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大馬尼拉市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吸引不少企業在此投資及發展,創造無數工作機會。該區匯聚收入最高的產業,經濟佔全國近一半,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不過貧富不均卻是當地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貧民窟星羅棋佈在超過526個社區內。
馬卡蒂是構成馬尼拉大都會的16座城市之一,也是菲律賓的金融中心,主要銀行、企業與購物商場及不少外國大使館都座落於此。高檔辦公大樓,繁華商場,高速公路等都展示出這座城市驚人的發展速度。圖為馬卡蒂一間商場。
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距離馬卡蒂約40分鐘車程,也是馬尼拉大都會的核心城市之一。該區雖謂首善之都,卻飽受犯罪、人口過多及環境汙染的困擾,貧富不均問題頗為嚴峻。圖為馬尼拉一處貧民窟。
首都馬尼拉人口約為178萬,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城市,每平方公里居住了約4.6萬人。菲律賓每十個貧民窟居民就有一個住在馬尼拉,垃圾堆填區以及公墓成為不少無家可歸者的棲身之所。
湯都區是馬尼拉市內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區,每平方公里居住了約8萬人。不少貧民窟就建在垃圾堆填區、或是汙染嚴重的河流之上。圖為貧民窟兒童在屋頂玩耍,相片背景是密密麻麻的居所。
湯都區此前犯罪頻發,總統杜特爾特特上臺並採取極富爭議的強制手段後,當地治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不過貧富懸殊問題,仍未解決。圖為湯加區一個貧民窟。
緊臨湯都區、位於馬尼拉北部的馬尼拉北部公墓,建成於1904年,約100萬亡靈安息於此。墳場內同時也居住了近萬名活生生的菲律賓人,他們皆為無家可歸者。
近萬名貧困階層人士毫不忌諱死亡、屍體、棺木,對他們來說,相比市區暴力事件頻發的貧民窟,墳場更為安靜及安全。圖為無家可歸的兒童在墳場內玩樂。
菲律賓民眾在墳墓和棺木上搭建臨時房屋,或者直接住進空置的墓室。在這些他們視為“家”的地方吃飯、睡覺、看電視、晾衣服、照顧孩子。
一名兒童在墳場內洗頭沖涼,圍欄後面晾起衣衫,而墳墓就在他身後。看似難以想像的生活,卻是他們的日常。
有些菲律賓人在馬尼拉北部公墓居住超過50年,有些孩童甚至就在墓地出世。這對居住在一個墓室內的夫婦,從附近偷來電源,在“家”中舒適地看電視。
居住在馬尼拉北部公墓的民眾多數沒有穩定收入,有些人從墳場某得一份差事,例如受僱於逝者家屬,負責管理墳墓。照看20個墳墓每年可賺取315英鎊。圖為一名墳場居民為墓碑塗油漆。
有些墳場居民製作墓碑,運送棺木或出售弔唁用的鮮花,來賺取微薄收入。馬尼拉北部公墓每日有多達80個葬禮,從不缺乏對這類服務的需求。
很多人十分禁忌的死亡、屍骨、墳墓,把墳場當作家的菲律賓無家可歸者卻習以為常,有民眾直接在馬尼拉北部公墓一個墳墓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