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去當營業員拿2000塊,也不願意去廠裡打工拿5000塊?

QQ湖北佬


現在人和以前不一樣了,能受的了苦的不多了。

比較營業員和服務員,兩者的差異變現在:

1、營業員不那麼累,和在廠裡打工相比。營業員大部分是向別人推銷物品,動動嘴的事。在廠裡打工,一般都是操作,動手的多。

2、接觸的人不一樣。營業員接觸各行各業的人,既能增長見識,又能鍛鍊交際能力。在廠裡打工,接觸的人都是廠裡的人,天天那些面孔,閉著眼也能知道是誰。

3、對於有些小心機的小女孩來說,這是個機會。能認識達官貴人,瞬間改變生活,做人家的情婦或者老婆都有可能,只要他有足夠的魅力。

4、一般服務員的衣服都和空姐的衣服似的,做的很合身,把好身材都能顯現出來。在廠裡打工,衣服隨意,寬鬆肥大,也許還有些髒,這對小姑娘來說,是她們嫌棄的。

5、服務行業一般可以化妝,小姑娘最喜歡化妝。而在廠裡打工,化不化都無所謂。

行業不一樣,人的選擇總會選擇稍微輕鬆的職業,除非有特殊困難的,願意多拿錢的,才選在廠裡打工。



刺蝟學


剛好我營業員也幹過,廠工也幹過,來分享下自己小小的心得。

做營業員的經歷。

大二的暑假,我在超市兼職,做促銷賣糖果,一天120。我們先開一些散裝的糖放試吃盒裡,拉著來來往往的人過來品嚐,再費勁口舌地讓大家拿上一兩包放進自己的購物車裡。一開始還以為賣的挺多的,但後來發現很多人只是來試吃並沒有購買行為,即使放進了購物車轉個角又仍了出去。

站了一天,腿痠得不行,隔壁檔的大媽掀開簾子,招呼我過去坐一會。那裡是個小小的庫存堆放間,很黑,沒有監控。大媽說她們平時不忙的時候,會進來休息一下(其實就是偷下懶),順便玩下手機,喝個水,聊會天。汙濁的空氣,密閉的空間,昏暗的光線,我一刻也不想待著,但對大媽來說卻是一種忙裡偷閒的享受。

在超一個星期的兼職經歷,大媽們都很照顧我這個學生妹。有什麼試吃的或者促銷大實惠的東西都會塞點給我,讓我好好學習。從和她們談話過程中,我瞭解到,超市有為他們購買社保,兩班倒,一個班一般是8個鐘。一個月工資看促銷提成,一般也就三四千。但是工作強度不大,一個月休息4天,按排班走,法定假日加班有三薪。

做廠工的體驗

也是大學的某個暑假,我去一家工廠做暑期工。任務很簡單,就是給產品外包裝貼膠條,時薪13元,每天干10個鐘,坐班,長白班,每週休一天,要趕交期沒有休息的時候,按2倍工資算。法定假期按3倍。因為我是暑期工,自然沒有買社保,只買了意外險。不過據我瞭解,其他正式員工是有給買五險的。

我在那裡做了一天,就受不了了。機械式的重複性簡單操作,我好像不是我,更像一個沒有情感沒有血肉的機器人,沒有交流,不用移位,在那裡一坐就是一天,只有手不停地撕出標籤,拿起產品,貼上標籤,扔到一邊,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心情幾度煩躁。做了一個上午,我就明顯目光呆滯,眼神渙散,反應遲鈍,不愛說話,心情低沉。

但我還是堅持做了一個月,雙手磨出了繭,滿目瘡痍,累覺不愛。結算工資,拿了差不多4000塊,不禁感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血汗錢。

兩者比較

1、趣味性:工廠工作明顯單調乏味,比較死板,只能盯著手頭上的工作重複性的操作。而營業員上班可以聊聊天嘮嘮嗑,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累了可以休息休息,彈性教強。


2、工作環境:工廠是封閉的環境,大部分工廠位置偏遠,員工大多住宿,所以廠工每天的生活一般就是廠房、食堂和宿舍三點一線,往往一埋頭就是幹一天。而營業員工作的環境是開放式的,見到的人每天都不一樣,更加新奇。

3、工資待遇:工廠雖然工資待遇比較好,但是那都是血汗錢,辛苦錢,花都捨不得花。而營業員的工資雖然沒有工廠高,但近年來也並不會比工廠低多少,甚至有的還超過工廠的薪資水平。

