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費,切勿“崇洋媚外”

理性消費,切勿“崇洋媚外”

近幾年在許多消費者心目中,國外進口品牌的產品一直是“優質”、“安全”的代名詞,因而有不少消費者不惜重金高價購買。崇尚洋品牌,不僅僅是消費者盲目跟風的表現,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國內產品和商家的不信任。然而消費者“只選貴的,不選對的”的消費心理以及對進口品牌的盲目信任,不僅使部分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弄虛作假,也使消費者最終蒙受損失,嚐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

中國人2012年在海外旅遊消費額達102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同時比2011年的730億美元海外旅遊消費額增長了40%。自此,中國已超越美國等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際旅遊消費國。

全世界零售商都歡迎喜愛旅遊和消費的中國人,他們象徵了中國經濟的崛起。但是,有贏家就有輸家。中國人的一元錢也只能花一次。外國歡呼雀躍,而購買力流失卻成為中國經濟的眼中釘。去年中國出境旅遊超過1億人次,中國人去年在海外消費約1萬億元人民幣。

如果這些錢花在國內會是什麼景象?人民賺錢好轉了 國民生產總值提升了 中國經濟增長了 也沒有那麼多家庭離婚了 也沒有那麼多人因為生意失敗尋短見了 人民收入增加了 也願意結婚生孩子生二胎了,國家人民越來越好了 人民素質越來越高了 受到國際上的尊重了 。

理性消費,切勿“崇洋媚外”

別再輕言消費者崇洋媚外

同類產品中進口貨比國產貨更有競爭力的概念似乎已被當成一種共識,這也可以用來輕易地解釋為什麼那麼多企業熱衷於海外收購,以及眾多海外品牌湧入中國市場。

說很多中國遊客去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煲、電吹風、刀具等生活用品。有網友驚呼,去國外買這些小玩意兒,中國製造實在太沒面子了!也有網友反駁,別看不起中國製造,是中國消費者追求洋品牌的心態在作祟。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物品質量不行、不過關、不好用等,代購產業逐漸興起,寧可長時間等待物品的郵寄時間,也不採取就近原則來購買中國物品,典型的崇洋媚外,殊不知,其實好多購進來的所謂外國貨也是中國製造。

理性消費,切勿“崇洋媚外”

中國應該怎樣做、才能留住我們國人的熱情?

首先,要嚴把質量關。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更是關乎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甚至生命。任何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必須把質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出口的產品是這樣,國內自己人用的也應該是這樣。

其次,服務要到位。中國零售業銷售人員的服務態度無法保證也是中國消費力外流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欣賞和喜歡國外銷售人員處理消費糾紛的態度:尊重,信任,快速,及時,而這是中國銷售人員沒辦法相比較的。所以我們要提高我們的熱情,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

一場全民迴歸製造業的運動正在中國大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諸如格力、海爾、富士康等大型製造業開始頻繁出現在新聞頭條,他們的領袖也越來越有審美性,其中,鐵娘子董明珠更被譽為最美製造者,而富士康的郭臺銘似乎也從一個神秘的魔鬼,變成了一個眾人敬仰的大神,特別是前不久,他憑藉著精湛而強硬的手段鯨吞夏普,更是給愛國主義者出了一口惡氣,至於說,海爾的張瑞敏就更不用贅述,那一把砸毀70多臺瑕疵冰箱的錘子,至今仍保留在海爾歷史博物館中,任何時候拎出來,都能在中國製造業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總之,這些企業,這些人都是中國的驕傲。

由於中國產品的品質逐漸提升,加上支持國產的心理,愈來愈多的國內消費者購買國貨。國產在中國幾乎就等於物美價廉。這個結論是根據瑞士銀行發佈的各個國家的消費者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中顯示,中國消費者的愛國情緒非常強烈,哪怕是國貨的價格比其他國家的產品更貴,他們也會選擇購買國貨。這種情況,在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方面尤為明顯。

理性消費,切勿“崇洋媚外”

國產不再就是差的,外國貨不再就是好的。現在的消費者很少會受到廣告的影響,更加重視產品本身。而且這部分消費者的愛國情緒強烈,就更加會支持國產品牌了。另外,政府很重視本國企業。通過各種政策支持企業,比如中國製造2025,使其更加具有競爭力。中國企業的成就,大家都能看到的。

美國想要徵收中國產品的關稅,是想破壞中國在高端領域發展的計劃。中國製造正在攻克高端領域。相信大家都支持國貨 將來中國會越來越好的,只有大家團結擰成一股繩 未來生活才會更加美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