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高泉慶:善“變廢為寶”,有意回家鄉泉州投資

少年時代是名學霸,以優異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畢業後棄政從商,帶領家族企業逆境突圍;傳承良好家風,致力於中新兩國慈善公益事業,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新加坡聯發集團執行主席高泉慶近日返鄉謁祖、考察,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南安頗具吸引力 希望能為家鄉做點事

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高泉慶:善“變廢為寶”,有意回家鄉泉州投資

人物簡介

高泉慶 1959年出生,祖籍南安水頭鎮埕邊村,現任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新加坡聯發集團執行主席、天津奧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天回到南安,感覺整個地方經濟發展得很好,提速之快令人震撼,讓我倍感驕傲。尤其是泉州芯谷的投建,政府下這麼大決心搞這麼有遠見的項目,是一個有意義的舉措,因為現在都往高科技發展,本人也覺得那裡很好。”4月16日,時隔10多年之後,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新加坡聯發集團執行主席高泉慶再次回到故里謁祖、考察。

這位祖籍南安水頭鎮埕邊村的知名華商,在接受海絲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安投資環境頗具吸引力,希望可以為家鄉做點事,為泉州、南安的發展奉獻綿力”。現年60歲的他,一身樸素打扮,沒有任何架子,行事低調,為人謙虛。鮮為人知的是,在新加坡、中國享譽盛名的高泉慶最初是一名公務員,棄政從商始於一次偶然。

更讓人意外的是,學生時代的高泉慶還是一名學霸,曾拿過新加坡“總統獎學金”,此後才到英國深造。

棄政從商 曾拿過新加坡總統獎學金

高泉慶執掌的聯發集團,是其父高銘絳先生一手創立。聯發集團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個微縮版的“華人南洋奮鬥史”。

出生於水頭鎮埕邊村的高銘絳,早年從中國移民新加坡,他白手起家,憑藉著華人與生俱來的拼搏精神,從一個小漁民,一步一個腳印,創立自己的公司,最初取名聯發私人有限公司。當時新加坡很多華人之金融、船務等公司喜歡取名“聯發”,但真正做強做大做響亮,卻沒有太多人。

高泉慶回憶道,1957年聯發集團開始經營出入口生意,彼時華人稱為“九八行”,意思就是隻賺個2%的利潤。父親做豆蔻及豆蔻香料貿易,藉助新加坡突出的區位優勢、成熟的基礎設施和港口條件,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一家馳名的國際香料供應商。20世紀60年代初期,高銘絳先生已被業內譽為“豆蔻大王”。家族產業的發展由此而生,也為後期聯發集團的壯大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泉慶作為家中長子,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其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人生階段,就是拿到了新加坡總統獎學金後從政,後又從商的經歷。說他是一名學霸,一點也不為過。畢業於新加坡光華學校、之後在中正中學分校、華中初級學院修讀的他,是這三所學府的第一位獲得總統獎學金(1978年)的華人學生。總統獎學金是新加坡最高榮譽的學術獎學金,每年獎學金得獎人除了展示了A水準考試和課外活動優秀能力外,必須具備出眾的領導能力。

獲得獎學金後,高泉慶到英國倫敦大學修讀機械工程,他以全工程系第二名的特優成績學成回到新加坡後,先後在內政部、環境發展部當行政官。幾年後毅然棄政從商,投身父親的生意,“作為長子,我必須繼承父業。”他說。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高泉慶當公務員時間不長,轉到商海發展,其實是始於一次偶然。“那時候父親派我去美國處理一些貿易事宜,我不能辜負父親的期望,加上新加坡政府也同意給我放一年的‘無薪假期’。”這次的美國之行,既讓他幫助了父親,更見識到了廣闊的世界,找到了人生的轉機,並最終踏上從商之路。

“當公務員確實學習了許多課本以外的東西和人情世故,這豐富了人生經歷和處事經驗,也建立了很好的人脈。”短期的從政為高泉慶的經商之路產生莫大的幫助。高泉慶說,他是幸運的,從小進入好學校,一路走來就非常順利,再加上父親對他的鼓勵,給予他機會,因此讓他很年輕就在商場上大展拳腳。

