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像素高的手機“畫質”不如像素低的相機?攝影大師經常說的“畫質”是什麼意思?

柳侍墨


今天,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說清楚像素與畫質間的關係,不能再讓那些什麼4000萬、5000萬像素手機的奸商牽著小白消費者的鼻子走了。

像素

不管是手機還是相機(包括顯示屏),都有一個叫“像素”的玩意,還有相當部分人一直以“像素”的高低來衡量照片的畫質、手機或相機的拍照水平。

那麼像素到底是什麼、是幹什麼用的!

我的電腦屏幕是1920X1080,我打開了一張1920X1275的圖片,在屏幕上滿屏顯示(兩端不到邊是因為比例原因)。

我把剛才那張圖片改成了640X425,它在屏幕上的顯示是這樣,只是屏幕的一部分!

什麼原因?640X425的尺寸比屏幕尺寸小,所以不能滿屏顯示。

下邊再看一張照片:

我在PS打開了一張用D850拍的照片。注意紅框內第一行,上面寫著:尺寸:8256X550,隔一行更詳細寬度8256、高度5504,長乘寬是多少?4500萬,正是D850相機的有效像素。

什麼意思?像素表達是照片的尺寸,也就是大小!

再往下看:打開你的手機拍照設置,在照片設置上,有大、中、小三個設置,分別代表不同的尺寸,也是很明白地表達了像素的大小就是照片的尺寸大小。但是,有的手機拍照設置直接就是“大、中、小”,而有的手機這裡寫的是分辨率!分辨率是什麼概念?分辨率是單位面積的像素。像上圖紅框內的分辨率300,後邊是像素英寸,表示方法是300PPI,意思是每平方英寸的水平和垂直有300個像素。而一些手機在這裡表述為分辨率是不是有些不地道?!

本節總結:像素是一個尺寸概念,表述的是所拍照片的大小、尺寸,跟畫質有關係,但它主要是表述照片的尺寸、大小。

畫質

一張照片的畫質是什麼?是照片上細部影調以及其邊界的清晰程度。而絕大部分人認為分辨率就是清晰度,認為像素越高、也就是分辨率越高,畫質就越高.這個說法也不能是全錯,在合理範圍內,像素越高的確越清晰,但超過了合理範圍就適得其反。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在網上搜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P30一個官方CMOS大小的數據,好吧,我相當然地認為華為破天荒地用了1英寸的CMOS,1英寸,這麼大,估計連餘承華都笑了。而P30的手機拍照像素是多少?4000萬,與D850相當!那麼,都是4000萬像素的量級,一個放在了2.54cm(1英寸)大小的CMOS上,一個放在了35.6X23.9mm大小的CMOS上,什麼概念呢?我再舉個例子:咱們國家閱兵的時候,那威武雄壯的場面大家都見過吧?我網上查了下資料,一個方隊是361人,按照上邊像素的比例,在原先361人方隊的面積上站上3610人(其實按上邊比例站6000人都不止),想想想想,什麼場面!但是,不排除站不下,可以是高科技的算法,能站下,但會是個什麼樣子,回過頭來再看看上邊的黑體字:細部影調以及其邊界的清晰程度。別的不說了,那邊界的清晰程度是保證不了了吧?!

下邊再說兩件事:第一、原來就有很多人問我800萬像素的蘋果拍的照片為什麼比別的幾千萬像素的手機拍的照片清楚?我說一是蘋果的CMOS比別家的大那麼一點,二是在800萬像素在這個面積的CMOS上非常合理。第二、同樣全幅相機,為什麼有的2000多萬像素的要比4000萬像素的還貴?我只能說:用途不同,方向不同。高端單反相機像D5、1D等像素都不高,除了他們高穩定性、可靠性、適應性外,針對的消費對象也不一樣,高感好的是針對新聞、體育,寬容度更好的是風光等等,而在這些題材上並不需要多大幅面的尺寸,2000多萬已經相當足夠。而這些高端機貴就貴它的比如連拍速度、對焦速度、對焦方式以及它的高可靠性、穩定性和全天候性。

今後,不能再被手機的像素忽悠了,什麼時候手機在自己的官方公佈的參數裡明明白白地標出CMOS大小的時候,說明手機是真正的進步了。我是說拍照,不包括其它。


南方之南


為什麼高像素手機不如低像素單反相機圖片效果好?這問題,不少手機攝影愛好者度都感到有些困惑。其實,只要明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疑惑就不難解開了:


一是好看圖片怎樣判定。人們常說這張照片不錯,好看!到底什麼是好照片?單從藝術標準來評判,就比較複雜,不同的裁判由於個人的攝影經歷不一樣,得出結論可能差別很大,人文攝影師去評判風景照片,可能就不是自己的長處就。通俗簡單地講,人們說的好照片,可以說成是圖片成像清晰,看起來順眼,越看越有看頭。

從使用價值方面講,好的照片或者作品,必須有一定藝術價值,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若干年後,仍然百看不厭;可以作為個人收藏,可以用於新聞出版,也可以放大兼作商業廣告,即使擴放數倍,圖像清晰度也比較高。

二是優質圖片拍攝要求。要拍攝出好照片,僅僅有高像素還遠遠不夠,除了構圖等攝影技術之外,鏡頭通光性要好,感光元件存儲的影像信息要多,對色彩的還原度要準確等等。



高像素的手機由於CCD、CMOS等感光元件尺寸偏小,都在1英寸以下,而相機則要大數倍。這就像在撲克牌上畫一千條線,另外在A4紙上畫一千條線一樣,大面積的A4紙上留存的筆墨更多,大尺寸感光元件的相機,記錄的影像信息更多,尤其是光線不足等條件下拍攝出來的照片,在放大後欣賞和使用,也沒有多少噪點,相機的優勢就不言而喻了。

三是手機相機主要差別。手機能夠拍照錄像,是一種衍生功能,是在時代的進步中逐漸產生的,其攜便性是最重要的優勢所在,走到哪裡就可以拍攝到哪裡。但因受自身體積容量和造價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像單反、微單和黑卡等相機一樣,把標配的大囗徑鏡頭片,把改善測光、曝光、防抖等專業電子元件植入其中。

現在的智能手機的CPU運行速度都比較快,遠超早期的臺式電腦,但仍然無法與構造複雜的專業單反、微單來抗衡。同時,相機也沒有停止進步,也在不斷地提高智能手機具有的有關性能,手機照相功能要完全取代相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能性不大。


當然,高像素智能手機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與相機的差距會越來越小,成像質量也會越來越高。作為普通攝影愛好者,拍攝的照片發發朋友圈,曬曬自拍美景,完全能滿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如果有一天變成了攝影發燒友,想拍攝圖質更加符合專業要求的圖片時,再買一臺專業相機搞創作,也還不算遲。總之,術有專攻,揚長避短,物盡其用!(昌斌視覺/圖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昌斌視覺


相機畫質到底好在哪兒?到底如何在朋友中成為眾人眼中的攝影器材巨師?或許你需要這樣的一個簡單的畫質上手指南。如何更高效地通過評測瞭解一款相機的畫質到底好壞,本文,我們就來好好科普下。相機畫質的好壞到底有哪些重要因素。

把照片拍清楚:分辨率是首要

對相機畫質而言,首要影響因素就是照片清晰與否,這主要就是分辨率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分辨率(照片的清晰程度)基本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像素高低。在畫幅相同的前提下,像素越高,有效分辨率往往越高。看到的照片畫面更清晰,能看到的細節更多。

更高的有效分辨率,帶來了更清晰的照片和更豐富的畫面細節

如今的高像素機型,已經達到了4-5000萬像素級,出色的細節描繪能力是這類機型的特色

如今相機的像素越來越高,從最早的6-800萬像素,已經飆升到4-5000萬像素。更高的像素,是最簡單有效的提升分辨率和清晰度的辦法。正因如此,相機的畫質進步,一直是伴隨著像素的不斷提升。

在同一有效像素數級別上,不同畫幅,不同技術時代,不同傳感器工藝,也會帶來有效分辨率的天差地別

而影響分辨率的不只是像素數的高低,同樣還有像素本身的質量。在有效像素數非常接近的情況下,不同機型的畫質仍然是天差地別。傳感器畫幅的尺寸不同,技術時代不同,傳感器工藝不同,相近有效像素數的情況下仍然會有分辨率的巨大區別。

因此,在相同像素級下,放大到100%時就能看出哪款機型的實際有效分辨率更高或更低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測評時為大家展示的是100%放大後的對比區域。這樣也更能直觀地瞭解到相機實際分辨率的高低。

