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朱元璋,安徽鳳陽人,幼年給地主劉德放牛,後入皇覺寺當了一名和尚,當郭子興領導紅巾軍起義時,他加入了起義軍,由於朱元璋在起義軍裡果斷、勇猛、知人善任,加上徐達、鄧愈、湯和、常遇春等一代名將的輔佐,經過16年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將陳友諒、張士誠等義軍吞併,並驅逐蒙古人至塞外,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能臣良將一是自己家鄉的淮西幫,文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武以徐達、鄧愈、湯和、常遇春為主;二是以謀士劉伯溫、宋濂、楊憲為首的浙東集團。在滅元過程中,朱元璋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力空間,現在大明朝已立,朱元璋的心思逐漸不淡定了,為何,淮西幫的人都封了侯,並且給了他們很多田地、豪宅,但他們仗著軍功,巧取豪奪,在朝堂上無視其它臣子,朱元璋思來想去,找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楊憲!

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楊憲,浙東集團的幹吏,劉伯溫的門生,辦事幹練,一向與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有隙,朱元璋對劉伯溫說:朕想升楊憲為左丞,愛卿意下如何?劉伯溫思索下答道:臣認為楊憲剛正不阿,但柔韌不足,不適合擔任左丞之職。朱元璋斥道,別人都希望自己的門生飛黃騰達,嚇得劉伯溫出了一身冷汗。私底裡劉伯溫對楊憲交待,如何拒絕該職位,但楊憲一笑了之。隨後朱元璋在密室召見了他,楊憲隨即走馬上任,派出得力干將四處捜集李善長等人的證據,三個月時間得到證據200多條,雖然在密室朱元璋對楊憲說了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楊憲的系列動作上看,大膽揣測下:朱元璋對楊憲說,愛卿啊!你在朝野上看到了,淮西幫現在拔扈到啥程度,你大膽去做,我在背後給你撐腰。

楊憲還寫了一份參劾李善長的摺子,大意是李善長無大才,不配當丞相,並且沒有告訴劉伯溫,在早朝時呈遞給朱元璋,劉伯溫看到後,立刻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但此時的他無能為力,只盼朱元璋派去核實的官員能夠帶回一些證據。

劉伯溫瞭解李善長等人的能耐,但楊憲認為是朱元璋交辦的事,何況是事實,但等到回來交差的官員報告,這些證據不是沒有人證,就是沒有物證,要麼就是死無對證,朱元璋一看事情被楊憲搞紮了,內心很不滿,偏偏這時楊憲還不收手,還從懷裡掏出另一封參劾御使劉炳,右丞汪廣洋的摺子,這下可好,朝堂上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朱元璋一怒之下,立刻下旨,處死了楊憲。李善長又上奏,楊憲所奏的劉炳證據確鑿,汪廣洋的查無實據,劉炳也稀裡糊塗的成了替罪羊!

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楊憲被殺後,劉伯溫以年老體弱,申請告老返鄉,朱元璋准奏,浙東集團名存實亡了,朱元璋通過這件事,更加感到淮西幫的尾大不掉,如果不下辣手,有可能顛覆他朱家的政權,經過深思後,他下詔諉任胡惟庸為右丞相。

胡惟庸,淮西幫中僅次於李善長,當然他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密室召見,胡惟庸自此後,得到了很大的特權,甚至生殺廢黜大事,有的不報告朱元璋便執行,一時間,文武大臣爭相拜在其門下,連同為淮西幫的大將軍徐達也對他不滿,並直接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對此不作批示,此後,門人福壽告訴徐達,胡惟庸要他暗害大將軍,徐達得知後,深居簡出,不再發一言。

劉伯溫病重,胡惟庸帶著好酒好菜去看望,不久,劉伯溫病故,世人都說是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但劉伯溫當時雖說退休在家,但其門生故友遍及朝廷,又劉伯溫在當時影響極大,為一代能臣廉史,胡惟庸沒有那麼大的膽敢害劉伯溫,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朱元璋指使的,不然劉伯溫死後,官員都噤若寒蟬!

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劉伯溫死後,浙東集團不再存在,徐達不發一言,此時淮西幫的鄧愈、常遇春、李文忠已死,湯和告老返鄉了,沐英在雲南鎮守,朝內胡惟庸獨大,朝外藍玉鎮守北京,抗擊蒙古,胡惟庸又將淮西幫得罪了,胡惟庸本來是按朱元璋的指示辦理的,最大的功臣應是他,1380年正月,胡惟庸的生日那天,胡惟庸想讓朱元璋來為他捧場,但又擔心朱元璋不來,就事先告之朱元璋,他家井裡湧出醴泉,邀請朱元璋來觀賞,當然文武百官都來賀,朱元璋快到胡惟庸家時,胡惟庸家將雲奇汗流夾背跑到朱元璋的駕前,口中流血,不能言語,指著胡惟庸府,朱元璋立即返回,登上宮牆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大怒,以"枉法誣賢、蠧害政治"等罪名,當天就處死了胡惟庸,並滅九族,並申斥李善長,不知人善任,將淮西幫絕大部分投靠在其府下的將軍殺的殺,貶的貶,流放到各地不計其數,史稱胡惟庸案,但其中可以看到,胡惟庸沒有反抗,並且沒有審判,那應是朱元璋的得意之作。

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藍玉,淮西幫武將最能打的將軍,曾經以2萬人的軍隊打敗陳友諒的十萬之眾,在驅逐蒙古人立下赫赫戰功,胡惟庸死後,朱元璋深挖胡惟庸的餘黨,最後以藍玉曾經被胡惟庸比作韓信,而用其部將密告藍玉謀反,而被朱元璋剝皮實草,滅三族,至此,良臣武將在朱元璋的溫水煮青蛙中消失殆盡,實現了朱元璋的為太子拔荊除刺的宏願!

朱元璋的帝王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