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算不算明君?

用戶101353008936


人性都是複雜的,古代的皇帝心思尤甚。就算是最得寵信的近臣,也難以每刻都揣測得透聖意,所謂聖意難測是也。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自幼生活清苦,見過了人生百態,嘗透了人情冷暖。所以,他應該是最懂得百姓生活疾苦的皇帝,從其對貪腐是絕對零容忍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並不是說朱元璋關心百姓疾苦就說朱天璋是個明君了,這會顯得很片面。


由於小時候的生活經歷讓朱元璋吃透了苦,所以明作為平民百姓的不容易,在其上臺後,實行了輕稅薄賦的惠民政策。

元末明初之前長期的戰亂,社會人口劇減,居無定所的流民也多,朱元璋實行移民屯田的政策,也就是從人口多的地區遷移部分居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區,還免費發放耕牛和種子給平民,讓平民百姓能夠迅速發展農耕,生活儘快的安定下來。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鼓勵百姓大量開拓荒地,種植經濟作物,確定了開荒者永遠擁有土地。而且三年免稅。朱元璋還重視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設立福利院,凡生活無著落者按月發給糧食,貧窮人家無力埋葬死者的,由明朝廷補助喪葬費。總之,朱元璋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政策,很快贏得了民心,人們解決了吃飯問題,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比較穩定。

朱元璋對平民百姓比較厚待,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我們再來看一下朱元璋對做官的人又是怎麼樣的?

明朝官員像地方的縣令,每月享米7石5鬥,朝中的正一品大員每月享米87石。 也就是說,憑著這樣的俸祿,這些明朝官員解決溫飽是沒有問題的,但想要多賺一點,生活過的奢侈一點,明顯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大富大貴了。




由於明朝的俸祿實在顯得有點寒酸,也間接導致了明朝貪官汙吏的慢慢流行,但偏偏朱元璋對貪官汙吏又是最痛恨的。

朱元璋規定凡貪腐合計有60兩銀的便要殺頭。為了懲治貪腐,朱元璋發明了各式各樣的駭人聽聞的刑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衙門裡專設的”剝皮楦草”的皮髒廟

再來看看朱元璋對行明朝開國元勳

公元1380年,明太祖以“大逆不道”罪誅宰相胡惟庸,這就是震驚朝野的“胡黨”案。這案受牽連同誅者比較多,比如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胡黨”案受誅連共計有三萬餘人。

公元1393年,又一宗大臣意圖謀反案出爐,這次被朱元璋誅殺的大臣是藍玉,按朱元璋的說法歸類為“藍黨”,“藍黨”案耗時多年,受株連誅殺功臣名將一籮筐,幾手將當年跟隨朱元璋打拼天下的功臣元勳屠戳一空。

是藍玉案還是胡惟庸案,都說明了朱元璋對他的臣子不信任,害怕人家來謀奪朱家江山。也反映出了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



朱元璋算不算明君?


朱元璋是一個複雜之人,他推翻了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的腐朽政權,建立了大明王朝,在他的統治下,平民百姓普遍都安居樂業,社會發展迅速且穩定,拋開他對功臣元勳的“殘忍嗜殺”,因為平民百姓為一國之本,既然他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那麼他是當得上明君這個稱號的。


浩瀚文史


當然,朱元璋自幼孤苦,作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出身最卑微的開國皇帝,他對貪腐是絕對零容忍的,反腐手段也是極度殘忍的。這也是朱元璋被無恥文人汙衊的最主要原因!

1、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

在明初,洪武皇帝雖然限制民間自由遷徙,但相對來說老百姓的生存環境還是寬鬆的,也是最幸福的。

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支持百姓告官的皇帝,也是最後一位!

朱元璋成功打通了帝王和百姓之間的交流通道。當時的明朝都城應天,百姓可以扭送不法官員入京,沿途政府機構必須支持,不準阻攔!

這一條,被朱元璋寫進了嚴懲官吏的刑事法規《大浩》!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朱元璋注重社會尊老的國民素質。

朱元璋自幼父母雙亡,沒有機會實現為父母養老送終的他,非常重視大明朝的老人晚年生活。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昭告全國“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

當然,對於孝敬老人的人,明廷不僅給予精神鼓勵,還給予物質獎勵。當他們年滿60後還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歲才能享受的社會福利。

孝道是洪武皇帝極力推行的國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針!

3、完善宋元以來的政府福利機構,形成了制度化、體系化!

