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旅遊業將走向何方?

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谷歌在旅遊業生態系統的幾乎所有領域都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對於消費者而言,從基本層面來說,谷歌作為搜索引擎的漏斗頂層地位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用谷歌搜索一下,然後找到行程和訂票細節、目的地的信息、路程、旅遊產品以及許多其他相關信息。

旅遊產品提供商要花幾十億美元才能把自家的酒店或航班搜索工具等廣告放在谷歌搜索平臺裡的。2018年,僅Expedia集團和賓客集團兩個品牌就為此投入共約100億美元。

谷歌在旅遊業內的角色在過去數年裡以及現在都在改變,最關鍵的是,正是這個不斷進化的角色讓業內高管們擔憂不已。

旅遊產品的購買正在逐漸從單純的元搜素模式轉變為引導訂購模式,尤其是在機票訂購分類裡更是如此。這種細微轉變帶來的影響是所有人都看到的,但谷歌想以何種程度利用這一方式,還有,誰會是損失最多的那一方?

從一般層面來說,現階段值得深思谷歌這個搜索引擎巨頭的旅遊業壯志能實現多少。要知道,在旅遊業內,谷歌再也不能被稱為是搜索引擎巨頭。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他們對谷歌的某些獨霸現象很擔憂,並在媒體和公開場所表達了看法,但對谷歌的實際影響非常小。

當然,監管機構也在設法挫敗谷歌打造跨行業廣告網絡巨頭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歐洲,但谷歌仍然想辦法繞過障礙並增強自己在旅遊業的影響力。

因此,谷歌在旅遊業的戰略決定,應該都是主要由谷歌公司自己做出的。

首先,許多人期待谷歌旅行手機應用程序能進一步發展,把其他旅客搜素和購物功能、目的地內容等服務包括在內。

如果谷歌願意投入,那麼這種用一個應用程序“碾壓所有對手”的想法並不離譜,但這可能會讓其他無數專注於某個細分行業的品牌頭疼不已。

此外,如何利用產品供應的基礎讓人們接受這些服務和其他平臺可能是谷歌面臨的最大問題。

考慮到谷歌和旅遊業中間商的緊張關係(正如上面提到的為了獲客而投幾十億美元在谷歌上做廣告的旅遊品牌),這一點尤為重要。

如果谷歌決定把元搜索和引導訂票工具逐漸向生態系統的供應端靠攏,那麼可能會嚴重影響它從在線旅遊商(OTA)那裡獲得的收入基礎。

但最重要的問題還在於旅客們的要求和舒適程度,許多旅行品牌和旅遊業老牌公司都常常會忽略這一點。

但讓幾乎所有人(當然除了谷歌)感到失望的是,消費者覺得能輕鬆找到服務和各種服務的直接提供商要比和OTA等打交道好得多。要知道,OTA和飛機、酒店以及博物館沒有任何聯繫,只是單純售票而已。

尤其當前“無摩擦”式的旅行概念大行其道,消費者們必然更希望快捷、方便的搜索和訂購選擇,這不僅是從用戶數據的角度出發的。

谷歌擁有抓取用戶搜索習慣、訂票歷史和許多其他相關內容的能力,所以其提供的個性化數字化的輕鬆體驗可能讓許多業內同行感到氣憤,但就提供更好的服務來說,谷歌完全可能贏得旅客的心。(方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