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對構建“2+2+2”巡邏防控模式的思考

白水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對構建“2+2+2”巡邏防控模式的思考

巡邏防控工作是巡特警的一項主要工作和任務,是及時預防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強社會治安動態管理、服務人民群眾、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措施。結合近年來白水縣城區巡邏防控模式改革創新的過程,探索推行出“兩點兩面兩機動”的“2+2+2”巡邏防控模式,進一步牢牢掌握社會治安主動權,全面提升巡特警服務群眾、治安管理和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效能,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談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一、白水縣公安局城區巡邏防控模式的改革過程

隨著我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密度增加,社會活動空間增大,生活節奏加快,人財物大集中、大交換、大流通等多元化特點呈現,城區治安層次結構日趨複雜。加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安保維穩、掃黑除惡、治安防控等任務加重,各種治安矛盾突顯,給城區社會面管控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我局巡特警大隊立足城區社會治安形勢,從符合城區治安防控、警務實戰化需要出發,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對城區的治安形勢進行了多年分析研判,勤務模式不斷改革創新,已經歷了三次大的調整。

2007年,按照警務跟隨警情走的原則,在城區實行“六班四運轉”巡邏勤務機制,繪製巡防標誌圖,採取公開著裝與便裝秘密巡邏相結合、車巡與步巡相結合、固定崗位守巡與流動分時段巡邏相結合的方式,實行錯時工作制,進一步加強城區治安防控警力,科學劃分巡邏區域片段,做到人人定崗、崗崗定人,既保證了重點,又做到面上不漏,確保片片有人管,遇事反應快。

2011年,推出城區“5+X”治安巡邏盤查模式,即把城區分為5個主要出口,設立5個固定盤查點、X個流動盤查點,構築起城區的第一道防線。對城區內重點單位、攤位、門店、人口進行詳細登記造冊,並熟知熟記,對群眾進行安全防範宣傳,進一步增強群眾自防意識、增進警民關係,達到預防和壓降發案、及時掌握情況、迅速處置突發事件的目的。

2014年,將城區街面巡邏模式調整為“5定6巡2機動”,全力打造點動控線,線動控面的動態巡邏管控模式,有效遏制了城區街面“兩搶一盜”案件高發的勢頭,確保了城區的社會治安穩定。(5定:在一馬路十字武裝屯警點、倉頡廣場警銀亭、中心廣場警銀亭、縣委執勤點、縣政府執勤點實行定崗駐勤;6巡:將城區劃分為6個巡區,每個巡區一個電瓶車巡邏小組,實行網格化巡邏。2機動:機動中隊實行24小時動中備勤,設卡盤查。便衣中隊適時在案件高發時段、路段和重點區域進行機動巡邏管控)。

二、當前城區巡邏防控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巡邏防控模式不能適應城市發展需求。2017年,我縣啟動彭衙路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群眾達1500多戶、拆遷範圍佔到縣城的1/4,拆遷用時三個月,創造了“白水速度”“棚改精神”。然而,2014年以來,城區巡邏模式一直沿用“5定6巡2機動”,已經不能適應棚改工程之後的巡邏防控需求,人員遷移、居住變化、管控分散是催生新的巡邏模式調整的主要因素。

(二)精準巡邏布控不能滿足巡防模式需求。按照“5定6巡2機動”巡邏模式要求,要在5個固定點、6個巡邏面、2個機動時開展巡邏防控,在布控警力、時間上要求非常嚴格。我局巡特警現有警力70人,按照“5定6巡2機動”佈防需要警力60餘人,實際日常投入警力30餘人,警力根本不能滿足此巡邏模式的需求。巡特警除巡邏防控外,還承擔了大量急難險重的外勤任務,警力、時間、機動性上也與“5定6巡2機動”巡防模式不相適應。