在更多環境中把照片拍清楚:高感畫質

解決了照片清晰度,接下來就得看怎麼才能在各種環境下都把照片拍清晰。這時高感這個概念開始走入我們眼前。高感是指高感光度下的畫質。這裡我們通常是指高感光度下的控噪和分辨率。詳細來說就是感光度提升後相機有效分辨率的下降幅度,以及隨著感光度提升畫面噪聲的增長幅度。這些構成了我們常說的高感畫質表現。

高感畫質,我們關注的是細節保留能力和噪點控制能力

通俗來說,高感表現就是感光度提升後畫面清晰度和細節保留能力,此外高感下的畫面純淨度也是一大重要表現。高感更好的相機,可以在更高的ISO數值下,更好地保持畫面清晰度,並有效抑制畫面噪聲。也就是畫面足夠清晰,且不會出現明顯的畫面顆粒從而展現良好的純淨度。

相機的標稱最高感光度數值,和相機的可用感光度範圍是不一樣的,標稱最高感光度下的畫質往往是失去實用價值的

從數值上來說,高感的評判標準就是保持足夠的畫面清晰度下可用ISO的最高值。因此,可用ISO數值更高的相機,自然也就是高感畫質表現更好的相機。當然,可用值並非相機的標稱極限值。相機參數中標稱的最高值往往是缺乏實用性的,有和可用還是不同的概念。

不只是在天黑時才需要使用高感,暗光和高速拍攝場景都需要高感光度的支持

高感如今成為一個在重要性上甚至超越分辨率的畫質表現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高感的實用價值正越來越多的體現出來。不只是有等到天黑才開始用高感光度。屋內,朝陽和夕陽下的拍攝,高速移動的捕捉……這些不同的場景和題材都需要用到高感。使用環境的增加,不只是專業用戶的需求,大眾相機用戶同樣需要更好的相機高感。

塗抹後的“純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高感好,在純淨度和細節間去的平衡才是高感的要義

很多機型如今在高ISO拍攝時,會用到降噪處理。降噪處理的原理之一就是將畫面中的顆粒感“塗抹”掉,這會造成畫面的塗抹感。簡單來說,就是畫面雖然看似乾淨,但實際上大量的畫面細節是丟失的。因此,塗抹的明顯並不是高感好的象徵。有效保留細節的同時“抹掉”顆粒感,才是更好的高感控噪表現。因此,高感評價不只是乾淨,還要清晰,滿足兩項條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感出色。

火起來的新元素:寬容度

寬容度作為一個畫質衡量標準,近年來成為越來越多用戶關注的一個性能點。寬容度對畫質的影響很獨特,不同於分辨率和高感在前期拍攝時直接呈現在畫面上影響照片。寬容度的表現更多體現在後期處理後。

寬容度的價值在後期處理照片時會體現出來

寬容度的概念,接近於動態範圍。它的意義在於後期處理時,照片可以還原多少畫面暗部和亮部的細節。而在數碼相機時代,對於寬容度的好壞,我們基本可以理解為相機對畫面的暗部(或欠曝畫面)的還原能力。

寬容度的價值,通常需要通過RAW格式文件才能體現出來

現代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特性,可以更好地還原欠曝畫面的細節。這就為後期帶來了更多的空間。而現在評判數碼相機的寬容度表現好壞,也更多地集中在RAW格式照片在更高的欠曝狀態下的還原能力。還原畫面細節越多,畫面顆粒感越少,色彩越穩定,寬容地自然是越好的。

寬容度,是一種依靠後期處理實現的畫質表現力

而寬容度表現,主要是兩大表現: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最佳寬容度,感光度提升後寬容度的下降幅度。這兩大因素是作為評判相機寬容度性能的最重要指標。

暗部和高光細節的表現能力 ,凸顯了寬容度的價值,如今單張拍攝可以完成之前多張照片合成才能實現的效果

從數值上來說。寬容度的好壞,更多是在欠曝多少檔(EV值)曝光後還原畫面的可用性高低。能夠在更多的欠曝下還原出有效畫面的的相機,自然是寬容度表現更好的。

隨著如今相機用戶的後期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家在後期中逐漸摸索出了現在的寬容度對數碼相機的重要性。寬容度越出色,相機的後期可處理空間就越多。或者說,照片本身可以承受的後期處理就更多。自然,寬容度對最終成像的影響就越大。在未來,作為畫質表現中的重要元素,寬容度的地位這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色彩:不再必要,但仍重要

