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作為中國著名的古都,地下埋藏的寶藏不計其數,不僅埋藏有大量的古建築遺址,還有大量的墓葬群,中國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葬俗觀念,富貴之人死後會陪葬大量的值錢物品,這也滋生了盜墓賊這一古老的行業,歷史上就有組織軍隊盜墓的發財的,他們主要是依靠大量的人工破壞陵墓的入口,再把裡面有價值的東西一掃而光,而一些私人的盜墓都是確定了墓葬位置之後,挖地道掏盜洞來進入墓室盜取財物,在一些盜墓小說中被描寫的神乎其神。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1905年,氣數將盡的清政府在外國帝國主義逼迫下貸款修建隴海鐵路,當鐵路修建到邙山時,施工人員挖出了許多古墓。古代中國人有嚮往的生活就是“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這使邙山一帶成為有錢有勢的人的墓葬群,尤其是大量皇帝陵墓的存在使邙山成為和埃及金字塔齊名的世界“帝王谷”。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古墓出土的時候,發現了許多精美的陪葬品,有陶器、玉器、漆器、絲織品、金銀器等等。這個發現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古玩行業的注意,他們紛紛雲集邙山,收集出土文物,有一些文物被運到歐洲後,很受市場的歡迎,因此,當地百姓成了古玩商人僱傭的專業盜墓賊,竟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種風氣就在清末民初那個混亂的年代一直蔓延,政府無力顧及,百姓為了混口飯吃。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到了1920年前後邙山以盜墓為生的人就有一萬之多,盜墓者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如果一個陵墓你今天沒有發現,明天或許就已經是別人的財產了。李鴨子也是盜墓賊其中的一員,他是貧苦的當地農民,聽說盜墓能發財,他也每天提著個鐵鍬到處挖,然而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他抱怨鐵掀太笨重。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有一天他去街上趕集,他看見集市上一個賣包子的小販正在搭棚子,那小販用一把小鏟子使勁往下一戳,拔起鏟子的時候一小堆土就被帶上來了。李鴨子自己每天不就是乾的這活嗎,往下挖坑看土層,鏟子確實比鐵掀省時省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靈感來了,趕緊找到了鐵匠那裡,大概比劃著打了一件樣品出來。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他拿上一試,不如想象中那麼好用,受利益的瘋狂驅使,他也竟有了改進鏟子的想法,他讓鐵匠把鐵鏟彎捲成英文字母“U”形,木柄加長,而且摸索了幾種不同的合金配比,同時將明礬塗在上面讓鏟子能更好的抓土,這樣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土層的變化了,鏟子每一次被提出時,通過鐵鏟帶上來的泥土的顏色、結構、雜質甚至氣味等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地下有沒有墓葬,以及墓葬的年代、大小等基本因素。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就這樣,這把鏟子被李鴨子一步步地改造著,並最終定型,李鴨子憑藉著這把自制的鐵鏟很快就找到了墓葬,發了財。同時,這種方便、好用的鐵鏟也在其他的盜墓賊中傳播開來,而當時的那個鐵匠,由於掌握了合金配比的獨家秘方,也因為專門製作這種鏟子而發了財。由於這種鏟子的發明、製作都是在洛陽一帶,因此人們把他叫做“洛陽鏟”。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1928年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在河南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覺得這種工具確實比其他考古工具省時省力,能夠輕鬆把地下土樣完整取出來,便也讓人打製了多把運用於考古鑽探,在發掘著名的殷墟、偃師商城等古城址的過程中,洛陽鏟發揮了重要作用。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南洛陽成為重點建設城市,工程建設中常遇到地下古蹟遺址,以機器鑽探取樣費時費工,於是施工人員就利用這種凹形探鏟,準確地探測出千餘座古墓。之後這種凹形探鏟推廣到全國,並很快傳到東歐和亞非各國,洛陽鏟從此馳名中外。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曾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作為禮相贈。

洛陽鏟:盜墓賊發明,曾當做國禮,專家建議申報文化遺產

洛陽鏟最初就是為盜墓而生,但是考古學家讓它“改邪歸正”,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洛陽鏟也因此成為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後來洛陽鏟更是被廣泛應用於國家基本建設、科研和工業上。然而,“洛陽鏟”的手工生產現在面臨後繼乏人的窘境,一些考古專家呼籲對有著重要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洛陽鏟”製作工藝進行科學整理和規模開發,甚至建議將“洛陽鏟製作技藝”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