中國古代的社會福利體系起源於宋朝,發展於元朝,最終形成體系化是在朱元璋的統治時期。

朱元璋在宋元兩朝的社會福利基礎上,建立了養濟院(收留孤寡的福利院)、漏澤園(國家免費公墓)、惠民藥局(公辦免費醫院)、保障房(安置無家可歸者),形成了一條龍的政府公益機構。

以上,被朱元璋寫進了《大明律》!



4、惜民力、輕瑤賦、修水利,恢復因為元末戰爭而帶來的創傷。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詔令天下,要求“與民生息”;

洪武二年、三年、四年、九年,朱元璋相繼實行稅賦減免政策,範圍波及全國,並鼓勵民間開墾荒地。

朱元璋重視農業生產,鼓勵興修水利,到洪武二十八年,水利修建4萬餘處,疏通河流4千餘道。

朱元璋的治國措施,完全是在元末戰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不說他推翻元朝統治的功績,僅僅是他的民生工程,也當得起明君的稱號,因為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皇帝他就是好皇帝!

所以朱元璋統治的三十一年,也被稱為洪武之治!

至於他反貪手段的殘暴,比如“剝皮萱草”,我只能說都是這些貪官活該、找死,觸犯了國法就是要受到嚴懲!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明朝又是最後一個漢家王朝,可是後世來看,對他的爭論頗多,有些人把他捧成千古一帝,有的熱說他是屠夫。下面來看看:



朱元璋的前半生是漢民族的一尊神:

朱元璋在建國前,應該算是出神入化的人物,是前無古人的神。他從一個窮要飯的文盲,在24歲那年參加革命,只用了16年時間就建立幅員遼闊、集中統一的大明朝。這16年中,朱元璋是這麼做的?

一是風雨無阻的學習毅力。朱元璋注意收羅智囊人物,李善長、劉伯溫、宋濂等等幾乎形影不離,即便再忙,也不忘學習。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沒有他不清楚的,通過持之以恆的而學習,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達到相當的高度,對相關問題和歷史人物往往有獨到見解。

二是統攬全局的領導能力。到明朝建國時,朱元璋的領導藝術爐火純青,識人水平、培養人的水平、用人水平都是一流的,他能把一批酸腐的知識分子團結在身邊,更能把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周德興、郭英、廖永忠等一批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文盲培養成富有軍事韜略的將帥之才。這一點實在了不起。



三是統籌兼顧的指揮水平。毛主席曾經說,中國古代指揮打戰最厲害的是李世民、其次就是是朱元璋。這個話其實是從簡單的軍事角度說的,要是說綜合的指揮能力,朱元璋第一,沒人能超越。他既能一線指揮作戰,也能運籌帷幄。徐達在打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寫信給徐達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自己把握好就可以,不必事事請示。晚年朱元璋對燕王朱棣等兒子說,我領兵四十多年,從未打過敗仗,靠的就是穩紮穩打、不冒進。

四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水平。朱元璋的戰略規<strong>劃能力無人能及,當初強敵環視,朱元璋在夾縫中求生存,靠的就是這個能力。當年對先消滅陳友諒還是張士誠的判斷完全正確,對攻打北京的線路規劃和宣傳造勢完全合理,徐達打到北京外圍後,北京是一座空城,元朝君臣早就跑了。他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先南後北實現統一的人,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精心準備。

前半生的朱元璋英明神武。




朱元璋的後半生是人也是鬼:

可惜,當上皇帝后的朱元璋越來越偏離當年創業之時的清醒和睿智。因為是靠紀律嚴明取得了天下,所以建國後朱元璋對綱紀到了迷信的地步,他以嚴肅法紀為名,發動了明初的四大案:空印案、郭恆案、胡惟庸案、藍玉案。他在位30.5年時間,殺了15萬官員及其家屬,平均每年殺掉5000多官員及其家屬,當時全國人口只有5000多萬。


在對別人刻薄寡恩的同時,他對自己的兒子們是十分慷慨的,兒子們都封親王,每年俸祿5萬石(後來才改為1萬石),5萬石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明朝一個小府半年的財政收入,一個小的府只能養他兩個兒子,後來實在覺得太多,改為每年1萬石。他20多個兒子世襲罔替,親王的長子還是親王,其他兒子是郡王,這樣一直下去,共計8個等級,藩王俸祿後來成為困擾明朝中後期的最大財政問題,終於最後吃垮了大明朝。


