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路的幾個“第一”

【聚焦學習】

東河區的工業路北起東門大街南至站北路,全長約3公里,是貫穿城區南北的大通道,與環城路和巴彥塔拉大街相交,整條路分為工業北路、工業中路和工業南路。解放前工業北路至東河槽這片土地還是園行管轄的菜地,解放後根據城市佈局的需要新闢出一條路,由於這條路上工廠眾多,所以命名為工業路。

工業路的幾個“第一”

▲1975年成立的商檢處辦公樓 劉清成 攝

包頭商檢事業的起源地

現在的工業路北段路東,有三排“外貿家屬樓”,今年52歲的王興就出生在這裡,據他回憶,1979年之前,工業路還是一條沙石土路,上世紀八十年代才修成柏油路。最早包頭市外貿總公司設在現在的南門外大街包頭群藝館樓裡,後來才遷到團結大街。1975年外貿總公司成立了商檢處,辦公地點就在“外貿樓”前面的三層小樓裡,目前保存完好,現在很少人知道這座不起眼的小樓就是包頭商檢事業的起源地。商檢處成立之初只有20人,負責包頭、烏海、伊盟、巴盟、阿盟等地區的進出口商品監督管理和進出口商品的檢驗工作。上世紀八十年代,包頭市成立商檢局,與外貿總公司脫鉤,八十年代末遷址到少先路至今,後劃入包頭海關。

商檢處北側就是原來包頭市第二製革廠的廠區原址,廠區北側緊靠東門大街,現在是星月家園小區。包頭市第二製革廠前身是市合作皮革廠,建於1958年,是由皮革專業生產合作社升級而成的。最初,這個廠以生產車馬挽具、香牛皮、牛麵皮、馬面皮、羊裡皮等為主,1959年又增添了帆布箱、槍套、工具套等產品。1986年,這個廠成為公安部“人民警察服裝定點生產廠”,那個年代能穿上這個廠的皮衣,走在大街上回頭率百分之百。

商檢處南200米路西,還有一個當時非常知名的企業:包頭五金交電化工批發公司。1955年成立,1958年與“包頭市生產資料供應站”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生產資料公司包頭採購供應站”,隸屬於自治區生產資料局領導。1962年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五金交電公司包頭採購供應站”,歸自治區五金公司領導。1984年下放包頭商業局領導,改名為“包頭五金交電化工批發公司”。有職工近千人,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經濟效益非常好。經營品種有五金、工具、水暖、交通、化工、家電、電工、油漆、染料近萬個品種,供應包頭、烏海、伊盟、巴盟15個盟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包頭實際就是自治區西部商品的批發集散地。

工業路的幾個“第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包頭酒廠(資料圖)

包頭現代釀酒業發祥地

要說工業路最著名的企業,就是被評為包頭“百年老店”的內蒙古駱駝酒業公司,它的前身是包頭市制酒廠。1950年春,冀東地區糧食欠收,當地酒廠人員閒置,北京華北菸酒專賣公司委派孔祥安帶領燒酒技師劉振亞、尹連玉、劉鳳亭、劉風樓等支援綏遠地方建設酒廠,在解家菜園原址上,將桃源作坊、井華春飯店進行公私合營改造,於1951年7月創建地方國營包頭酒廠。1951年10月正式投產,鄭瑞為第一任廠長,年產散白酒百餘噸。1953年推出瓶裝“二鍋頭”,該酒後來成為包鋼一號高爐出鋼的“慶功酒”。同年,地方國營包頭酒廠更名為地方國營包頭制酒廠。1957年註冊“駱駝”牌商標,有雙重含義,第一,駱駝是老包頭興起的重要標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第二,駱駝吃苦耐勞,砥礪前行,有奉獻精神。1986年,酒廠在九峰山自然生態保護區建立了生態釀酒基地,續寫著包頭酒業的傳奇,可以說工業路也是包頭現代釀酒業的發祥地。

