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丁香泡水喝,有什麼功效?

流浪在外151


丁香,又叫丁子香,支解香,宮丁,公丁香等等,為桃金娘科丁子香屬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多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間,當花蕾由青色轉為鮮紅色時採收,除去雜質及花梗,曬乾即可。若是丁香的成熟果實,曬乾後則稱之為母丁香,其應用與公丁香相似,唯藥力稍弱。丁香是熱帶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及摩洛哥等地,現我國南部海南及兩廣地區已有引進。

觀賞丁香,木犀科,不作藥用 圖片來自網絡

丁香包括公丁香及母丁香,均是名貴的香料,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丁香是我國傳統進口的“南藥”之一。其使用歷史十分悠久,我國現存第一部中藥炮製專著《雷公炮製論》即有關於丁香的記載。宋代《開寶本草》上有較為準確的關於原植物的記載;作為中藥使用首見於唐代甄權所著的《藥性論》,書中說其“治冷氣腹痛。”其後歷代醫家對丁香的療效有過詳盡的記載。

《海藥本草》:“主風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 《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本草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丁香味:辛;性:溫;

歸經:入胃、脾、腎經;

功能:溫中、暖腎、降逆、助陽;

主治: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痃癖,疝氣,癬疾。

用法用量:內服,水煎服,1-3克,或入丸、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丁香辛溫,凡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不可與鬱金同用。

《雷公炮製論》:“不可見火,畏鬱金”

《本草經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李杲:“氣血盛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氣也。”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丁香中含有揮發油、丁香酚、乙酰丁香酚、苯甲醛、丁香烯、香莢蘭醛、齊墩果酸、蠟質、鞣質、脂質等有效物質。具有抗胃潰瘍、止洩、利膽、鎮痛、抗缺氧、抗凝血、抑菌殺蟲、等作用。

丁香揮發油和丁香酚可促進胃黏液的分泌,而酸度不增加,還可明顯促進膽汁的分泌,具有促消化、抗潰瘍的作用;能抑制腸道的自發性收縮,並能對抗乙酰膽鹼、組胺等對腸道的興奮作用,有一定的抗腹瀉的作用。

丁香中含有的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及肺炎、綠膿、大腸、變形、痢疾、傷寒等桿菌以及許蘭氏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和流感病毒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可以起到抗炎、解熱、抗菌的作用;還有一定的驅蟲作用,可以殺死毛滴蟲及部分蛔蟲。丁香還有一定的止痛作用,牙痛時,在齲齒腔滴入少量的丁香油,可以起到消毒齲齒腔,破壞神經,減輕牙痛的作用。

丁香中的丁香酚及乙酰丁香酚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抗凝及抗血栓的作用;還能抑制血管、腸道、氣管、子宮等平滑肌的收縮。丁香酚還是一種睪酮-5a還原酶抑制劑,有一定的防治脫髮的功效。實驗證明丁香能提高機體在低氧條件下的氧利用能力。

丁香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對於寒邪所致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洩瀉及婦女寒性痛經均有良好的療效,乃是治療呃逆之要藥,還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噁心嘔吐,對於孕婦害喜嘔惡也有不錯的療效。而且丁香氣味辛香,性溫,辛以行散,溫化寒邪,芳香開竅,化溼闢穢,有醒神開竅之功,可用於溼濁阻蔽清竅,擾亂神明之神志錯亂、痰涎壅盛、噁心嘔吐、舌苔白膩、脈沉滑等,因其辛香還可用於醒酒。丁香味辛,氣芳香,辛能行氣止痛,常用於胸痺痛、脘腹痛、疝氣痛等。

值得注意的是藥用丁香與觀賞丁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藥用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原產於熱帶東南亞及非洲,而觀賞用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植物,原產於我國的溫帶地區。


淡如九月


丁香多用於治療裡寒證。丁香性辛,溫。歸脾、胃、腎經。

丁香的功效: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為治胃寒嘔吐、呃逆之要藥。

1、用治虛寒,症見呃逆。多與柿蒂、生薑、黨參等同用。

2、用治脾胃虛寒,症見吐瀉,食少。多與白朮、砂仁等同用。

3、用治胃寒,症見嘔吐。多與生薑、半夏同用。

4、用治胃寒,症見脘腹冷痛。多與五靈脂、延胡索、橘紅等同用。

5、用治腎虛,症見陽痿,宮冷。多與附子、淫羊藿、肉桂等同用。

丁香4克,厚朴4克,薄荷2克。用開水沖泡15分鐘,含漱。用治牙疼。

丁香為芳香健胃藥,內服可減輕噁心嘔吐,緩解腹部氣脹。

丁香還是常用的烹飪調料。丁香有公丁香和母丁香之分。公丁香為花蕾,母丁香為成熟的果實。常用的多為公丁香,母丁香味較弱。

使用注意:熱證和陰虛內熱者忌用。丁香畏鬱金。

丁香與不同的藥配伍,用治各種裡寒症。單用丁香泡水喝主要是芳香健胃,香口除臭。


鑫盛超市576


丁香:丁香能除口臭早有記載,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引發的口臭。








鷹負


你這是多恨丁香醫生呵,權健的鐵桿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