很多朋友可能會說,色彩問題呢?色彩問題實際上主要集中在兩大問題上:直出白平衡穩定性以及直出色彩傾向性(直出,直出,直出劃重點)。不同相機品牌,在色彩傾向性上是有完全不同的表現的。但因為RAW格式的存在,現代數碼相機的色彩或多或少可以通過後期處理達到理想的效果,區別在於達到目標色彩的難易程度。因此,單純就畫質而言,色彩不再是衡量畫質的因素了。

數碼相機時代,後期色彩處理的豐富性讓相機本身的色彩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那麼為何我們還要談及色彩問題呢?很簡單,色彩處理需要相應的照片後期能力。雖然如今數碼相機都能或多或少實現想要的色彩,但也分為簡單後期實現和複雜後期處理實現兩種不同的使用難度。因此,雖然從畫質角度上講色彩不再重要。但對於更多入門玩家而言,色彩直出能力,仍然直接影響著照片的直接觀感。

對於入門相機用戶而言,更好的白平衡和更符合人眼視角感官的直出色彩仍然重要(例圖為同場景不同品牌拍攝的夕陽草原色彩)

因此,照片直出色彩的準確性(主要是白平衡是否準確,不要出現金黃色的夕陽變成青綠色的傍晚),色彩豔麗度,色彩的直觀觀感等等這些就顯得很重要了。

相機色彩表達很重要的一點,膚色表達,這對於不少用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後期雖然可以解決直出色彩的不足,但繁瑣的後期流程並不適用於所有用戶

色彩不僅僅是對入門用戶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對於擁有後期處理能力的用戶而言,色彩表現同樣尤其意義。後期處理也分容易和複雜,更好的色彩準確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後期的處理難度,否則會帶來複雜而繁瑣的後期色彩處理過程。因此,數碼時代雖然色彩不再是衡量畫質的重要元素,但色彩對最終照片的影響仍然是很大的。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談及相機畫質時最核心的部分。對於現代數碼相機而言,分辨率,高感和寬容度可以說是構成了畫質最重要的三大元素。這也是我們測試相機並進行評分時的基礎。

隨著人們對相機使用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機畫質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

實際上,相機畫質的評定也隨著數碼相機技術和需求的演變而不斷變化。最早人們希望能(在日光環境下)把照片拍清楚,而後開始需求能在晚上或是暗光環境能拍清楚。進而到如今我們不滿足於只把照片拍清楚,還要把照片拍好看。相機性能需求的不斷升級,也造就瞭如今我們對相機畫質評判標準的變化。

分辨率,高感,寬容度,這基本是如今相機畫質表現最重要的三大因素

而隨著相機用戶對相機畫質要求的變化。幾項參數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變化。比如曾經我們更關注分辨率(像素數)的高低,高感(高ISO)的性能。如今,寬容度開始成為更為重要的參數項。相機的畫質表現,也開始逐漸從前期拍攝開始向後期處理輸出偏移。不只是拍出照片的畫質,用戶開始更多的追求通過後期處理後最終成像的效果表現。

這次的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我們評分中的前兩項,其他分項的我們以後再慢慢道來

因此,我們如今的相機畫質評分也以此為基礎。近期以來我們的相機評測項目都增加了評分項。其中的畫質部分正是基於這些考慮。瞭解到這些,相信大家能更好地瞭解到我們對不同相機在畫質評分上的理念。相機畫質好壞與否,現在你該知道如何去更專業和理性地評判了吧~


中關村在線


像素可以分為物理像素和邏輯像素,我先說說物理像素。

一、物理像素的形象概念

我們去商場購買手機時,都會看到此款電視機支持1920*1080的分辨率,此時就涉及到了物理像素的概念。不管是手機屏幕還是電視機的屏幕,屏幕上都有一個個很小的發光器件。

如果一款智能電視機屏幕是1920*1080的分辨率,那麼在水平方向上有1920個發光器件,垂直方向上有1080個發光器件,憑你的肉眼是看不見的。不過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帶一個放大鏡去商場,估計就能看清這一個個的細小的發光器件了。當在屏幕上展示一副圖片時,此時每一個發光器件都會發光(這是一句廢話),然後這個圖片就顯示出來了。

所以我們在談論手機、智能電視機的分辨率時,都是在談論它們的屏幕而已。

二、邏輯像素的形象理解

我們也經常會說“這張圖片的分辨率是1920*1080的”這樣的話,那麼圖片的分辨率又是個什麼意思呢?

