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板塊和鋰電池板塊,誰才是新能源未來的趨勢機會?

財經宋建文


我個人觀點來說,我更看好氫燃料電池板塊,在資本市場上目前氫燃料電池的力度甚至超過了5G最強的那個階段,這也是鋰電池板塊從未有過的,在股市上也已有了決斷。

如果具體分析,燃料電池的充氣時間與燃油車的加油時間基本一致,加氣只需要3-5分鐘,相比於鋰電池汽車從用戶體驗上免去了等待長時間充電的煩惱。續航里程媲美燃油車,燃料電池則從本質上保證了低溫環境中電池的工作性能,而且在低溫環境下也不會影響續航里程,這些都是鋰電池車無法企及的性能優點。

更重要的是,國家政策也開始向燃料電池傾斜,目前國家在陸續降低對電動汽車補貼的大背景下,對燃料電池物流車和客車的補貼都沒有下調,而且多個地區還推出了對於燃料電池的地方補貼政策。

目前氫燃料電池受制於氫氣的來源以及配套成本高昂的缺點,獲得氫氣通常需要電解,消耗能量比較大。我想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找到更好的制氫催化劑會使氫燃料電池的前景更廣闊。


明左君右


以下一點以偏概全,但是理解簡單的分析:

氫燃料電池:體積能量密度缺陷,氫氣不易於運輸。優點:氫氣製備渠道多樣。

鋰電池:重量能量密度缺陷。優點:輸電網絡比較發達,獲得能源來源比較多。

內燃機:石化能源有限,有汙染。優點:沒有能量密度方面的問題。

燃料電池並不是新技術,其也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技術完善。實質上和鋰電池走過的時間差不多。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誰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呢?

個人認為,基礎設施決定了一種技術的普及度。比如充電樁如今大規模落地,那麼鋰電池一定比氫燃料電池有優勢,加氫站和氫燃料製備尚未完全成長為工業鏈條。所以現階段一定是走鋰電池為主,氫燃料電池為輔的路線。

氫燃料電池,更加適合成為一種短期內的公共交通。因為其零排放,因為製備氫氣可以利用晚上低谷電,因為大量的工業副產品氫氣存在。公共交通可以在後半夜充好電,然後全天循環運行。甚至於可以完全無人駕駛狀態。

而私人使用方面,現階段還是建議用鋰電池,未來很長時間也是這麼建議。因為加氫站如果要象加油站那麼普及,實在太難。

鋰電池佔主導的格局不會被輕易改變,甚至於內燃機如今相對於鋰電池驅動的新能源汽車依然保持著很多的優勢。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容易改變。特斯拉在電動超跑上崛起的時候,各家傳統車企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電池技術,但是他們依然停留在內燃機。因為內燃機的時代還沒有結束。同樣鋰電池主導的市場在未來也不會被輕易改變。


凱恩斯


首先,對於任何一個產業來說,高科技化的程度並不能衡量這個產業到底是否能推得開並達到理想的體量!尤其是在我國,這個特點體現得更多!

氫燃料車最大的痛點,不是在於技術問題,而是在於社會、民間資本等參與進入門檻問題!比如:土地報批問題、監管、安全規範、產業鏈配套商、汽車監測標準、安全標準等等,現階段真個產業封閉性還是太強!

相比於純電動汽車產業

充電站的投資及安全規範相對成熟,且社會、民間資本參與度門檻不高,在汽車方面,傳統車企油轉電投資成本不大,週期短,互聯網車企創新力度大,科技智能融合度高,發展潛力更強!電池方面,目前有知名的電池廠商在研發,未來可期,有上升空間!

總結

氫燃料,好東西,來得慢,有侷限

純電動,很一般,來得快,無侷限


重慶充電圈


明顯是鋰電池。


雖然燃料電池也有其自身的優點,但是燃料本身的存儲和運輸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燃料電池本身雖然汙染少,可是如果依然需要加註燃料,那麼與現有的加油汽車有何不同?


電池汽車最關鍵的部分在於其能源平臺的可移動化,電網是密集在各個角落的,成本低廉,因此電動汽車可以隨時的添加能源,只需要通過電網就能夠實現電力的補充,但是燃料電池和以往的汽油和煤油汽車差別不是太大,除了環保方面有所提高以外,對於整體經濟的發展推動效果並不明顯。


電動汽車之所以是大趨勢,不是因為電力來源有所改變,而是汽車作為移動平臺本身的可移動化,這才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地方。如果燃料電池有效果,為什麼不用燃料來發電,從而通過電網將電傳輸到電動汽車上呢?就算是現在燃料電池成功了,那麼對於經濟有什麼助力呢?如果成本方面不具備優勢的話,那麼和傳統的燃油車有什麼區別?


以股易金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毋庸置疑,肯定是鋰電池。

誰能統治市場,誰才可能生存下午,就拿外賣配送員來說吧,他們用的電瓶全是鋰電瓶,鋰電瓶是不同於酸的電瓶的,鋰電瓶內部是由多塊小電池組合而成,持續供電效果較好,維護,維修簡單 便宜,耐用,老百姓真正買得起的電池。

雖然鋰電池不如高科技燃燒電池屬性那麼爆炸,但是穩定性遠遠超過它,更容易普及。所以鋰電池未來好一些。


泰康人壽魯繼斌


只能說各有利弊,未來未必沒有新的技術來與二者競爭


銳變觀察


氫氣並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氫是怎麼來的?目前成本最低的制氫工藝是水煤氣法,但是純度低。電解法產氫成本高,別的一些產氫法大部分為生產上的副產品,雜質高且產能有限。用電解的方法顯然不划算,用電先產生氫氣,完了再用氫燃料電池產生電力,不如直接用電給電動車充電。用水煤氣法制氫的話,大家要不要先買點煤炭股啊,這玩意要是發達了煤可就又值錢了。可是水煤氣制氫從根本並沒有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沒有減少碳排放。好糾結,感覺氫燃料電池多此一舉。未來快速充電技術成熟後,燃料電池就是雞肋了。


FZQ655


氫燃料車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試點,標誌著一個企業技術實力而已不可能全面推廣,因為技術門檻比較高,不可能大批量上市,因為配套設施(加氣站)的投入誰來,售後維修等等這些投入比充電樁更大。日本幾十年前就開發出來了為什麼沒有推廣開來就是這個原因。


l雲水禪


大型商用車用氫;中小型乘用車用固態鋰電。共同平行發展。


滄風


一個到5%

的市佔率了,每年還是100-200%的增長。另一個0.00001%都不到。。然後說哪個更厲害。這不是蠢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