酒廠對面是包頭市蒙中醫院,前身是包頭市總工會於1951年成立的平民保健所,地址在中山堂院內(即現在的東河區人民影城)。

1954年11月改為包頭市地方國營工廠工人醫院門診部,位於東河區解放路東段南圪洞街北口,1956年改為包頭市地方國營工廠工人醫院。1969年與“二九一”醫院合辦腫瘤研究所,改為以診治腫瘤為主的綜合醫院。1970年改為包頭市第二醫院附屬門診部,1973年遷到工業路,改為包頭市第五醫院。1988年改為現在的蒙中醫院,所以上歲數的人還習慣稱之為“五醫院”。

工業路的幾個“第一”

▲曾經的北方貿易商行已經成為東方新天地小區 劉清成 攝

鄉鎮集體企業名震塞上

50歲以上的人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包頭制酒廠斜對面路東坐落著一組仿古建築群,黃瓦白牆,甚為壯觀,它佔據著北路的半壁江山,是名震塞上的鄉鎮集體企業——北方貿易商行,老百姓俗稱“農貿大廳”。它始建於1984年,是解放村農民自籌資金創辦起來的,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擁有大型瓜果副食品批發市場和蔬菜交易市場。配套項目有旅館、浴池、招待所、大酒店、歌舞廳等。每天這裡車水馬龍,人如潮湧,北方貿易商行曾經躋身中國最大千家鄉鎮企業前200名,解放村成為遠近聞名富裕村,如今這裡是餐飲一條街和居民區,昔日的繁華景象已經不復存在。

繼續往南行過了環城路,路西坐落著東河區最大的廠礦居民小區——礦機廠小區,其建設單位是包頭廣廈房地產公司,辦公樓也在路西,公司名稱是包頭著名書法家麻天佑書寫,可惜題字去年不知所蹤。路東曾經有一家企業——包頭市第二汽車制配廠,是從包頭內燃機配件廠分出來的一個企業,下設四個分廠,汽車配件製造分廠、汽車修理分廠、鍛造分廠、工具分廠。1981年這個廠成為“瀋陽雙馬汽車製造廠改裝分廠”,開展了對“雙馬”汽車的改型和改裝。如今這個廠已經不復存在,廠區已經變為一片居民樓。

工業路的幾個“第一”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包頭電力修造廠(資料圖)

全區電力工業在此起步

沿工業路穿過巴彥塔拉大街往南不遠,路東就是原來的包頭商業汽車運輸修理公司,路西是包頭電力修造廠,原名包頭髮電廠,後改稱包頭第三發電廠。是自治區和包頭電力工業的發源地。包頭髮電廠於1926年開始興建,早期只有一臺從德國購進的一百千瓦鍋駝機發電,是包頭歷史上第一家真正的現代化企業。

解放後這個廠連續進行擴建,1959年包頭的第一、第二熱電廠兩個電廠相繼投產,包頭髮電廠便退居第三位,改名為包頭第三發電廠。1968年,先以這個廠的修配車間為基礎,成立了包頭電力修配廠。1979年將包頭電力修配廠與包頭第三發電廠合併,正式改名為“包頭電力修造廠”,主要任務是為內蒙古乃至華北各電廠加工修配易換的備品備件,同時利用現有的發電設備,為附近工廠供熱。如今這裡已是高樓林立,變成維多利華府。

工業路的最南端企業是包頭市裕豐糧油公司,前身是包頭市第一糧庫,1952年成立,是我市解放後建立最早、儲量最大的糧庫,包頭市裕豐糧油公司西側不遠就是1931年包頭最早成立的麵粉公司,解放後改為包頭第一面粉廠,巧的是商標也和駱駝有關,名為“雙駝”牌,可見駱駝在老包頭人心目中的地位。

工業路北段、中段和南段各有一所小學,最南端的是東河區工業路第一小學,始建於1957年,它的前身是包頭市體校。最北端的是東河區工業路第二小學,始建於1947年,是由一位姓秦的愛國志士創辦。中段的是東河區東一路小學,創辦於1951年,三所小學都是具有六七十年曆史的老校。

從解放前的菜園發展到今天的繁華街道,工業路見證了包頭的從商業重鎮到工業重鎮的變遷。歲月流逝,工業路積澱了許多故事和軼事至今為老東河區人所津津樂道,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老東河人的情感和記憶,像一瓶老酒,時間越長味道越醇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