力實現了很大程度上的分流。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漢中門橋爆破——閃電劃過橋面。宋嶠 攝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南京城西幹道。陳燁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龍蟠路道路檔案:

龍蟠路由北面的南京火車站直到南面的永樂路和雨花東路。

道路分為三段,分別為:龍蟠路(中央路立交——九華山隧道南出口);龍蟠中路(九華山隧道南出口——晨光立交);龍蟠南路(晨光立交——雨花東路)。

其中龍蟠路,原路西北起中央門立交橋,東南經崗子村,至太平門。該路和平門至崗子村段,於民國17年(1928年)已修成土路,稱環湖路;民國25年(1936年)改建成寬4.5米彈石路,同時向西延伸至中央門。1968年,拓寬為20米,更名為韶山路。1986年,拓寬為45米,因東近鐘山而取“龍蟠”二字命路名。2003年7月,南至點調整到北京東路東端與龍蟠中路相接,原太平門街廢入該路。

龍蟠路的中間組成部分稱之為南京的城東干道。根據《金陵晚報》記載,1996年3月31日城東干道工程正式開工,三臺鑽孔樁機同時作業,城東干道工程中最大的一座跨河大橋正式開工,標誌著南京城東干道這項總投資為13億多元人民幣的浩大市政工程正式動工。

龍蟠路以前是彎彎曲曲小巷子,人、車混行

講述人:南京市民 潘先生

上世紀90年代我開始在南京開出租車,在我印象中,當年的龍蟠路都是小巷子,根本不是一條直路,很多小巷子彎彎曲曲,下雨、下雪更是泥濘不堪。那邊車子相當不好開,老百姓、自行車還有汽車混在一條路上面,開車時候必須小心翼翼地開,如果有個大貨車卡在那邊,經常就堵起來了,我們一般都不願意往那邊開。那個路上也有很多坑,不平整,車子邊開邊顛,乘客坐在裡面也是一搖一晃。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城東干道老照片。南京城市建設檔案館 提供


後來大概在2000年左右,城東干道徹底變樣了,立交橋也修起來了,那會兒城市裡面有個立交橋是非常氣派的事情,龍蟠路上的石子路也變成了柏油路,後來還建了隧道,從城南開到城北,經過九華山隧道,幾乎是一氣呵成。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城東干道當年改造示意圖。南京城市建設檔案館 提供


當年破敗的城牆,成了龍蟠路一道靚麗風景

講述人:凌昱 附近居民

我是從小就生活在龍蟠中路附近,二十多年來,這裡的變化很大。九十年代的龍蟠中路還只是一條普普通通的馬路,那個時候汽車都還很少,公交車也是那種老式的。當時那邊還有金陵啤酒廠、紅十字醫院、東關頭小學,整條路不像現在有高架,有隧道,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平面,也沒有柏油路面,絕大多數人都是騎著自行車往來。

再後來,龍蟠路變得非常寬闊,有高架、有隧道,走起來非常方便,而且周圍的河道景觀和公園也變得多了起來。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緊鄰南京市龍蟠中路東側,有一塊近200畝的河塘,早年該河塘的環境髒亂差,與周邊環境極不協調。秦淮區對該河塘進行了綜合整治,還市民於“排水暢通,水清岸綠,景觀和諧”的城市人水環境。拍攝時間:2017年 戴榮森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還有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龍蟠路周圍的城牆,20年前城牆損毀得特別嚴重,年久失修,而且城牆底下的藏兵洞也不像現在進行了妥善的保護和管理,當時還有很多拾荒者在裡面居住。現在城牆都已經修復一新,重新成為龍蟠路上的一道風景線了。

虎踞龍盤今勝昔: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城東干道老照片。南京城市建設檔案館 提供


我小的時候外秦淮河上還有打魚的小船,現在都已經變成遊客遊覽夜景的遊舫了。秦淮河的水質以前非常乾淨,大概十年之前有一段時間非常汙濁,但是現在又治理得比較清澈了,可以說是走過了一圈輪迴。現在有人晚上還會到河邊去釣魚,時不時還能看到野鴨子游過。

跨過明城牆,南京主城外擴從這兩條路開始

虎踞路和龍蟠路將城市的界限拓展到了明城牆以外,引領著這座城市真正進入到了現代開放城市的階段。時至今日,隨著城市的格局越變越大,飽經風雨的虎踞、龍蟠兩條路也早已變成了這座古都最靠近市中心的兩條大動脈,它們在承擔著交通出行的職責之餘,如同一本書的目錄檢索一樣,將這座山水林城的湖光山色、人文遺蹟、建築風貌以及城市發展變遷串聯在了一起。

因此,這兩條道路的變化不僅僅是城市交通面貌的更迭,更是南京現代化變遷的一個微觀縮影,見證著整座城市七十年來的歲月流轉。

交匯點見習記者 陸威 交匯點記者 範傑遜 黃歡 劉海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