假設你有一個相機,有天要給你老婆的臉部來個特寫。你的相機內部拍照裝置在水平方向上安裝有1920個感光器件,在垂直方向上安裝有1080個感光器件,那麼一共就有1920乘以1080等於2073600個感光器件。給你老婆臉部特寫時,每一個感光器件都拍下了臉部的一個點,那麼就有2073600的點被拍下了,也就是你老婆臉部的照片就由這2073600個點組成。

這200多萬個點以0和1的二進制數據流的形式存儲在相機裡,並且有一段二進制數據流記錄下了這張圖片的像素信息,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張美照的分辨率是1920*1080,像素有2073600個”,這裡記錄下的像素信息就是邏輯像素。為啥叫邏輯像素?你肉眼能看到這些二進制數據流嗎?你拿放大鏡也看不到!這些二進制數據流都是抽象的東西,既然是抽象的東西,乾脆就取一個抽象的名字邏輯像素多好!

嗯,像素的形象概念解釋就是這樣!


C語言編程答疑


手機的像數是越來越好了,4000千萬甚至有出到8000萬,像數看上去是很高,這些都只是數字而已。關鍵的是感光元件的CMOS大小,手機的CMOS小的可憐,只有1/2.3,這麼小的光器要佈滿這麼多的像素點,你看能好到哪裡去。所以說手機的和相機是不在一個級別的產品,各自都有自己的專業服務領域。關於畫質的好與壞,我們知道數碼相片是有無數的像數點組成的,其畫質就是指畫面的像數點的多少。畫質不好也就是噪點過大畫面不清楚!


攝影佬鄭建文


無論是手機的攝像頭還是專業的數碼相機,它們在原理上都是一致的。就是把“目標”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把電信號記錄起來。所以手機攝像頭、數碼相機都可以視為一個“光電轉換”的盒子。

而相機、手機的每一個像素點,就好比是一個個小小的“光電池”。

為什麼會出現像素高的相機(手機),畫質反而不如像素低的產品呢?

這裡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手機的像素尺寸遠比相機的像素尺寸小很多。以目前的主流手機為例,像素的對角線長度一般只有1um~1.5um,而單反相機、微單相機,像素單元的對角線普遍可以達到4~7um。

所以,打個簡單比喻,手機就好像是6英寸的披薩切成12片,跟12英寸的披薩切8片比,當然不夠吃。在專業的領域,這種情況就叫“單像素信噪比”偏低。

所以,無論相機也好,手機也好,像素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有一個平衡點的。這個平衡點是依據鏡頭的分辨率、相機的工作環境、連拍數據輸出各個方面綜合制定的。所以,索尼有了4200萬像素的a7R3,還要做2400萬像素的a7M3、a9,1200萬像素的a7S2。而佳能有了5060萬像素的5Ds,還要做3000萬像素的5D4、2600萬像素的6D2。


至於手機圈,為什麼像素都偏高?

原因就在於手機用戶絕大部分都是懵懂無知的小白,廠家、商家把產品的某個參數做得很高,很有噱頭,可以忽悠一些小白掏錢包。

例如下圖就是華為4000萬像素的P20pro與2400萬像素的80D對比,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手機的像素雖然很高,但圖像放大之後,卻是模糊的,細節反而不如低像素的相機,而且ISO稍微打高一點,手機的色彩、層次感、噪點劣化就非常厲害。


從耗子胖成豬


我談一下我的理解。

畫質一般指的就是成像的素質,細節和顏色的呈現看起來是否“精細”和“乾淨”,精細就是放大到100%細節呈現如何,而讓畫面不乾淨主要就是成像產生的噪點。

線說一下數碼攝影的成像原理,數碼攝影其實就是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感光元件上的像素,就是一個個接收光信號的點,當其排布越密集,之間抗干擾能力越弱,反之則越強,細節呈現越好。

再說噪點是怎麼來的,噪點就是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產生的電噪點,為什麼開大感光,噪點會增多,因為感光開大,相機本身的進光量並沒有變,每個像素點接收的光信號也沒有增多,圖像會變亮,是因為相機把轉換過來的電信號成倍放大了,所以過程中會產生更多電噪,但相機的感光元件越大,處理速度越快,抗噪能力也就越強。

所以數碼攝影一直都有“以大致勝”的說法,也有測試對比人說6D比5D3的高感抗噪能力還強,就是因為同樣尺寸的感光元件承載的像素更少,所以抗噪能力更強,手機也是同理,在如此小的感光元件上承載了跟單反數量差不多的像素點,“畫質”自然沒法與單反比較。

回答的部分細節可能不夠專業,但可以給對此不理解的人提供一個思路。歡迎指正探討。


nei旮de人er


為什麼像素高的手機“畫質”不如像素低的相機?攝影大師經常說的“畫質”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像素高的手機“畫質”不如像素低的相機?