4、勞動強度:工廠的活很多都是計件制的,你不拼命幹你就拿不到高工資,而且你一偷懶還有人在你屁股後面追著罵,一下班倒頭就睡。而營業員,在補貨或者客人少的時候還可以休息休息,不用緊趕慢趕的,一天下來也比較輕鬆,還有精力去逛逛街。

5、體面度:雖然說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但也不得不承認,在社會認可度上,營業員比廠工更加體面。如果三姑六婆給介紹婚戀對象,職業是營業員的人比做廠工的人成功率更高。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家更願意當營業員,而非進廠。


鍋蓋頭HR


為什麼很多人現在都不去工廠上班呢?寧可去做工資很低的工作比如:超市營業員、小時工臨時工、飯店服務員等,


特別是現在的95後00後,更是不願意去工廠上班,導致現在的工廠很多都招不到人,我以前也去工廠上過班,以前的工廠是很牛的,都是工廠在選人,只要不符合要求的全部都不要,特別是女生很多的廠更是難進,那時很多男生想盡各種辦法都要進女生多的廠,以前是工廠選人,現在是人選工廠,搞得現在工廠一點脾氣都沒有,現在出現這種現象到底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幾點因素:

1.上班不自由,規矩特別多。

現在很多工廠只要你進了工廠的門,規矩就特別多,感覺就像坐牢一樣,手機也不能帶在身上,上廁所打報告,喝水打報告,想要抽菸得忍著,得等到休息時間才行,中途休息時間10分鐘,時間一到又繼續去工作。

2.沒前途。

現在的年輕人出來工作,首先不是考慮工資多少,而且要看看這工作有沒有前途,沒有前途根本不會去做。

3.找不到對象。

以前工廠裡面女生還挺多的,很多男生進廠就是想找對象,但是現在工廠裡面女生就很少了,男生進廠一看全是大媽,不跑才怪,所以現在男生都不想進廠了。



4.工作辛苦,時間太長,熬夜。

工廠基本都是12小時2班倒,白班12小時,夜班12小時,就這樣無限循環,3班倒的很少,長白班的就更惜少,有的工廠上班都是站著上班,本來工作時間長,就會讓人精神很疲倦,加上熬夜,還要站著工作,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就受不了。


5.得不到尊重。

在工廠上班的人很多權利都被剝奪了,工廠強制性加班,請假不批准,這些老闆就是把人在當機器使用,把人當作賺錢的工具,根本沒有人情味。

所以為什麼寧願去超市做營業員,也不願意去工廠,雖然工資少,但是離家很近,人生自由,沒有太多規矩,最重要的一點是感覺自己像個人,而不是一個只會賺錢的機器。


蕭小白探討


來說說我的感想吧 本人今年32歲 小孩7歲 生了小孩之後 在家帶小孩直到讀幼兒園 家裡條件也不允許我在家繼續玩 正好離家不遠有個編織袋加工廠 做計件的 剛進去學的時候 早上送小孩讀書去 然後去工廠 下午4.30接小孩,第一個月就1400多,還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直到現在我還在那廠上班,工資也才4000多,5000都沒到過,工人是換了又換,每天都要低頭坐在那,手一直動,也接觸不到什麼新朋友,沒辦法,小孩沒人帶,工資沒有每個月發 ,老闆不會管你,也自由, 年底也沒年夜飯 獎金也沒有,在農村小孩帶帶 自己上班賺個3000多點 別人都說好,殊不知每天上班有多累,小孩有人幫忙帶,誰會跑工廠上班 又累又髒 夏天還熱死 冬天衣服穿多還不好做事 ,還不如在超市上班來的自在


那年冬天45031451


工廠和商店是兩種工作模式。

看似一樣,都是按時上班按時下班,但從工作期間,就決定了兩種人的生存狀況。

工廠:封閉式的工作環境,每天重複不斷的做著一種工作,上下班時間都在廠區哪也去不了,如果幹的慢會被還不如你的人罵你,如果稍微休息一下,就會有人過來對你不停的罵,每天見到的人都幾本一樣,聊個天都會被人叼。

商場:開放式的工作環境,每天的工作內容重複但不固定,上下班隨心所欲的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如果幹的慢也沒人罵你,如果幹的累了還可以休息,每天可以見到不一樣的人。