(三)現有後勤保障不能滿足巡防模式需求。

巡邏裝備、交通、通訊條件較落後,尤其是巡邏用車配備還不夠合理,目前配備車輛16輛(2輛依維柯、1輛屯警車、2輛12座電瓶車、1輛轎車、10輛單人摩托),中型車輛配備多、小型轎車配備少、摩托車載人少,日常巡邏機動性、輕便性、載警性均不高,一定程度影響了巡邏防控工作開展。加之巡特警人員少、工作量大、危險性高,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致使民警、輔警身心疲憊,健康狀況沒有及時保證,客觀上也相對降低了巡邏工作質量。

三、對構建“2+2+2”巡邏防控模式的構思

2019年,隨著老城區拆遷、部分居民遷移,縣城分佈由東西居住變化為南北居住,巡特警大隊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深入開展巡防模式調研,及時調整巡邏警力部署,推出符合當前城區社會治安實際的“2+2+2”巡邏模式,即“兩點兩面兩機動”新模式。“兩點”是以一馬路十字武裝屯警點為中心,輻射管控蘋果廣場和倉頡廣場兩個點;“兩面”是以一馬路為中線,劃分南片和北片兩個警組區域面,合理投放警力,不留死角,全天候巡邏管控;“兩機動”

是發揮機動中隊的靈活性,一方面加強重點部位、重點單位周邊的機動管控,另一方面結合發案規律,在案件高發時段、路段採取機動巡邏、流動盤查和便衣巡邏蹲點守候,力爭提高現場抓獲率。

(一)“兩點”是關鍵,也是核心。蘋果廣場和倉頡廣場是城區兩大休閒活動場所,人員密集度高,尤其在下午下班後至晚上迎來人流高峰期,治安管理、巡邏防控任務較重。結合這一特點,決定將巡邏防控工作重心前移至兩個廣場,上午至下午下班前在一馬路十字開展常態化武裝屯警,下午下班後至晚上23時輻射至兩個廣場開展動態巡邏,通過分時段、分地域、分警力,達到重要部位、重點時段巡邏防控效果的最大化。同時,採取固定守巡與流動分時段相結合的動態巡邏模式,深入廣場人員密集部位,強化巡邏密度,延伸巡邏觸角,重點加強夜間巡邏頻次,做到“白天見巡警,夜間見警燈”,有效提升巡邏防控的密度和廣度。

(二)“兩面”是方向,也是支撐。積極適應城市發展變化,將以往以人民路為中軸、劃分東西兩個巡邏區域的部署調整為以一馬路為中線、劃分南北兩個巡邏片區,相應建立南北兩個巡邏警組,負責各片區內日常巡邏防控任務,更加合理、高效地提升社會面管控率、處警率和現場抓獲率。針對片區內的重點地區、重點部位,堅持以車巡和步巡、警服和便裝相結合的方式,合理投放警力,全天候巡邏管控。針對居民小區、背街小巷,加強與派出所、小區保安、治安積極分子聯動聯勤,採取步巡形式,互同信息,不留死角,全面提升巡邏防控的效率。

(三)“兩機動”是補充,也是保證。在做好控點、守面的基礎上,加大防線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好機動中隊的靈活性,隨時為點面巡邏防控薄弱點提供警力支援,有效加強社會面管控,全面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動態巡邏防控網絡。一方面加強重點部位、重點單位周邊的機動管控,在接到警情或請求支援時,迅速到達現場進行控制和快速處置,達到震懾犯罪、打擊現行、服務公眾的目的,以高效、快速出擊態勢適應當前動態社會環境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結合城區發案規律,及時分析研判,調整警力投入,加大案件高發區域、路段、時段機動巡邏和便衣蹲點守候,進一步加強治安控制能力,形成對點面巡防上的有效補充,全面提高現場發現率和抓獲率。

此巡邏模式的推出,充分考慮了城市發展、居住分佈、警力投放、防控保障、機動性等要素,體現了以點控面、相互銜接、動靜結合、靈活機動、打管齊下的巡邏防控特點,嚴密構築了符合我縣城區社會治安的防控網,將有效提高巡特警加強社會面治安秩序控制能力,積極預防和控制各類可防性案件發生。(白水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大隊長 林雲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