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那麼宇宙之外稱為什麼?

暮月晨風123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然後極速膨脹。科學家們在90年代末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並沒有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降低,而是在加速膨脹。這個發現說明了有一種能量在促使宇宙著空間的膨脹,這種能量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它是什麼,給它取了一個“暗能量”的名字。

圖:宇宙大爆炸模型

上圖是宇宙大爆炸的模型,這個鐘形的圖案代表著宇宙在它各個時期的可觀測直徑。實際上的宇宙比這大多了。向外翻起的鐘口代表著宇宙在加速膨脹。目前這個鐘口的直徑有約930億光年。

對於可視宇宙之外的地方,它依然是宇宙。它的物理性質與我們觀測範圍內的宇宙是一樣的,雖然那裡發生的然後事情都與我們無關(由於宇宙空間的超光速膨脹,導致信息無法抵達地球)。

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即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全部時空),超弦理論認為,它“漂浮”在一個高維的空間之中,這個高維空間被稱為“超體”。


講科學堂



膨脹的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有限的。一旦科學家明白宇宙正在膨脹,他們立即意識到在過去它會變得更小。在過去的某個時候,整個宇宙都是一個點。這一點,後來被稱為大爆炸前的奇點,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宇宙的開始。

宇宙沒有像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方程所說的那樣崩潰,原因是它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膨脹。宇宙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膨脹的宇宙,一個基於現代物理學的新概念,平息了從古代到20世紀初困擾天文學家的悖論。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並沒有停止擴張。我認為宇宙如此之大,一定有其他生命存在。


“我們的”宇宙,大爆炸的產物,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超空間,半徑約為10²²光年。雖然不是無限的,但它非常大。

也就是說,宇宙直徑約為1560億光年(基於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無線電波的散射)。儘管宇宙只有大約137億年的歷史(這讓你相信宇宙的直徑是270億光年),但隨著宇宙經歷一個指數膨脹期,它實際上要大得多。可觀察的宇宙(我們能看到的)確實有270億光年的直徑。

至於在我們宇宙之外的是什麼,根據目前的11維弦理論,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膜,在我們的膜之外,可能有無數其他的膜,有些類似於我們的膜,有些可能是二維的,或者有一套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物理定律,所以物質可能永遠不會形成,也可能形成,宇宙中的任何生命對我們來說都可能認不出是生命。

比如會說話的石頭之類的東西,任何科學上可能的東西(也許老鼠像我們一樣進化成為主導物種)。也許不太可能,但肯定有可能。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多年——如果你同意弦理論,宇宙幾乎就像一顆行星(想想地球,你可以繞著地球轉,然後在同一個地方結束它),這是可能的,然而,在弦理論中有多個宇宙——如果你可以想象它們像這樣堆疊在一起, 顯然不是二維的,但是這個例子讓我們更容易想象——一個關於大爆炸是如何發生的理論是,其中兩個宇宙碰撞創造了我們現在的樣子,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創造了多元宇宙。

此外,可能還有其他宇宙大爆炸事件,可能是無限多的。如果它真的是無限的,那麼你的宇宙也是無限的,有些完全相同,有些略有不同。

你必須理解愛因斯坦。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相信相對論,這意味著他們永無止境。如果你去宇宙的邊緣,你將處於不同的時代,如果你環顧四周,你會發現新的星系。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這些新的星系以光速運行,這意味著光永遠不會到達地球。

宇宙中的每個點都認為自己是整個奇點中最古老和最集中的點。

奇點的原點在我們這個137億年的宇宙中的每個方向大約465億光年之外。這種反直覺的觀察是由於新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在奇點內不斷被創造出來。宇宙的原點已經退到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地平線之外,注意宇宙中的每一個點都有同樣的觀察視角。

想象我們宇宙是一個氣球,你是氣球中心的一個點,氣球壁代表奇點事件(時間的開始)。當你給氣球充氣時,你只需在一個點吹氣;在我們的氣球宇宙中,空氣(時間和空間)同時在每個點周圍被創造出來——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到超出了它的年齡所能解釋的體積。

請記住,雖然我們的奇點宇宙沒有“外部”這種東西,但是沒有理由不存在無限數量的奇點...

當前主流宇宙學思想認為時間和空間將永遠在奇點內展開,隨著靜態物質變得越來越擴散,其能量熵增大,宇宙將逐漸變冷變暗。


宇宙是不可思議的簡單!