更重要的是,工廠的工作氣氛是壓抑的,要像一個機器人一樣的幹到死。

商場與其相反,可以說為所欲為。



我是三十歲的小哥哥


超市和工廠兩個都待過,雖然是打的暑假工,我也來說說我的經歷。

超市是在高三單招之後找的暑假工,做了差不多兩個月。那裡不包飯,一千七一個月加提成。剛進去挺輕鬆的,覺得帶我們的阿姨也挺好。會詳細告訴我們注意事項,只是讓我們擦掉酒瓶的灰塵,拖拖地這樣子。

開開心心的來愉悅的回去,都不覺得累,像打了雞血一樣的。為了節省錢每天都是踩單車回奶奶家,自己做飯帶著去超市。那個時候正值炎熱期,每天一上班就是把飯放到冰櫃裡,中午去辦公室熱,吃了再休息,到點打卡幹活。最難受的還不是記這麼多記不住的對應條碼,也不是起很早,很晚下班。難得是一天一天重複的堅持,不能坐,不能同時兩人在一個地方,不能長時間傻傻站著。對你各種監視,來自和你領同樣工資的阿姨來自老闆。那個阿姨到現在我回想起來,她一直碎碎念,還老是打小報告。不是老闆卻始終壓榨著你,你也沒辦法反抗。 為了好好表現,每天臨下班之際都會乖乖主動的把超市門口的垃圾撿起來,把收銀臺那裡拖得乾乾淨淨。

幹了兩個月,實在是沒有動力做了。決定辭職,等沒做了再去超市,我都是趾高氣揚的。對自己好的叔叔阿姨我就熱情打招呼,看到帶我們的她,我就是直接過去。知道這樣不好,還是無法抑制自己。這個超市的工資比同類型的超市工資,要高三百四百。

工廠是大一時候打的暑假工,媽媽做事的工廠,流水線,一個名牌西裝工廠。做流水線,質檢員阿姨是個很好很好的人。真的是溫柔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和我們一起聊天。每天見面第一件事就是熱情打招呼,因為越做越熟練,阿姨會向主管誇獎我們。沒貨了叫我們多囤貨,因為做同類任務的有很多人,有時候那一段時間沒貨,阿姨她就帶我們去別的車間,給我們做外水。真沒貨的時候,會讓我們虛報一些件數。每條褲子加工費不一樣,最貴的三角多,最便宜的一角多。

每天我們都記錄自己的件數,一天大概是一百來條,將近兩百叭。雖然很累但很充實,每天和老媽一起吃午餐,自己家帶的,真的很幸福,一段難忘的日子。一天的工資還加上暑假工的獎金,一個月也有兩千多。

不管是在超市還是在工廠,都一定要有聊得來的人。可能對方是比自己小的也有可能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只要有話題,你再累也不會覺得是煎熬。

兩個我都挺喜歡,因為磨練的是自己的耐性。提高了自己在社會上面的技能,算起提前一點適應吧。

回不去的時光,腦海裡的記憶,承載著那個時候的稚嫩和改變。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選擇也不同。拿著超市兩千的工資也不去廠裡幹流水線,很大程度是家裡生活水平也過得去,或者說不想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不管是那種都值得付出努力,認真對待每份工作。

就像我們自己製作的風箏,上面寫的“越距努力越幸運”。





阿狸轉轉


人們選擇一個工作,首先看收入的綜合性價比,其次看發展前途,再次看穩定性和安全感。具體問題一定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說,現在的流水線一線崗位,吸引力大幅下降,這種的趨勢還將繼續,導致一些加工廠很難招到合適的工人,一些工廠正要向更窮的東南亞國家遷移。

第一,現在的人們找工作,首先注重綜合性價比。舉例說明,在家門口的2000元,說不定比遠離家庭的5000元要合算。體力精力與回報的性價比,輕輕鬆鬆的2000元,比加班加點累的半死甚至有職業病的5000元,更受歡迎。在流水線上每天一動不動坐10.5小時5000元,不如可以隨時走動的服務員2000元,不如可以請假的坐辦公室的文員。

第二,年輕人找工作,還要考慮成長性和發展前途。這個故事很流行,就是一個女孩寧願4000元的星巴克,不選5000元的流水線。這就是選擇了成長性。在流水線上幹一輩子,也就會加工那個零件的某個動作,人都呆傻了。在星巴克工作,可以接觸許多商務精英,說不定能遇到真愛,另外學習咖啡技術,也可以轉行做咖啡師,升級為管理者。

第三,再看穩定性和安全感。我們單位以前就是,許多職工子女寧願在國企裡掙2000元,也不願意去大城市打工。不要怪孩子們不吃苦,有許多企業不穩定,今天好好的,明天就倒閉了。還有一些女孩子到小私企工作,總說老闆色眯眯的,家長能放心嗎?

