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注意事項和禁忌有哪些?

晴朗7819480


艾灸是傳統針灸療法中的灸法,也是現代人用以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但具體艾灸時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項和禁忌的,現分述如下。

艾灸時應注意什麼

1、艾灸時應注意防寒保暖:在寒冷的冬季艾灸時也不宜觸涼、碰冷水。

2、艾灸期間儘量不要生氣:如果生氣,就會導致肝失疏洩,氣機鬱滯,經絡運行受阻,影響艾灸的效果。

3、大飢大飽時不宜艾灸:飢餓艾灸容易暈灸,太飽艾灸氣血運行緩慢,容易發生腹脹。

4、患有胃腸疾病時,艾灸期間不宜吃食物,最好灸後半小時再吃飯。

5、艾灸前後最好能喝適量溫開水,以200-250毫升為宜。

6、艾灸後半小時,可以洗熱水澡,但不能洗涼水澡。

7、初次艾灸的人,要學會循序漸進,逐漸適應熱度,逐漸增加艾灸穴位,不要同時灸好多部位。

8、若皮膚起泡,小的泡一般自己可以吸收。較大的水泡,可以挑破後拔罐,使裡面的病水儘量拔出,等泡痊癒後再灸。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1、不可艾灸的部位:皮薄肉少部位、筋肉結聚之處、大血管處、心前區、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和下腹部、乳頭部和陰部及睪丸等。

2、慎灸的情況:極度疲勞、過飢或過飽、醉酒、大汗淋漓、情緒不穩者,對艾灸恐懼者,經期婦女,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搐、身體極度消瘦衰弱、精神病患者等。

3、不適宜艾灸的病證:實熱證及陰虛發熱者。

4、不宜直接灸的部位: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關節活動部位。

5、不宜隨意施灸:要注意艾灸的先後順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陽部,後灸陰部,壯數是先少而後多,艾柱是先少而後大。特殊情況,可酌情而施灸。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艾灸使用相關知識  

一.   艾灸有興陽祛寒,扶正祛邪的作用,重灸有通竄的作用,可以激發人體的陽氣,提高免疫力。陽氣是人體生命的源動力,陽虛體質的人易患風溼骨病,胃病,婦科病,易有溼氣,易疲勞,易肥胖,現代人因為冷凍食物和空調等生活習慣的變化,多數疾病都是因陽虛溼重導致的,艾灸可以全面改善上述情況,經濟實惠,容易操作,是養生保健的最佳選擇.

二.   上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可見古人也是較重視艾灸的.

三.   灸法的步驟:

1).灸前先喝一杯溫開水

2).準備好艾灸器.

3)艾灸時先灸人體上部再灸人體下部,先灸後部再灸前部(先陽後陰).

4)灸後不要吹風,6小時以後才可以沖涼.

5)同一天艾灸和泡腳最好不同時做.

6).平時保健,一週做二次艾灸.如果是治療疾病則不受次數限制.

7).艾灸時可以配合食物滋陰,可達到陰陽平補的作用.常用滋陰藥物有生熟地,黃精,百合,石斛,麥冬,沙參,玉竹,生曬參,花旗參,女貞子,桑椹,阿膠,龜甲膠,玄參,天冬,杞子,首烏,梨,火龍果

四.艾灸適用的現代常見病有以下這些:

風溼,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關節炎,失眼,咳嗽多痰,慢支,哮喘,胃炎,胃潰瘍,慢性腸道疾病,痛經,宮寒不孕,腎虛腰痛,溼氣重,亞健康等偏涼的疾病.月子裡使用可防多種月子病,在月子半月後開始用.

艾條選擇,一是選年程長的,3年,5年,10年,越陳越好,二是選艾絨,絨越細越好.

艾灸時注意留孔通風


芸芸聊養生


1、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靜,大怒、大喜、大悲之後,不宜馬上施灸。

2、施灸後,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精心調養,戒色慾,勿過勞,清淡素食,以助療效。

3、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勿急於求成,灸從久,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信心,這樣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於養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恆。

4、艾灸的時間,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須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較好。

5、艾灸的不良反應,一般無不良反應,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6、一般艾灸後,要避免著涼,秋冬季待穿戴整齊後,頭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後,再出門。春夏灸後,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當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風寒。

7、一般在艾灸之前後,都要喝一杯溫白開水,有利於灸後排毒。


武氏養生堂


根據情況選擇穴位即隔鹽,姜,蒜,蔥,先上後下,先陽後陰(經絡)進行灸療,七壯以下為佳,防止燙傷,通風要好,小兒要讓母親抱好,最好穴位周圍用溼巾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