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身為一個大清皇帝,為何要跪拜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用戶4474642174


康熙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二位皇帝,在八歲登基後朝政一直由權臣鰲拜把控著,十四歲康熙帝智擒鰲拜並親政,這才真正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雖然在經歷了順治朝的剃髮易服後,清朝的政權得到了穩定,但是在康熙一朝還是有很多棘手的事情。西北部的噶爾丹屢次來犯,東北的沙俄不時騷擾,還有臺灣鄭氏集團虎視眈眈,這些外部問題不說,清朝內部還爆發了三藩之亂,每一件事都讓康熙帝頭疼不已。雖然後來康熙帝一一解決了這些問題,但是也讓滿漢矛盾加劇。

剃髮易服才實行了沒多久,又連年征戰,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很多人都紛紛懷念明朝漢人統治下的生活。這個時候明太祖朱元璋所在的明孝陵就成了漢人寄託對明朝思念的地方,在那種滿族高壓統治的情況下,明孝陵在漢人心中的地位變得十分神聖,是一種精神象徵。而國內滿族和漢族的矛盾這麼大,作為皇帝的康熙不可能沒察覺,於是他就從明孝陵做文章了。

康熙帝為了緩解民族矛盾,先後五次親自前往明孝陵,並對朱元璋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這無疑是一個十分高明的政治手段,據史書記載,同行的漢官見皇帝如此行禮都十分感動。康熙帝本人對朱元璋的評價也很高,他曾說過“洪武大帝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不僅如此,他還親筆寫下“治隆唐宋”四個字並立碑於朱元璋陵墓的享殿正中,這四個字直接就把明朝的地位抬到了比唐朝和宋朝更高的地方,當然這其中有康熙帝個人的感情色彩。那麼他為什麼這麼做呢?

首先這是康熙帝對朱元璋的佩服。一個窮苦百姓出身,做過和尚要過飯的人,能成為一代開國之君,這怎麼能不讓人佩服。可能這就是帝王之間的惺惺相惜吧。其次康熙帝對朱元璋跪拜可以收買大多數漢人的心。滿清入關受到了漢人的極力抵抗,“揚州七日”和“嘉定三屠”就是滿人為了征服漢人制造的慘案。但是經過康熙帝對前朝開國皇帝的高規格行禮後,那些老百姓可能就會對大清皇帝的認知有所改觀,拉近了滿漢之間的距離。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康熙帝此舉能證明清朝是正統王朝。雖然現在清朝入關了,但是明朝卻不是亡於清朝,而是亡於李自成之手,清朝滅的只是李自成。但是康熙帝對朱元璋跪拜後,這就是在對之前的中原王朝跪拜,表明清朝是繼承明朝的衣缽而不是從李自成手中搶的江山,清朝與明朝一樣是中原的正統王朝,而非蠻夷。

可以說康熙帝對朱元璋跪拜這一舉動十分高明瞭,不僅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巧妙的緩和了滿漢之間的矛盾,還為自己的王朝正了名。


風塵講歷史


簡單幾個觀點吧,其一康熙帝確實比較仰慕朱元璋,比較出身很低而且又一統天下,收復臺灣是祭拜朱元璋就想證明自己比朱元璋強證明大清比大明要強,而事實上大清朝對皇子從小的培養也的確是前所未有的。其二呢就是為了收復天下民心還有臺灣本土居民的民心,康熙收復臺灣以後還給鄭成功寫過一首詩,用意也是一樣,不可謂手段不高明。雖說康熙朝的時候漢族老百姓基本是認命了,但在順治朝的時候各地叛亂還是多的,尤其明皇后裔。所以祭拜朱元璋就更加彰顯明朝已經亡國了,而且大清更強於大明。還有就是告訴天下百姓,你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不服不行。哈哈哈哈,個人觀點。


RememberTheTime


我們都知道康熙大帝是清朝時期特別優秀的皇帝之一,在位61年之久,在位期間大清國政治,軍事,經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強和提升,就這樣一位赫赫威名的帝王,曾多次祭拜前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並且每次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1.康熙大帝對朱元璋個人情感上的崇拜之情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卑微,家境貧寒,甚至還做過乞丐,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組建了自己的隊伍,慢慢發展自己的軍隊,成為一方領袖,最後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其功績之大,能力之強,令後世欽佩。康熙皇帝也是欽佩朱元璋的能力,認為他是一代偉大的帝王,英雄相惜之情流露,所以康熙大帝才會祭拜朱元璋並且是三跪九叩之禮。

2.為了親漢,“滿漢一家”的政策

我們都知道清王朝的統治者是滿族人,這讓當時的很多漢族人不服氣,認為滿族不是中華正統,不能坐擁統治者的位置,所以康熙大帝就有了“親漢”的政策。他祭拜朱元璋,施行三跪九叩的禮節,就是告訴漢人,中華各民族一家親,不分滿漢,這個方法還很受用,當時的漢朝官員還因此事感動的淚流滿面的,所以祭拜朱元璋的舉動,也是一種政治手段,由此看見康熙確實是一個治國能手啊。