總之,越來越多的企業找不到合格的一線工人了。主要還是因為錢沒有給到位。年輕人的擇業觀念也變化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環境,甚至今年招聘季喊出了“沒有咖啡室健生房”的公司不去的口號。人才市場也是市場經濟,工資的具體數字,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對比因素,人們也要綜合考慮崗位的收入、穩定、安全、長久等各種因素了。


職場火鍋


這個問題應該是不難理解的,案例別的答友已經列舉了很多,我來做一下總結:

一:營業員這份工作能學到一些技能,職場上升空間要比工廠相對更大。

二:工廠5000完全是沒日沒夜加出來的,工作量比營業員大很多。工廠流水線作業上班時間幾乎沒有一點偷懶的可能性,而營業員工作量彈性很多。相對也就輕鬆很多。

三:工廠上班肯定是藍領,營業員是算得上白領的。這一點在年輕人心中非常重要!前都叫打工妹,後者可能叫美容師。在別人眼中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

四:年輕人更在乎自由自在隨心被尊重,不是70後80後被現實壓垮的一代,現在農民工比工廠上班的賺得多多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工廠上班不去做農民工呢?

五:營業員上班可能也要穿工作服,但是營業員的工作服可以叫制服,職業裝,是很好看的,工裝呢?與囚服有多少區別?讓現在的90後95後穿得難看,這比不發工資還難受吧!

圖二還是賣家秀的效果,想想這樣的衣服穿成買家秀的效果。


春哥聊電商


這個道理不難解釋。

營業員相比較廠裡打工,有很多優勢:

1、營業員工作時間相對固定,不會經常加班;

2、營業員每天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而廠裡每天對著機器,相處的人比較單一;

3、營業員的工作環境,相比較工廠,不會那麼吵雜、單調;

4、營業員的工作地點大部分在市區,比較熱鬧,下班可以有地方逛,而廠房大部分在市郊,每天活動範圍固定,廠房--食堂--宿舍;

5、營業員激勵的方式比較多,有表場、晉升、慶生等等,相比較而言,工廠的就是多勞多得,多勞多得,多勞多得;

6、營業員可以打扮比較得體現代,大部分需要化妝,而廠裡工作就是樸素的工作服,不必太在意妝容;

7、營業員聽起來不錯,打工仔、打工妹聽起來比較... ...

8、... ...

是的,工廠裡的絕對收入比營業員高,但不少年輕人並不十分缺錢啊!更重要的,相比較自由、交友、成就感、成長、外人評價,哪個更重要呢?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要有詩和遠方!

作為工廠一方,除了用高收入吸引人,其它激勵因素,也是要多考慮的:

1、有的工廠,在廠區有咖啡廳,有健身房,有乒乓球桌,工作工作累了,可以在這些地方休息一會兒;

2、有的工廠,定期舉辦相親會,把年輕人個人問題列入管理者的考核指標;

3、有的工廠,每天都有舞會,定期舉辦運動會;

4、有的工廠,還設有“情緒發洩室”,對壓力大的員工,提供情緒舒緩的工具,專門有心理干預師全天候工作;

5、有的工廠,定期有請模特空姐來上禮儀、彩妝的培訓,學走模特步,還有選美比賽;

6、... ...

我說這些,並不是用來“拉仇恨”的,然而,這卻是實實在在工人在關注的。誰關注的早,關注的多,或許就能招到更多、更優秀、更敬業的工人。


冷暖職場


現在的年輕人就不用說了,熬不了苦,寧願要輕鬆自在但又不困身的工作也不做辛苦熬夜工資高的工作。

有一回我去一個老闆的別墅借住了一晚,晚在一個小書房裡,因為沒有被子和枕頭,想到旁邊住著三五個年輕人的房間去看看有沒有枕頭借一下,燈都還沒開我就看到他們的被子和枕頭髒髒的,還有一點接受不了的味道,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就是這樣,寧願打一份工資不高的工作,可以早收工,然後晚上就一起去酒吧直到深夜還捨不得回去睡覺。

現在的年輕人換工作還是很頻繁的,很多工廠和企業想招到年輕的刻苦的工人真的不容易。有些時候他們也受不了氣,要是老闆敢罵他們,可能第二天就會不聲不響走人,更別說禮貌一點辭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