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如果請您想象一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您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景象呢?老人們是在公園悠閒漫步,還是在含飴弄孫?這兩個景象固然常見,然而也只能代表了老人晚年生活的一個側面。

“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隨著年事增高,老人和社會的交點越來越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受到孤立,這同樣也是老人晚年生活的特徵之一。其實,社會各界也正在進行著各種嘗試,以幫助老人脫離孤立狀態,解決老人缺乏活躍場所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從社會,社區的合作體系,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具備生產力的老人”的角度,為大家介紹老人與其他居民的共生以及老人可以積極參與的活動。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帶給您啟迪,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在老齡社會生存。

針對老人的“老齡歧視”

放眼周圍的老人,不難發現:現在很多老人都特別有活力!的確,這些年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營養均衡的飲食和物質豐富的生活,老人們越活越健康。他們不僅身體好體力強,同時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老年人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對於維持並改善身心健康,尋求人生意義有著重要意義。但另一方面,老年人要想參與社會活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針對老年人的老齡歧視,就是目前一個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這種歧視源於年齡,簡單說就是認為老年人不中用,能力差。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老齡歧視,通常有以下幾種。

即便老年人具備可以工作的身體條件,也會因為年齡過高而不被僱傭,或是以年齡為理由被強迫辭職。

主觀地認為老年人掌握的經驗和技術已經過時,很難被採用。

無法租借房屋,或是被趕出租賃中的房屋。

老人更容易成為詐騙,傳銷等犯罪行為的對象。

很多老人想利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想用自己的努力讓周圍人露出笑臉,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卻沒有想到年齡會成為他們融入社會活動的絆腳石,這樣的現實太讓人遺憾!

新理念----“包容的社會”

儘管社會存在老齡歧視,然而近年來“包容的社會”這一新理念正在得到人們的重視。一個“包容的社會”,會幫助社會全體成員避免受到孤立和排擠,每一個人作為構成社會的一員,通過相互扶持相互包容,讓所有人都能夠融入到社會當中。通過加深對個人和社會多樣性的理解,加強地區和社區間居民的溝通交流,將人與人連接在一起。讓所有成員都安居樂活,都能與他人共生共存,這樣的社會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

“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當我們回想日常生活時,不妨去思考一下處於弱勢群體的老人、兒童以及殘障人士,對他們來說什麼才是“便利的生活”,就會發現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為了讓社會全員都能夠生活得舒適和安心,就需要我們根據這些注意到的地方去進行改善。

而說到具體的課題,我們不妨來看看以下幾點。

確保所有人都居得其所

交通無障礙化

提高介護服務的品質和介護人員的數量

幫助老人重新走上社會崗位

提供經濟支援

患有認知症的老人或獨居老人,在很多時候都需要來自社區的幫助。比如鄰里之間,社區內各類店鋪的店員等,通過大家的力量來守護有徘徊症狀的知症老人,這樣就能減少老人走失的風險。另外,超市內備有供老人使用的輪椅,或者有可以幫助老人一起購物的服務人員的話,那麼老人的生活就無需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此,老人們就可以一如既往的留在生活多年的地方繼續現有的生活。

此外,介護人員通過介護服務,幫助老人融入到社區和當地居民的關係當中,也起到了防止老人被社會孤立的作用。再加上家人,朋友,鄰居,志願者,民間介護服務,行政部門等多方聯手合作支援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幫助他們重新參與並融入社會活動,延續之前已經參與其中的社會活動,同時還可以防止老人的病症的加重。

“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自信綻放!成為“具有生產力的老年人”!

像之前文章開頭我們為大家介紹的老齡歧視,有人依舊認為老年人是依賴於他人,不具備生產力的群體。為了打破這種成見,美國的老年學權威Butler, R. N.先生在1975年提出了“具備生產力的老年人”這一概念。具體地說,就是提倡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從事各種具有生產性,有創意性的活動,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為社會作出貢獻。

“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這個理念不僅包括伴隨帶有經濟收益的事情,同時也包含了不涉及報酬,對於家人、社區或自身的義務服務等內容。不僅是勞動,比如像家務,志願者服務,興趣愛好,自學等多種內容都包含其中。

為老年人帶來高收入的新商機?

事實上,在日本就有不少老來發家致富的好例子,恰好解釋了“具備生產力的老年人”這一理念。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葉子生意”。

位於西日本的德島縣上勝町,是一個老年人比例高達49.5%,高度老齡化的地區。為了幫助居民中佔據了一半數量的老人找到可以發揮餘熱的工作,人們最終將目光停在了日餐中不可缺少的裝飾上面,從1987年開始了“葉子生意”。

在日餐中,廚師經常將有季節代表性的枝、葉、花、山野菜等作為代表季節的裝飾,這是日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老人們在日常散步時,可以調查並採集這些具有季節性的品種,每天的散步就變成了“工作”,富有生機活力也具備了生產力。現在主打葉子生意的這家公司年銷售額已經高達5億日元(約合3000萬元人民幣),前幾年還被拍成了電影。

“上了年紀,力不從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啦!

人生百年,即便步入老年,也不意味著喪失能力無所事事,我們相信老年人依舊有屬於老年人的舞臺。因此,需要社會全體對群體內多樣性的認同,在互相提供幫助的同時達成群體的共生共榮。

中國和日本一樣,已經步入真正意義的老齡社會。不盲目看重年輕和效率,重視老人的能力,讓老人發光,讓所有人都能找到人生意義,對今後的社會能夠不斷髮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也希望每一位讀了這篇文章的朋友一起來思索,年輕人或社會整體可以為老人做什麼,或是可以和老人一起做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