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区推进“选、育、管、用”引出年轻干部选任“源头活水”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李玉杰 通讯员 毛文峰)针对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易出现“临时找人”“降格以求”等突出问题,古冶区通过分级架构、一线培养、个性教育、择优使用等多种方式,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链条。

一是精准构架“选好”。根据年轻干部专业背景和组织培养方向。分类选拔,按照岗位需求划分为乡镇街道一线、经济要害部门、综合文秘三个方面的培养对象;分类培养,将培养对象分为党群政法、社会事业、经济管理三个类型;分期储备,依据年龄层次、职务层次,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等次制定培养规划,形成合理梯次。采取“一推三考”工作法,通过民主推荐,考察、考核、考试等方式,分层分类、重点培养、梯次储备年轻后备干部。目前全区共储备培养“80后”正科级干部21人,其中11人担任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

二是一线墩苗“育强”。建立乡镇→机关→再乡镇→再机关的“两下两上”培养选拔链,规定新录用公务员、军转年轻干部优先充实基层一线,选调乡镇年轻干部到机关综合部门任职,实绩突出的机关年轻干部被派到乡镇进行再锻炼,其中表现成熟的干部区委将优先使用,形成了基层培养、基层成长、基层提拔的格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选派110名年轻干部深入环境保护、扶贫攻坚、拆违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最前沿接受锻炼,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本领。

三是因材施教“严管”。制定出台涵盖政治素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等4方面内容,政治把握、文字写作、口头表达、心理调适、业务知识、实践操作、谋划创新、沟通协作、应急处置等9项具体能力的《年轻干部五年培养能力清单》,科学确定年轻干部长期培养路径及方法,明确年轻干部在培养期内各时间节点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创新“三三制培训+领导干部传帮带培养”机制。按照每年不低于300学时脱产培训的要求,学员用三分之一时间集中进行理论培训,三分之一时间用于考察调研,三分之一时间进行专题讨论。推行“领导结对”“导师带培”“干部互助”等帮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年轻干部工作能力。

四是有为有位“用对”。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采取“双优推选、考绩任用”办法,突出一线考察,参考年度考核、重点任务考核和日常考核结果,从考绩优秀单位的考绩优秀个人中,定向选拔使用年轻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近年来,提拔的“80后”优秀年轻干部占到了提拔干部总数的60%以上,有效激发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同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细化干部“下”的具体情形和标准,加大“下”的力度。让工作不在状态、作风不严不实、懒政怠政的干部挪岗位,为优秀年轻干部“腾位子”。2018年调整干部8批48人次,其中提拔5人、交流26人、降职5人、免职10人、保留原职级待遇2人,切实把一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