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您做了二類電商?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的內心是糾結的,怕概括不完整又怕二類電商的媒體或者大咖吐罵,但是最終我還是寫了。

二類電商並不算先進的行業,只是信息流產業之一,得益於智能手機在高年齡段人群的普及,實際上是一種較目前一類電商的落後產能,其中的暴利以及遊離平臺監管的模式,讓很多商家痴迷和瘋狂。在百度上我們都能搜索到二類電商的解釋,就是貨到付款的一種單頁購買的形式。近幾年二類電商為何迅速爆發?包括頭條,百度,騰訊都要來分一杯羹,顯然這是一個暴利的行業,而您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又是誰讓您做了二類電商?廣告主們請對號入座!

是誰讓您做了二類電商?

一、暴發戶帶動型。

聽說隔壁村子某某某在福建莆田進了耐克鞋,然後在百度上銷售發財了,哥幾個要不要我們也試試看?又或者這個暴發戶就是您家親戚,為了帶您一把,讓您進入了這個行業。你們從黑五開始做起,掙到了第一桶金,說實話那時競爭是很小的,假貨是不能被大多數人區分的,您們迅速的成為了二類電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滋味兒,怎一個爽字了得。而漸漸的,手機信息流的爆發讓二類電商行業的流量增加,人群標籤的精準,平臺的規範,讓您的利潤日益縮水,不過您還是行業裡的老大,二類電商對你們來說駕輕就熟、手到擒來,只不過換個展示位置、從PC到手機端罷了。一直堅持下來的都成為了行業“標杆”與“代表”,在這裡向你們學習,你們是推動這個行業的先驅!

二、 廠家(供貨商)

最近有人從我們廠進貨,每天都1000件甚至更多,他們在哪銷售的,淘寶也沒有這麼大的量啊。最後一打聽,哦,這個叫二類電商,我們銷量差,庫存又沒法估計,不如我們也搞二類電商,利潤比我們現在高多了。廠家大多還是財大氣粗的,自己又有貨源優勢,捨得投廣告費自然就有得掙。一邊給二商供貨一邊自己做二商,兩全其美。

是誰讓您做了二類電商?

三、廣告公司型

自己就是媒體廣告公司,就是給跑信息流廣告的,就是給二商開戶,就是給二商代運營的,就是做優化的。他們經驗豐富,深諳此道,除了行業TOP50有自己團隊的,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一部分二商。最精準的數據,最好的流量,多餘尾部流量,最好的媒體返點政策讓他們在二類電商這個行業遊刃有餘。當然他們也有天然的劣勢,媒體渠道出生,當花自己錢的時候畏手畏腳,合夥人之間都有豐富的經驗,在選品,落地頁製作,物流發貨等環節往往出現很多分歧。

四、一類電商轉行

也許是一類競爭大,自然流量少,平臺費用高,資金週轉速度慢等問題轉行來做二類的,我們見過的有天貓,淘寶,拼多多,京東商城,甚至是跨境電商的等等。這些老闆原始做鞋子,來到了二類還繼續做鞋子,他們的眼光非常固化,也許是他們對他們經營的品類熟悉,也可能太過自信,總他們是有自己的選品思路的,但是適不適合二類市場就是個未知數了。

五、衝動性

看到了朋友圈出現了廣告,心裡想別人能上我也能上。先從1688看看價格 50的東西,賣198。這樣一天曝光20萬次肯定有人買,廣告公司又告訴您曝光一次才3分錢,投資回報率1:3。 嗯,能搞!於是您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最終淪為了炮灰。因為您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沒有貨源優勢,有沒有廣告經驗,有沒有對退貨方面的精準計算,有沒有考慮過廣告公司業務員說的是否真實。廣告公司永遠不會告訴您:我有10個客戶8個都虧了,他只會告訴您:這是個特別

好的行業,您值得嘗試,早開戶早掙錢。衝動型二類電商我想給一些建議,如果在這個行業想掙到錢,首先要找到靠譜的代運營公司,一定要找到在代運營公司做了一年半以上的廣告優化師,學習他們的經驗,跟上他們的選品節奏,廣告計劃如何優化都要自己學,3個月以後自己運營,有條件的話建立自己的團隊。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28定律”,二類電商也一樣。如果您已經進入了這個行業,而且虧了錢,千萬不要氣餒,看看成千上萬低頭看手機的中年大叔,相信您的動力就會來了。既來之,則安之。能把二類做好的人絕對是個精明的人,也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麼好的環境讓您去做,國外沒有的。如果您已經掙得盆滿缽滿,也請您思考5G時代的來臨,如何讓您的二商生意流量更精準,生意更好做!

感謝各位行業同仁 ,歡迎指正與行業交流!本文禁止轉截!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