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高泉慶:善“變廢為寶”,有意回家鄉泉州投資

高泉慶到南安企業調研

窘境突圍 帶領聯發邁向全球化

1965年之後,聯發集團開始意識到新加坡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和利好政策,進而轉向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和投資,直到現在,聯發集團的辦公樓仍然佇立於新加坡的市中心地段。高泉慶說,這是一種紀念,也是為等待更好的商機。

高泉慶很好地傳承了父輩的華人精神,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經商天賦盡顯無遺。1985、1986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新加坡亦然。股市跌得面目全非,伊拉克戰爭使得市場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高泉慶善於從危機中覓得商機,施展他的“變廢為寶”魔術,以“跳樓價”在新加坡買下不少地皮,建造排屋、公寓和商場,包括當年赫赫有名的加東商業中心。此外,他毅然買下恭錫街10間店屋,數年總成價足足翻了近15倍。

1992年,新加坡的房地產業趨近於“飽和”,高泉慶帶領聯發在窘境突圍,制訂全球化戰略大獲成功。

高泉慶首站選擇了澳洲悉尼。談及為何選擇澳洲,他表示,當時考慮過很多的地方。比如美國,但那裡有點遠,而且西方國家地產的增值速度不如發展中國家快。到了悉尼之後,他投資了一些酒店、公寓,沒有經營酒店經歷的聯發集團,憑藉著天時地利與人和,在悉尼被宣佈爭取到奧運的舉辦權後項目大獲成功。然後,他就來到了天津。

2005年,他在天津繁華地段大展拳腳,推出了新理念的綠色大廈中央公館。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成功了。要知道,在收購這塊地皮之前,這裡還是沒有完工的“爛尾樓”,最後卻成了這位新加坡商人的匠心之作,他將“綠色樂活”的理念帶到了中國,天津中央公館也成了中國最早採用綠色設計、智能家居的酒店式公寓之一。

在中央公館取得成功後,他又走到安徽,大力發展宣城新加坡科技園,還有六安新加坡創意生態工業園,用孵化基地和總部經濟的新理念為安徽帶來“高人氣”。

2013年,宣城新加坡科技工業園項目框架協議簽訂,工業園將以工業實體項目投資為主,還有金融服務,經濟和創業服務等項目,總投資高達9.8億新元。

高泉慶在工業園引進新加坡的廠商,生態園更是有最先進的孵化技術基地,吸引江蘇、浙江等地的企業將投資重點轉移到安徽,並且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來到這裡,為宣城、六安乃至安徽政府帶來了新的商機。

熱心公益 為中新兩國貢獻力量

高泉慶不僅是新加坡房地產界知名企業家,他還致力於公共、慈善事業。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空中飛人,平時十分忙碌;但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出任了新加坡通商中國董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澳大利亞澳中商貿總會董事等多個協會要職,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2018年,新加坡中國協會舉行五週年會慶暨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就職典禮,高泉慶接棒新會長,對於出任會長一職他表示“非常榮幸”。

致富不忘桑梓情。“泉慶宗親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為人處事方面,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在水頭鎮埕邊村高氏宗祠理事會會長高泉對看來,高泉慶秉承著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奮鬥精神,帶領聯發集團走向全球化。同時保持勤儉謙卑的心態和奉獻精神,努力為家鄉和社會作出奉獻,並持之以恆。“他是宗親們的驕傲,也是高氏的榜樣,特別是年輕人應該學習的楷模”。

高泉對所言不虛。在埕邊村,他捐建學校校舍、修建村裡進出主幹道、建設高氏宗祠和村民活動中心等。“這些善舉都是能夠給家鄉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

其實,高泉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深受父輩影響。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80年代,高墀賞、高銘絳父子先後捐建水頭埕邊小學教室各一間;上世紀90年代,高泉慶家族又在高銘絳先生的直接授意下捐款100萬元,幫助水頭鎮埕邊村建設西大路、高氏祠堂、“頌福堂”活動中心及其附屬設施等項目。彼時的100萬元,無疑是一筆鉅款,可以買下水頭一整條街店面。高氏家族慷慨慈善之心,愛國愛鄉奉獻精神,在水頭曾轟動一時。孝順有加的高泉慶,秉持家族和先父傳統,熱心公益,熱衷慈善。而在新加坡,高泉慶慷慨解囊,積極回饋母校,曾捐款修建了華中初級學院的高銘絳體育館。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應該要非常認真負責任地去把它做好,這是企業家基本的成功之道,我們的企業文化秉承著我父親留下的創業精神,即Diligence(勤奮)、Determination(意志力)、Dedication(奉獻精神)。”高泉慶告訴記者,這三個關鍵詞是父親創業到最後一直秉承的,不管事業多成功,父親都保持節儉,勤勞地去做事,做哪件事都保持毅力,並持續奉獻社會。

