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現在大家喝咖啡大多喜歡去哪?

大腦第一反應是那個比較小資的星巴克?依靠大量資金和外賣概念殺入中國的瑞辛咖啡?還是同屬慢生活理念的Costa?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末,中國也有一款本土的咖啡很受大家的青睞——上島咖啡。

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1997年,當時還沒有星巴克,奶茶店也少之又少,在基本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上島咖啡從臺灣來到大陸。

在大陸經濟正值快速發展階段,上島咖啡搶先星巴克等品牌進入了中國市場,憑藉著絕佳的空檔期,迅速發展起來。

當時咖啡的普遍率還不高,大概物以稀為貴。人們總覺得咖啡店是很洋氣的東西,於是到上島喝咖啡成為了當時奢侈的代名詞。上島咖啡快速搶佔了大陸的市場,僅七年時間,上島咖啡在全國的加盟店達到了3000多家,成為當時餐飲界最大的連鎖加盟品牌。

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那個時候,咖啡代表著潮流,上島咖啡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情侶約會、商務洽談的打卡場地。

聽著優雅的鋼琴曲,喝著咖啡,典型的小資生活,簡直美滋滋啊。

然而上島咖啡並沒有延續它的輝煌。曾經是多數人心目中高逼格的消費場所,如今一群人出門,要是其中有人提出:去上島喝咖啡,一定會被同伴嫌棄,最後被拉進商場的星巴克。

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據中國財經網上顯示:上島咖啡上演全國關門大戲。曾是咖啡連鎖界一張王牌的上島咖啡早已風光不再,寥寥數幾年就從全國3000家門店到忽然間“集體消失”,如今上島咖啡具體還剩多少門面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是在大街上你已經很難再看到了,以至於現在很多95後以至於00後都不知道有這個品牌。

從大起到大落,上島咖啡為何今天卻落到如此境地呢?

究其原因,還是這幾個方面讓上島咖啡從輝煌走向了下坡路。

1、品牌管理

上島咖啡為了迅速擴張版圖,對於品牌的加入並沒有嚴格的管控,只要交付20萬的品牌加盟費,便可以自主經營一家上島咖啡。

就這樣,3000多家加盟店的神蹟達成了,但是盲目擴張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由於加盟店數量擴張太過於迅速,上島咖啡公司對於加盟商基本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也沒有後續的一些服務支持,產品的統一等,導致每次去不同的店喝上島咖啡,都是不同的味道。

沒有嚴格的企業加盟標準,加盟店裝修風格也肯定是各有風格。以至於有些加盟店經營不錯,咖啡上乘,環境優雅,而有的加盟店卻喧鬧嘈雜,完全偏離了上島咖啡的品牌定位,不再做高端的商務會談。

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2、服務支持

開業前期選址裝修的調研和指導,中期銷售支持和運營培訓,後期一些營銷數據的分析,這些經驗都應該是上島咖啡帶給加盟商更寶貴的東西,可是並沒有。

開加盟店,不用去選店、不用去培訓、只收加盟費,數錢這種最簡單的商業模式若還存留到現在,那就是在騙錢。

經營全靠自己摸索,最後開店失敗看起來影響的是加盟商,其實真正影響的是上島咖啡自己的品牌,加盟商只會越來越少。

一點點奶茶為什麼能成功?並不見得有多好喝,但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門店,並且其生意火爆。都會進行同意的培訓、考核才能正式上崗,無論從服務還是態度及產品都是統一的。所有企業員工,品牌形象的建立是基礎。

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3、內部協調

很多人認為上島咖啡之所以會如此,離不開領導層得管理方式。

上島咖啡的成功使得他們過度依賴加盟這一經營模式,缺乏危機意識,不僅沒有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像星巴克這樣的競爭品牌,反而各自打上了小算盤,紛紛在同一商業區域內,開出了相同定位的咖啡品牌,和自己的品牌直接搶奪消費群體和市場。這樣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立山頭,缺乏長遠思考,無凝聚力成,盲目擴張新品牌做出來的市場也註定是一盤散沙。

由盛轉衰、昔日風光不在,上島咖啡的問題出在哪?

上島咖啡從輝煌再到窮途末路,也給其他餐飲品牌一個重要的啟示:餐飲是個雙刃劍,不管品牌再好,如果沒有一整套規範化的制度體系,品牌維護及後期服務,抱著坐吃山空的態度,就是等於慢性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