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親愛的孩子,你總是問我為什麼要多讀書?我總是回答"開卷有益",但是"益"在何處,可能你並不是很清楚。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想通過幾位中外名家來告訴你:人,到底為什麼要多讀書。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1

讀書塑造品格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曾國藩

曾國藩絕對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舉,最終卻華麗轉身,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為官數十年,經常以學術化人,人格感人,這些優點都得益於他首尾不懈的讀書生活。

寒門學子王心儀因一篇《感謝貧窮》爆紅網絡,文中寫道,“貧窮狹窄了視野,刺傷了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出生在河北棗強縣的王心儀從小家境貧困,上大學之前,很少走出自己生長的小縣城,但王心儀的班主任張秀英卻這樣評價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只知道學習的好學生”。

這個熱愛學習、念念不忘感謝貧窮的寒門學子,更應該感謝的是讀書,讀書拓寬了視野,讓她在貧困的環境中仍然可以從讀書中獲得給養,依靠知識的力量,走出山門邁進了博雅塔,有了比同齡人更高的平臺。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與氣質,使人高尚。

冰心也告訴我們"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閱讀是塑造一個人內在品格的重要媒介,一個具有良好品格的人,人生一定不會差!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2

讀書提升氣質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三毛

一個人讀書多了,身上自然會帶一股書卷之氣,就會自然而然受書本的影響,言談舉止間流露出讀書人所特有的氣質,或溫雅或脫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一個人見識深廣,學識淵博,會由內而外散發一種獨特的氣質,它是一種在優良品德的前提下伴生的一種深沉內涵,一種閃光思想,一種璀璨的光芒。

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董卿,便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代表人物。

董卿的父母都是上海復旦大學的畢業生,他們經常教育董卿要多讀書,父親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的衣服足夠穿了,他們把時間花在衣服和衣服上,不如多看看書。" 所以,不管生日還是節日,她收到的禮物也永遠都是書。

董卿在父親的督促教導下,每天堅持抄成語古詩古文,初中的時候4、5天就讀完一本名著。

董卿也因而成長為一位氣質如蘭的女子,一個充滿知識總是表現得優雅。

董卿的美,美在容貌,美在優雅,更美在字字珠璣的聰慧和學富五車的底氣裡。

董卿自己也曾說:"終生學習的女人,最有魅力。"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3

讀書讓人變得寬容

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梁文道

曾經有一個人十分崇拜楊絳。高中快畢業的時候,他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楊絳的回信中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外,還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楊絳父親楊蔭杭的教育理念來自於孔子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順其自然,注重培養楊絳廣泛的閱讀興趣。楊絳從小喜歡文學,只要楊絳表示喜歡什麼作品,楊蔭杭就會把那本書放在她的桌子上。

在東吳大學讀書期間,楊絳進了政治系,但仍舊痴迷於文學的她,把課餘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圖書館中,她在那裡閱讀了大量的外國小說。有一次,父親問她:“阿季(楊絳本名楊季康),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會怎麼樣?”楊絳說:“不好過。”父親又問:“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楊絳回答:“一星期都白過了。”楊絳對讀書的熱愛,可見一斑。

關於能從書中得到的收穫,楊絳說,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得情趣會思考的人,在她看來,“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視角”。

的確,閱讀讓人更多地瞭解世界,讓人更加豐富更加充盈,從而可以包容更多的不一致,閱讀的力量之一就是讓人更加寬容。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4

讀書豐富人生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喬治•馬丁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人獨自面對漫長的時光,電視節目無法吸引你,刷手機只會讓你更寂寞,你不想和任何人交流,卻也不想一個人孤獨,於是,你找到了書。

看書,真是成本最低的消遣,不但為你抵擋寂寞,還能帶你逃離眼前的苟且。

朱光潛在《論讀書》裡告訴我們:

"你如何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

在看似無意義的事物中存在著意義,讀無用之書的大部分時刻就是這樣:沒有確切可言的意義,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中有思想火花,在無用之中潛伏著有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

你可以在《紅樓夢》裡看到美食、建築、中醫、詩歌;也許《蘇菲的世界》讓你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更近了一步。

"小說改變不了世界,但也許能抵達至少一個人的心靈。"你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了一千種人生,品嚐了一千種滋味。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最後,讓我引用作家龍應臺給兒子安德烈的那段話總結: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是雯子,兩個男孩的媽媽,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中年少女。關注【雯子育兒】,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