隨著時代的改變,在原有基礎上,高泉慶又融入了幾大理念。在聯發集團,高泉慶還倡導如下企業文化:Adore your work,colleagues,customers and stakeholder(喜愛你的工作、同事、客戶和合作夥伴);Loyalty(忠誠);Perfection and passion(盡善盡美);Honesty,healthy and balanced(誠實、老實,健康和平衡身心);Appreciate your responsibility and deliver the best of your ability(充分發揮您的責任心和自己的才能);Social responsibilit(回饋社會)。

“很感謝父親給我犯錯的機會,大膽放權讓我加速學習成長,很幸運接手家族企業以來沒有犯什麼錯,父親的經驗讓我少走彎路。”談及父親對自己的影響,高泉慶如是說。

高泉慶:

泛家居模式有想法 希望用上南安產品

記者:高會長,您好!時隔10多年,您再次回到家鄉,可否談談這次的收穫?是否有回家鄉投資意向?

高泉慶:此行第一站到了泉州芯谷,而後到了晉江、南安,老家發展日新月異。10多年沒來,今天回到家鄉,受到大家這麼熱烈的歡迎,非常高興,很感激。我們也看到年輕一代奮發有為,晚輩人才濟濟,這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這裡的投資環境頗具吸引力。特別是水頭五里橋文化公園,附近地理位置不錯,值得進一步探討商機。這不僅是為了投資回報,更是希望可以更多地為家鄉做點事,為南安、泉州發展作貢獻。我們想做點能夠傳承千百年的東西,就是讓泉州的子子孫孫知道,以前閩南地區很多都是下南洋,他們是如何辛苦創業,現在一大部分很成功,回來為家鄉做點事,這是很好的事情,也是很應該做的事。

記者:除了返鄉謁祖,您還參觀考察了南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情況,特別是泛家居線下體驗中心·成功館,您駐足觀看良久,對於近年來南安創新推出的泛家居模式,您如何看?

高泉慶:泛家居模式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集南安企業之所長,成立聯盟、互相幫忙,經過政府的支持和力量,一起去提升地方產業。

泛家居模式的打造,需要漫長的道路,我們看到好幾家聯盟企業已經很成功。像九牧、英良、閩發等,這些企業在整個中國鋪點,也將產品打入國外。

泛家居聯盟企業有大有小,大企業有自己的資源和能力、財力,小企業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大企業要願意去扶持小企業,小企業也必須要有精英團隊。關鍵在於,成員之間如何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從政府層面中,宏觀層面,這是一個很有眼光的舉措。

這次來南安,參觀了英良五號倉庫、九牧集團、泛家居線下體驗中心·成功館,對南安泛家居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希望今後在一些項目中,能夠用上南安的好產品。

記者:除了新加坡、澳洲,聯發集團近年來在中國也投了不少項目,今年還有哪些投資動向?

高泉慶:目前世界經濟局勢不是很穩定,比如中美貿易摩擦,包括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可能是也受政府限制。可以說,全球投資環境,可能有一種新的方向,一種新的定局,所以我們還是得觀望。

當然我一直認為中國今年是很好的投資時機,一些人在說經濟局勢往下滑,不大好,但在這種情形下往往就是最好的時機。為了外商投資,今年中國通過的《外商投資法》就傳遞出積極信號,以及一系列減稅減負政策的出臺,對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比如這次看中水頭五里橋文化公園附近這塊地,還有去晉江看到的另一片土地,適合開發五星級酒店。這兩個項目都值得研究,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作進一步探討。

企業簡介

聯發集團創立於1957年,經營領域覆蓋房地產開發與投資,酒店和酒店式公寓管理與投資等綜合性大型跨國企業,在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擁有20餘家子公司和附屬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