雖然,朱元璋治國取得了很大成績,康熙帝稱為“治隆唐宋”,但這個成績是與大範圍屠殺官員、限制老百姓自由、特務統治、保甲制度等法西斯主義相伴而生的,朱元璋的模式非但不具有效仿意義,反而荼毒後世。晚年的朱元璋,簡直就是人間惡魔。


古人說,利益燻心,一點都不會錯。當年還是叫花子的時候,朱元璋特別清醒、特別謙虛、特別容易滿足,“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但,私心最終還是戰勝了朱元璋的聰明才智。

1398年6月24日,這個瘋子皇帝終於永遠閉上了眼睛,大明朝的官員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坐看東南了


朱元璋起於隴畝,幼時貧困。經歷過世間一切苦厄。有兩個階層讓他無比痛恨,乃至影響了他後來很多決策。一個是官,一個是商。在他眼裡,無官不貪,無商不奸。所以執政以後,他對這兩個階層近乎變態地打壓。

炒米帶著大家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下朱元璋究竟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昏君?

朱元璋對官員近乎瘋狂地懲治,首先給予其極低的待遇,一個基層的七品縣令的每月支米只有7石5鬥;正一品官員的俸祿是每月支米87石。

因為都是以實物形式發放,所以這些俸祿僅可以維持基層官員的個人基本生活。而當官如果僅為這點口糧,官員自然缺乏動力。所以各種形式的貪腐“補貼”必然大行其道。

而這恰恰又犯了朱元璋反對貪腐的大忌,(在這裡就感覺是朱元璋故意設的套)朱元璋規定凡貪腐摺合銀兩60兩得便要殺頭。為了懲治貪腐,朱元璋發明了各式各樣的駭人聽聞的刑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衙門裡專設的”剝皮楦草”的皮髒廟。但實際上,這種刑法真正的用於基層官吏的史料記載並不多,反而是那些功臣貴戚,偶有記錄,比如著名的藍玉。

朱元璋對大明的官員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感。


所以錦衣衛大行其道,他們甚至代替大明正常的執法機構,按照一種匪夷所思的辦事效率,對大明朝的官員形成了”強烈有效”的監管,並且複核程序超級簡單,我這裡就不舉那個過於著名的”四人密室”案了(有興趣的可以在評論裡展開一下)。

因為這種不信任造成的明初“四大案”。洪武13年(1380年),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累計3萬餘人;洪武26年(1393年), 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朱元璋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名將,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1.5萬。

如果說殺胡惟庸和藍玉是為了廢黜相權和功臣集團,加強集權。那麼洪武9年(1376年)“空印案”和明朝洪武18年(1385年)“郭桓案”,則徹徹底底暴露出朱元璋對明朝整個官僚體系的高度不信任。但實際上,這兩個案子的原罪都與他自己制度設計有關。


一種評價:

在朱元璋的高壓下,明朝初年的吏治在《明史》中得到了張廷玉的高度評價,認為清官佔了所有官吏的三分之二。而且朱洪武鐵腕治理腐敗下的“官不聊生”的狀態也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認可。

另一種評價:

但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在保持基層官員樸素精神的同時,其實應該為自己造成的這種”結構失衡”買單。明清兩季,由於正常工資與工作不對等,形成的“火耗”和“兩敬”,這種以額外形式補貼整個官僚體系收入,最終基層官員的徹底庸俗化,一直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施行“火耗歸公”,取消“兩敬”設置“養廉銀”才得以改變基本狀態。

商人失去了其在社會上應有的地位,被排到了最末,商戶等同賤戶。


影視劇和小說中經常會提到一個沈萬三,這樣一個富可敵國的江南富豪。其實在真是歷史上,收到朱元璋打壓的不單單是一個沈萬三,而是無數個沈萬三。沈萬三代表了整個江南已經一條腿邁進資本主義的江南士紳階層。

自南宋以來,整個江南的經濟便開始轉向手工業製作,和航海貿易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南宋偏安一隅,卻富甲天下,主要是他的商業稅早已遠遠超過了農業稅。南宋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可以抵達地中海乃至直接到達歐洲。

而在元朝,江南經濟事實上亦未受到重大摧殘。可以說沒有江南的富庶,就沒有朱元璋“北伐”的物質保障。

但是朱元璋有一個夢想的家園,那就是老百姓應該像莊稼一樣長在地裡,老實本分種地,安分守己看家。


所以朱元璋以割裂的眼光去處理他所遇到的問題,他發明了世戶制度,你家種地的就必須世代種地;你家打鐵的,那麼你家就得世代打鐵;你家當兵的,那麼你家就得世代當兵。(別以為炒米吹牛,俞大猷他爹就是個百戶,俞大猷第一次當官就是繼承他爹的百戶;戚繼光也是16歲時承襲祖上的世職,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的。)