怪怪寒先生


康熙在執政之後,國內政局並不問題,尤其是在多爾袞實行多項民族打壓政策之後,社會矛盾每場突出。為了緩解滿漢之間的矛盾,也為了樹立中華正統的地位,康熙推行了多項有利國家和諧的政策,比如重用漢臣,恢復考核,蠲免錢糧,改革土地極大的獲得漢族的支持,其中最終的無疑是康熙皇帝開展的“一陵兩廟”的祭拜活動。

為了能坐穩中原王朝皇帝的位置,在思想上必須要獲得得到支持,康熙皇帝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中的滿族人,能放下身段,祭拜漢族人的前朝皇室陵墓,又祭拜中華儒家教主的孔廟,祭拜漢族人大英雄岳飛的嶽王廟,無疑是一大壯舉,並且把這個活動納入的祖制,隨後的雍正乾隆或者其他的皇帝,都要遵孔祭明崇嶽,為中華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對於清朝,康熙此舉,穩固了清朝的統治,樹立的清朝的正統,也為中華大一統的穩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他跪拜明朝皇帝朱元璋有其三點原因:

1:佩服朱元璋

朱元璋這種草根皇帝,歷史上屈指可數,沒有任何背景,正因為深知百姓疾苦,所以朱元璋對自己的百姓極其的愛護,在收復國家版圖疆域中,老朱也是功成名就。康熙不得不敬佩。

2:更好的統一漢人

清朝是滿族人,打進中原漢人的地盤,俗話說守江山難,當初有很多漢族民間組織一直在反清復明,康熙是個非常有心胸和政治眼光的皇帝,為了更好的同治漢族的地盤,尊敬漢文化,和漢族站在一起,他也得跪拜朱元璋。

3:教育自己後人和收復臺灣

臺灣在當時是隻認明朝的,因為隸屬於明朝,不認滿族皇帝。再說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跟他的胸襟和對中華偉大的貢獻有巨大的關係。尤其是康熙站在王朝的頂端,希望的是滿漢一家親,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希望後來清朝的皇帝能有遠大的政治理念吧。


瀟瀟影視分享


很簡單的道理

1:佩服朱元璋

朱元璋這種草根皇帝,歷史上屈指可數,沒有任何背景,正因為深知百姓疾苦,所以朱元璋對自己的百姓極其的愛護,在收復國家版圖疆域中,老朱也是功成名就。康熙不得不敬佩。

2:更好的統一漢人

清朝是滿族人,打進中原漢人的地盤,俗話說守江山難,當初有很多漢族民間組織一直在反清復明,康熙是個非常有心胸和政治眼光的皇帝,為了更好的同治漢族的地盤,尊敬漢文化,和漢族站在一起,他也得跪拜朱元璋。

3:教育自己後人和收復臺灣

臺灣在當時是隻認明朝的,因為隸屬於明朝,不認滿族皇帝。再說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跟他的胸襟和對中華偉大的貢獻有巨大的關係。尤其是康熙站在王朝的頂端,希望的是滿漢一家親,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希望後來清朝的皇帝能有遠大的政治理念吧。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康熙的確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皇帝,以他的為人胸襟和政治遠見絕對會去跪拜朱元璋。


標掌櫃


幾句話簡單說說,朱元璋這種草根帝王歷史上屈指可數,能數得上的老朱也算頭一份,放過牛,要過飯,出過家,是地地道道的社會最底層人物,一步一步走到了權力巔峰!草根皇帝的通病就是坐江山必須要坐穩守江山必須要認真,勵精圖治不辭辛勞是他們的通病,由於朱元璋的出身,大明王朝洪武時期是真的致力於百姓疾苦的朝代……總結來講老朱為什麼是後來帝王的偶像:①草根做起,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到最後創立新朝②雖然暴虐殺人無數,但自從開創新朝以來一直致力於舉義時宣傳的光明新社會,雖難但很多制度都是對百姓有利的


濟南小調皮


這就是康熙能稱為大帝的原因之一。

康熙在執政之後,國內政局並不問題,尤其是在多爾袞實行多項民族打壓政策之後,社會矛盾每場突出。為了緩解滿漢之間的矛盾,也為了樹立中華正統的地位,康熙推行了多項有利國家和諧的政策,比如重用漢臣,恢復考核,蠲免錢糧,改革土地極大的獲得漢族的支持,其中最終的無疑是康熙皇帝開展的“一陵兩廟”的祭拜活動。

為了能坐穩中原王朝皇帝的位置,在思想上必須要獲得得到支持,康熙皇帝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中的滿族人,能放下身段,祭拜漢族人的前朝皇室陵墓,又祭拜中華儒家教主的孔廟,祭拜漢族人大英雄岳飛的嶽王廟,無疑是一大壯舉,並且把這個活動納入的祖制,隨後的雍正乾隆或者其他的皇帝,都要遵孔祭明崇嶽,為中華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對於清朝,康熙此舉,穩固了清朝的統治,樹立的清朝的正統,也為中華大一統的穩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曹小翔xixi


康熙時期,滿漢矛盾還相當大。康熙拜明孝陵朱元璋墓,主要是緩解滿漢矛盾,籠絡人心。表示滿漢一家親,這對治理國家統治天下至為重要。也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古玩錢幣鑑定中心


主要是要收漢人的心。康熙是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當時暗地裡還有許多反清復明分子,大多老百姓都比較思念明朝。所以康熙拜朱元璋主要就是收復民心和鞏固清朝的統治地位而已


大理王976


收買人心(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