為什麼像素高的手機“畫質”不如像素低的相機,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因為畫質不完全是由像素高低來決定的,像素的多少隻是畫質的一個方面,並不是決定的方面,所以不能說像素越高就等於畫質越好。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一面牆,用空心磚砌成的,和用實心磚砌成的,承重肯定不一樣,空心磚的數量再多也不是承重牆。

這樣是不是一下子就理解了,畫質更多的是由每個像素的成像質量決定的,而不是數量決定的。

手機的感光芯片遠遠小於相機,所以每個像素成像質量不如相機,只有數量沒有意義。


攝影大師經常說的“畫質”是什麼意思?

我不是攝影大師,只說說個人理解的畫質是什麼意思。畫質從字面看就是畫面的質量,或是說照片的質量,直觀的從外在表現來看就是銳度,清晰度,色彩還原度,細節解析度。從內在看就是像素多少,像素質量,噪點多少等等。



頭條號:紫楓攝影后期教學,專注於攝影及後期教學二十年,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講透原理,突出可操作性,歡迎關注,查看大量系統實用的教程!

關注後發私信,寫 學習 兩個字,系統自動回覆加入紫楓粉絲群方法,可以下載大量的攝影后期軟件,插件濾鏡,素材資源,在線交流,輔導答疑,完全免費!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手機是一件通訊設備,他的最主要的功能還是通訊,高像素和攝像頭等都是現在的手機廠商為了提高競爭力,而製造的一個賣點。而相機不同,從它的出現到現在,它的功能還是沒有變化,都是為了拍攝而生。

體積比較大的相機,只是用來拍攝而小巧的手機卻有著各種各樣的功能,只比拍照的話,一下就高下立見。

一般拍攝的主要部件之一就是傳感器,一般全畫幅相機的尺寸是36x24mm,而手機的就是指甲蓋大小,差別大的多。攝影裡有一句話叫底大一級壓死人,就是這個意思。傳感器大小嚴重影響著拍攝出照片的質量。

手機的鏡頭有限,模塊化手機也沒有發展起來。在鏡頭的使用上就沒有相機有優勢。相機可以更換無數鏡頭,而且兩者的變焦方式也不同。數碼變焦和光學變焦,兩者在變化焦距上,差別也是比不了的。


縱橫視覺ZoneFoto


我們學圖像處理技術的,可不這樣認為。

像素的產生是跟隨數碼照片的發展而來的。你可以理解為一副畫面是可以量化的,就是把它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叫量化。而怎麼個切法,就是量化的手法標準,比如切成正四方的(這是我們目前常用的),還有六邊形的,像蜂巢那樣。

這裡講正四方形為例,切出來的每個小四方形就是一個像素,而每一個像素裡面所包含的內容就是圖像的其中之一內容。用機器語言識別就得把它們數碼化,比如256位圖的,就用0到256間的數字表示,由全黑用0表示,全白用256,這樣中間的數值用其他數,玩過PS的都懂。

而每一個相機感光元件生成的每一個像素不一樣,理論上0表示全黑,256表示全白,而現在有的感光元件出的全黑圖還達不到全0值,其實深灰色就用0表示了。從而所得圖片又不一樣,其中量化手法(其實是算法)不一樣,到後來還原顯示成圖片也不一樣(這裡又是顯卡的技術含量幹架了),所以一張照片的出來每一步都是關鍵,並不是像素越高越好。

當然同樣一張照片下,分得越細是越好的,也就是像素越大越好。

打個比方,我要一張100萬個全黑點的圖片,你給我一張1000萬個深灰點的圖片,我會接受嗎?

但是不接受又怎麼樣呢,現在科技全黑我們只能做到0.000000000000001黑了(這裡只是16進制的量化啊,256進制呢?再高呢)

0.001和0.0001哪個接近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