為了打散江南的士紳階層,朱元璋創造性地發明了人為地強制遷徙。

“洪武趕散”,將商業最發達地段的蘇松二府,十萬餘戶,強行遷到蘇北。歷時半個世紀,小三代人!到現在蘇北還有很多人家的族譜上記錄了家在閶門。(關於這段炒米不詳聊了,之前有專門寫過。)為了防止民間的海外貿易,施行了海禁,片板不得入海。對外貿易只能由明朝官方進行。

一種評價:

這種”關起門來過日子”的思維,非常符合朱元璋的出身,而且同時也的確對明朝初年的社會穩定和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別是有計劃的幾次人為移民(還有山西大槐樹下也非常有名),對戰荒地區的重新開發和”世戶制”對民心產生的穩定情緒,在某些定義下是有一丟丟的“原始公平”感的。

另一種評價:

但是這種割裂的社會制度模式會後來社會發展還是產生了很大的隱患的,比如明朝著名的“倭亂”,實際上那些倭寇都是替民間貿易的中國海盜們打工的。再比如說世戶制直接導致了明朝“衛所制”軍隊戰鬥力的滑坡。


所以朱元璋是一個精力旺盛,說到要做到的皇帝,而且確確實實是有作為的皇帝。他有一個原則讓後君主奉為寶典,那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炒米視角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可以稱之為明君的,畢竟開拓了一個偌大的王朝,更何況明太祖朱元璋創建的是大一統王朝之明朝。

朱元璋這一生比較具有爭議的應該是濫殺功臣,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名聲和後世評價,自然而然的使很多人認為他是暴君,而非是明君。

但事情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只能說明太祖朱元璋被抹黑的不輕。

下面宋安之來大概說說。

其實歷史上那有開國皇帝是暴君的情況呢,身為一個暴君怎麼可能打下一個偌大的天下呢。

而且那個開國皇帝不是殺伐果斷之輩呢?

威脅到皇帝統治或者意圖不軌的,自然是該殺就殺了。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宋太祖趙匡胤就沒有大殺功臣,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首先趙匡胤屬於是武將篡位自立的,屬於是當時利益集團重新挑選的一位代言人罷了,而且剛剛篡位,內有忠於後周的不穩定勢力,外有其他國家的威脅,自然只能是仁義治天下了。

像明太祖朱元璋這種起於布衣,戰於元末,最終一步步統御天下的政治狠人來說,肯定是殺伐果斷之人,殺圖謀不軌的功臣一向都喜歡斬草除根,而不是控制範圍。

而且當時明初延續元末腐敗的官場作風,國家剛剛成立,貪汙腐敗有如元末亂糟糟的官場,朱元璋自然是大殺特殺來反貪來抑制這種不正之風。

當然朱元璋大殺功臣肯定還有著兔死狗烹的原因,也有著為孫子朱允炆成功繼位鋪路的原因。

但像火燒慶功樓還有賜死徐達等殺功臣的典故都是後世有意抹黑而加工的野史罷了,根本沒有什麼證據或者史料出處的,也就是說壓根沒有這種事情。但到了現代很多人就以此野史而加工大寫特寫,也是讓人無語。

而且最重要的在於不論朱元璋殺功臣到底具體是不是濫殺還是因為這些功臣作死的殺,最起碼朱元璋對於百姓那可是真的好。

明太祖在位期間可是建立起了明朝的全民福利制度,分別是漏澤園、惠民藥局、養濟院等。

像漏澤園等於是今天的免費公墓。惠民藥局相當於今天的醫院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養濟院相當於今天的收容所,用以專門收留鰥寡孤獨殘障人士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享受三鬥米三十斤柴火補貼的,還提供換季衣服的。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明君,因為明君一般分為幾種,其中開國皇帝都可以稱之為明君的,光是這一點朱元璋是當之無愧。

而且明太祖朱元璋對於老百姓如此之好,更是符合明君標準的。

至於殺功臣是不是濫殺,最起碼也不能說是暴君行為的。


宋安之


縱觀朱元璋一生,他有幾大作為:

第一:他推翻了元朝統治,結束了少數名族統治中原,拯救了漢民族,使漢民族重新獲得政權,結束了前朝的等級制度,而且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讓漢人重新站了起來。

第二:他自幼出身貧寒家庭,是被壓迫的最低層人士,所以他特別恨那些貪官汙吏,制定了很多措施以保護底層人的利益,雖然有很多殘酷的刑法,但是指針對於當官的而不是百姓。

第三:進行了屯田制,使得大明王朝既有大量的兵員,也減少了國家財政的支出,而且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建立了內閣制度,以致一直影響到清朝,使國家權利更為集中



話語新風


就在元朝末年,在今江西地段生活著一個高僧,高僧姓氏不詳不知是姓黃還是王,但名叫來複。高僧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不僅如此高僧更是憑藉著自己敏捷的才思,以及淵博的學識和滿腔的熱血才華,在朝廷做了翰林學士。原本以為高僧能夠在翰林院裡安然度過餘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報復理想。但未曾想到晚期的元朝,官府腐敗,民不聊生,四處哀聲哉道,天下大亂,隨後明太祖統一中原,推翻元朝統治建立了明朝。

高僧在自己所任職的朝代覆滅後,為保全性命躲避亂世,放下世俗來到寺廟,剃去煩絲三千做了和尚,甚至於還改了名字——雲來。儘管剃去了煩絲,但他卻與眾不同留了一把的鬍子。可以說這樣的他是分外的引人注目,同時他滿腹的經書詩文,又擅長寫詩歌,更是被世人稱為詩僧。 不得不說,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僧人更是引人注目,據說與其往來的人都是當朝的達官貴人,高僧更是憑藉自己的才華名揚天下。

隨後高僧的名氣更是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耳邊,皇帝更是特許高僧能夠以僧人的身份入朝做官。或許是一開始的復官的職位太小高僧認為這樣的官職與自己的才華無法匹配,所以在入官不久後便直抒胸臆寫下詩歌一首,以表明自己的心意與其被這樣一個小小的七品職位禁錮,還不如做自己一天逍遙自在的和尚!

後來這首詩傳到了明太祖的耳邊,在看完詩後儘管太祖內心極度的生氣,但仍然強忍不高興,卻說道,你既然不願做官為何身為一個和尚還要留鬍子呢,這件事你的好好的解釋一番吧。沒想到高僧的一番回答竟然讓太祖大笑一番隨即便讓高僧繼續在山野間逍遙自在了。高僧只說道,我剔除的是我的煩絲,我留下的只是我大丈夫的氣概。

帝王終究都是帝王,他對此早已懷恨在心,一心想要找到機會除去高僧,終於機會來了。太祖在召見高僧後便賞賜御膳給了高僧,希望高僧作詩一首以表明自己對皇恩的感謝,但也正是這首詩結束了高僧的生命。

其實詩歌本身並無問題,只是太祖殺心已起,無論高僧寫下怎樣的詩篇都難逃一死。他將詩篇裡的"殊""堯"曲解認為是高僧對自己的悖逆。原來這是高僧對太祖的恭維沒想太祖殺心已起,可以真是"苦"了我們太祖。高僧一瞬間就明白了太祖的意思,說了一句“眾生皆苦”!自己也不慌不忙,自己盤坐在大殿之中隨後高僧便這麼安靜的圓寂了。


劉大媽說三農


評判皇帝,我們經常用明君、暴君、庸君、昏君來評價。朱皇帝是雙面性的,他可以被稱為“明君”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稱為“暴君”。

明君方面:

朱元璋對歷史最大的功績就是,推翻元廷恢復漢家江山。掃滅群雄讓國家重新歸為一統,並且建立長達將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是非常厲害的,智商爆表,軍事,政治上那是大大的“英明”。

由於朱元璋也是窮苦出身,非常同情底層的百姓,朱元璋給了百姓很高的社會地位。並且制定了很多措施來保護他們的利益。

暴君方面呢!

相信大家也都瞭解,朱元璋也被稱為“屠夫”。由於朱元璋的父母和家人都是因為貪官剋扣糧食被餓死的,所以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特別的痛恨,而且給官員的待遇也非常低,有個詞是民不聊生,做朱元璋的臣子可以用作官不聊生來形容。貪個幾十兩就要被殺頭,嚴重的剝皮充草什麼的,歷史上特別有名的洪武四大案前後總共殺了有好幾萬人,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啊,真的特別狠。官員也是成天擔驚受怕,上個朝都得和家人訣別,寫個遺書什麼的,這官當的太遭罪了。

還有朱元璋以八股文取士,實行海禁。這些政策利大於弊,都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是複雜的,也是偉大的,是非功過留於我們評說!