如果銀河系中有10000個先進文明(我認為這是一個過於樂觀的數字),那麼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為400光年,對於任何類型的交流來說都是一段令人畏懼的距離。我們最早的電視信號已經進入太空大約70光年,如果有人在聽的話,它們現在與太空的自然背景無線電噪音無法區分。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準確的說是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為930億光年,關鍵是可觀測宇宙五個字。

可觀測宇宙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以觀測者為中心的整個可視球體,對於我們人類(觀測者中心)就是半徑為465億光年的球體。


而465億光年這個數字其實不是我們看到的,而是我們算出來的——它又叫共動(共同運動)距離,這是宇宙膨脹導致的,是根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紅移量求出來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又稱3k背景輻射,是充滿整個宇宙的熱輻射,是宇宙留下的餘暉,溫度只有3k左右。

我們目前能觀測到的最遠距離只是200多億光年,而465億光年是我們觀測的極限——即便我們的望遠鏡技術達到頂尖水平,那裡也是我們的觀測極限。




可觀測宇宙意味著這樣的宇宙並不是宇宙的全部,只是可以觀測到的。

所以,題主問(可觀測)宇宙之外是什麼?答案就是宇宙之外還是宇宙。

而這整個宇宙有多大,我們卻不得而知,但對於這裡面的每一個觀測者來說,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可觀測宇宙,它們大小或許還有差異。



擋不住的熵增


首先要明白930億光年是如何得來的,簡單說就是根據宇宙大爆炸發生的時間,還有宇宙宇宙膨脹的速度等計算出來的,930億光年的距離意味著我們只能看到930億光年遠處發出的光,930億光年之外的光無論如何都不會傳到地球,因為宇宙在超光速膨脹!

這也意味著,930億光年之外應該還會是宇宙,但那裡的發生的一切與我們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光線永遠都不會傳到我們地球,也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影響!

930億光年只是人類的可觀測宇宙的大小,930億光年之外對於我們來說永遠是未知!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即使930億光年之外仍會是宇宙,但宇宙不會是無限的,意味著宇宙應該會有一個“邊”,那麼“邊”之外會是什麼呢?

宇宙的“邊”或許與我們平時瞭解到的物體的邊有本質區別,宇宙有界但沒有“邊”,宇宙也不存在所謂的“外面”,所有的一切都在“裡面”,宇宙膨脹的過程就是“地方”膨脹的過程,因為宇宙的膨脹就是時空的膨脹!

如果非要糾結於宇宙之外是什麼,“無”!無並不是什麼都美沒有,而是會隨機衍生出虛粒子!“無”誕生了如今的一切!所謂的“無中生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宇宙探索


要回這個問題,離不開一個關鍵的點: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因為有光傳遞到我們眼睛,我們才能看得到。

而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光是在宇宙誕生後38萬年才出現的。

而38萬年的時候,宇宙已經有一定規模了。

而且當時的宇宙膨脹速度也超過了光速。

這些條件最終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其實只是光誕生那一刻開始,到現在,可以來到地球的光線所有。

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最遠的宇宙,其實在光線誕生的時候,只距離我們1400萬光年。

所以,你問930萬光年以外是什麼?

其實還是宇宙,是我們現在暫時看不到的那一部分宇宙。

隨著時間,更多的光線會來到地球,未來我們能看到的宇宙會越來越廣。


指尖科技說


簡單說,你提到的宇宙直徑920億光年,那僅僅只是可觀測宇宙,也就是我們的宇宙,或者說總星系,而非宇宙的整體部分。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這是中國漢代《淮南子》下的定義。換成今天話,所有時間與空間的總和,就是宇宙。

在我們的總星系之外,肯定還有光線所不能及的區域,無論這些區域是否與我們的總星系相互連接——如果連接,則這些區域依舊屬於我們的總星系的一部分。如果不連接,則這些區域屬於我們的總星系之外,與我們的總星系平行存在的其他總星系,哪怕數量無窮無盡。也即是說,有很多總星系,並存於宇宙之內。


四川達州


在人類還沒有被上帝升級靈體以前深空宇宙是沒有資格去研究,想去的話那你得現在就得信上帝兒子耶穌基督才有迴天國的機會。



天路引導者


物極必反!獅子追趕羚羊永遠都有一段距離,哪怕距離只有0.000001微米,也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但事實上呢?它抓住了羚羊或跑前頭去了。理解這點以後,就知道宇宙相對於我們人類的眼界來說是無窮大的一個概念,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是無窮小的,比一個細胞核還要小的多。


愛隨風2019


依我看來恆星,行星組成了星系,例如太陽系。太陽系,外星系等又組成銀河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又組成宇宙,興許還有宇宙系,外宇宙系也是有可能的,宇宙有多大不能被數字束縛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水平也是剛剛起步,在宇宙中只有人類想不到的。


太行夜雨68824294


你去看看,回來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