諸多不足之處,還請指教!


小夥子別放棄啊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論功績和作為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帝王之一,但他也是歷史上爭議最大的皇帝,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呈兩極分化之勢。持正面評價者認為他:勤政愛民、輕瑤薄役恢復生產、積極肅貪。持負面評價者認為:認為他嗜血成性,屠殺功臣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其實出現這樣有差異的結論並不奇怪,因為我們評價歷史上一個帝王英明還是昏庸,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最後的結論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歷史那些被稱作明君的帝王,也都會他並不光彩的一面。朱元璋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非常突出的人,我認為這並不妨礙他得到認可是一個功大於過的好皇帝。

為政舉措

朱元璋在位期間勤政廉潔,他鼓勵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輕徭薄稅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嚴懲魚肉百姓的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洪武時期的社會福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時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之一,免費養老院(養濟院)、免費醫院(漏澤園)和免費公墓(養濟院)統統出現。朱元璋還曾南京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這是世界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他出身貧民階層,正是因為這一點他知道什麼樣的國家是百姓需要的,什麼制度是百姓們擁護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往往代表著人類歷史前進的發展方向。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應該是個勤政愛民的明君。


笨熊說說


縱觀歷史,朱元璋應當算是明君!

朱元璋者,出身赤貧,十七歲時因天災、瘟疫,家破人亡。入皇覺寺先做行童,再做遊方僧,藏身謀生。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十五歲時,投奔反元義軍郭子興部下為兵,軍事、處事才能脫穎而出,得到郭的信任。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興病死,時年十八歲的朱元璋盡有郭的部下,為其提供了全面展示才能的舞臺。此後,朱元璋運籌帷幄、攻城掠地:收降徐壽輝,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沉溺小明王,先後經過一十六年的浴血奮戰,於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南京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

朱元璋其所以能夠在十六年內掃滅江南群雄,建立政權,關鍵在於他採納老儒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霸”。這九個字,成功點在“緩稱霸”上。朱元璋請教朱升時,元朝的軍事實力還是相當強大的,其大部分精力在對付北方的紅巾軍,另一部分精力則在對付江南群雄。但江南群雄並起如蜂蟻,沒有力量都去攻伐,當時就形成一個自然而然的標準,“誰稱王就打誰”。朱元璋聽取朱升建議,埋頭髮展實力,不稱王。於是元王朝也就沒有把他列為攻伐重點,因而減少敵人,得以順利發展。等到實力能夠一統江南了,也具備了與元朝抗衡的資本。

朱元璋坐鎮南京,策定天下;徐達等併力攻佔,驅元順帝出逃北京進入漠北,徹底失去皇權。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政權。一是遷徙富豪到南京、鳳陽,打擊豪富勢力,有利江南經濟發展。二是誅殺開國將相,剪除異己力量,為子孫後代掌控朝廷提供保障。三是處治貪汙弊政,剎住元朝以來官場久積的貪風。四是以制度治國,為子孫立範。頒行《大明律》,親自主持編制《大誥》,並陸續編出續編、再編。因為,他不允許修改《大明律》,就用《大誥》所載實際案例來補充和修正《在明律》。制訂改革朝廷官制、地方官制;改革軍制,推行衛所制。五是重視培養人才,設立國子學等。為有明276年江山奠定了基礎。

朱元璋最受詬病者,首推嗜殺。這不冤枉他,確是嗜殺。在他做皇帝的三十一年裡,奉行以猛治國,美其名為:“元以寬失天下,我朝須糾以猛”。有人做過統計,朱元璋嚴刑重罰,殺了十幾萬人,他殺的人主要是:國公,列侯,大將;宰相,部院大臣,諸司官吏;州縣胥役;進士、監生、經生、儒士、文人、學者;僧、道;富人等。而對一般民眾他並沒有殺戮。說穿了,他殺的是他認為對皇權有威脅的人。但不管怎麼說,嗜殺總是不對的。

限於篇幅,不能對有關事情細說,總之,朱元璋有許多功績,也有許多缺點,兩者相較,功大於過。他對社會發展、前進起了正向推動作用,是應該被肯定的。與歷代帝王比,他勤於國事,不迷信神、道,不吃丹藥,不嬌慣子弟,不為流言所惑等,應是一個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